- 年份
- 2024(3827)
- 2023(5613)
- 2022(4452)
- 2021(4119)
- 2020(3644)
- 2019(7764)
- 2018(7294)
- 2017(14268)
- 2016(7138)
- 2015(7801)
- 2014(7583)
- 2013(7422)
- 2012(6879)
- 2011(5982)
- 2010(6325)
- 2009(6478)
- 2008(5427)
- 2007(4970)
- 2006(4395)
- 2005(4216)
- 学科
- 融(27141)
- 金融(27141)
- 业(26692)
- 银(25483)
- 银行(25483)
- 行(24692)
- 济(24473)
- 经济(24441)
- 管理(21387)
- 企(20694)
- 企业(20694)
- 中国(17837)
- 制(12536)
- 财(11983)
- 中国金融(11239)
- 险(10802)
- 保险(10711)
- 方法(10433)
- 数学(9560)
- 数学方法(9497)
- 务(9108)
- 财务(9095)
- 财务管理(9069)
- 企业财务(8748)
- 农(7051)
- 地方(6950)
- 体(6844)
- 业经(6690)
- 制度(6534)
- 度(6534)
- 机构
- 学院(91478)
- 大学(90642)
- 济(41626)
- 经济(40639)
- 中国(36573)
- 管理(36194)
- 理学(29555)
- 理学院(29323)
- 管理学(28956)
- 管理学院(28793)
- 研究(28606)
- 财(25264)
- 银(20071)
- 融(19560)
- 金融(19221)
- 财经(19203)
- 银行(19158)
- 京(18315)
- 行(17881)
- 经(17505)
- 中心(17329)
- 人民(15345)
- 财经大学(14770)
- 国人(14417)
- 中国人(14360)
- 科学(14351)
- 经济学(13989)
- 中国人民(13793)
- 江(13756)
- 所(13319)
- 基金
- 项目(57074)
- 科学(45325)
- 研究(44006)
- 基金(42134)
- 家(35266)
- 国家(34935)
- 科学基金(30808)
- 社会(28843)
- 社会科(27486)
- 社会科学(27481)
- 省(21822)
- 基金项目(21807)
- 自然(18536)
- 教育(18300)
- 自然科(18176)
- 自然科学(18171)
- 划(17951)
- 自然科学基金(17883)
- 资助(17774)
- 编号(17349)
- 成果(14243)
- 创(13167)
- 部(12724)
- 重点(12601)
- 性(12425)
- 创新(12384)
- 融(12331)
- 国家社会(12223)
- 制(12187)
- 发(12120)
共检索到15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孟飞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金融生态、重塑金融格局,但也暴露出监管能力不足和手段缺失等问题。金融科技既包含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又存在因底层信息技术等非金融因素引致的数据窃取、隐私侵犯、网站攻击等信息技术风险,为金融监管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金融监管理念的认知受到挑战,金融科技生态下的新型监管存在短板,金融科技导致信息不透明,传统的“一元多头”式分业监管体系缺陷凸显,监管主体与监管行为难以识别,监管技术发展滞后。为适应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应建立一个企业、社会、行业协会与政府等多元主体合作的协同式监管体系框架,辅之以主动性、穿透式监管作为监管理念基础,以“监管沙盒”进行监管机制创新,以“监管科技”为底层技术工具支撑,加强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律行为来切实保障协同监管体系的贯彻落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星焱
债券代持属于金融机构的表外非标准化业务,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本文总结了债券代持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典型模式和基本特征,归纳了债券代持具有高倍加杠杆、财务操控、实现避税、利益输送等交易功能;分别从经济、法律、会计等视角分析了债券代持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机构内控、债市监管协调、基础性金融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债券代持 金融监管 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星焱
债券代持属于金融机构的表外非标准化业务,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本文总结了债券代持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典型模式和基本特征,归纳了债券代持具有高倍加杠杆、财务操控、实现避税、利益输送等交易功能;分别从经济、法律、会计等视角分析了债券代持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机构内控、债市监管协调、基础性金融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债券代持 金融监管 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敏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均以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态为基础,并没有考虑到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在传统金融业态中引发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包括对不利的经济波动更为敏感,并会将这种不利因素传导至整个行业,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等。这为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传统大型金融机构为"抓手"的风险监管体系难以适用于金融科技,甚至连被监管对象及其行为识别都存在困境,算法黑箱更使得既有监管捉襟见肘。因此,推动功能监管理念革新,紧握技术契机发展实时监管和代码规制,加强自律监管并开展国际合作,成为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并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英国公投脱欧也许要改写欧洲历史,也可能影响全球股市、债市、汇市,以及货币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全球央行联手应对潜在金融风险需提上议程。2016年6月28日凌晨,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宣布,下调英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会使英国外部融资成本升高:英国2015年经常账逆差高达148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军 何军 袁慧萍 符方标 王峰 薛东生 陈国栋 邬敏洁
近年来,金融科技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快速融合,形成极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主流趋势。为此,调研组近期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金融科技风险和监管对策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情况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金融与科技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涌现出一批新兴金融科技机构,金融科技应用不断走向深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雨峰 白雪梅
商业银行出于资本告急、结构调整、规模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加大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力度,监管部门应充分关注其潜在的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韦洁 武长海
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呈现出辐射范围扩大、风险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上升等新特征。现行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在应对金融科技风险上面临困境,亟需按照“理念—方式”的逻辑,重新审视并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及监管方式,实现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有效监管。要转变传统监管固有的金融抑制理念、形式监管理念和风险防范理念,树立并贯彻金融包容性理念、实质重于形式理念和风险配置理念。要优化金融监管方式,在监管主体维度上采取共享共治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对象维度上引入先行实验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工具维度上运用科技驱动型监管方式,以更有效的金融监管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晶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规范日益成为理论与实践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全面概括了当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状况。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为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的机遇,对金融运行和金融管理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以发展普惠金融为导向,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并重,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业务模式 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倩
金融科技天然具有强大的数据"基因",强大的数据获取、汇集、分析、处理及应用能力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优势,但相伴而生的数据风险也成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瓶颈和风险聚集区。金融科技的数据风险由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风险维度构成,由此也给数据风险监管带来了显著挑战。一方面,支持数据开放的监管政策存在用户隐私泄露、数据不当使用以及危害金融安全等监管挑战。另一方面,支持数据保护的监管政策同样具有成本增加、竞争限制及效率损害等风险挑战。对此,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规则》、英国的"开放银行"倡议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期对脸书公司数据侵权的处罚从不同层面为金融科技数据风险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对于中国而言,应当从加强市场主体自身数据风险管理框架、完善金融领域监管规则并积极推进国家数据保护基本立法等三个层面来加强金融科技的数据风险监管,以此推动中国金融科技的有序、稳健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据风险监管 国际经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雯 李滨 陈春秀
本文围绕金融科技与风险监管协同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及对监管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次对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影响进行梳理与探讨,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路径。面向监管部门,提出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以科技强化监管、构建多方合作监管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面向机构层面,建议借助金融科技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为新金融形势下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监管科技 监管沙盒 风险性监管 金融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龚强 马洁 班铭媛
金融科技正引领全球金融业新格局,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也对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科技发展初期,行业秩序尚未规范,金融欺诈乱象丛生,中小投资者保护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伴随行业进入成长期,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监管套利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主线;现阶段,数据滥用与平台垄断问题日益严峻,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营造包容创新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费者保护与维系市场公平成为当前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面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金融科技监管应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转变,即以包容性、稳定性、公平性与消费者保护为监管目标,持续完善数据和平台治理体系,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风险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而监管科技有助于金融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实施风险监管、降低监管成本。随着金融科技运用的深入,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的重心将会部分地从传统金融类型风险向法律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第三方外包风险等非金融类型风险转移,并从微观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移,形成风险的"双漂移"机制。为更好地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应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提高监管效率的措施,提高监管人员应用金融科技的专业能力;在现行监管框架中融入金融科技,并进一步改革监管框架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跨国合作,共同应对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媛 韩龙
作为新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大型科技公司创新了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提升了普惠金融可得性,推动了金融业朝向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引致大型科技公司风险聚集、大型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高度互联、长尾客群具有天然的从众效应等因素,也决定了大型科技公司有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然而现行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监管制度在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和监管方法等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规制需要存有落差。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规制的低效和失灵,有必要将深度介入金融市场的大型科技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通过强化对大型科技公司技术风险和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建立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协同机制、利用监管科技创新监管方式等举措,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路径加以优化和调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江涛 罗航 王蕊
金融科技潜在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使监管者改变原有的事后总结性监管模式。然而,现有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与监管方式高度匹配,以规则治理和原则治理,以及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体系在应对去中心化的交易现状时显得相对滞后和无效。因此,在传统监管维度外,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应对金融科技内涵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势在必行。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方式将重塑现有的监管体系,数据驱动的监管核心将构筑智能化监管平台,突破传统模式的监管窘境,实现分布式平等监管,最终以创新式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