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5)
- 2023(6776)
- 2022(5434)
- 2021(5070)
- 2020(4316)
- 2019(9306)
- 2018(8664)
- 2017(16992)
- 2016(8723)
- 2015(9289)
- 2014(8808)
- 2013(8426)
- 2012(7685)
- 2011(6665)
- 2010(6916)
- 2009(6946)
- 2008(5905)
- 2007(5279)
- 2006(4643)
- 2005(4416)
- 学科
- 济(32241)
- 经济(32211)
- 业(30212)
- 融(26212)
- 金融(26212)
- 管理(25715)
- 银(24286)
- 银行(24286)
- 行(23503)
- 企(23186)
- 企业(23186)
- 中国(19272)
- 方法(14812)
- 数学(13453)
- 数学方法(13361)
- 财(13287)
- 制(12525)
- 中国金融(11205)
- 险(10780)
- 保险(10689)
- 务(9820)
- 财务(9806)
- 财务管理(9788)
- 企业财务(9482)
- 农(9296)
- 业经(9046)
- 地方(7849)
- 体(7413)
- 农业(6724)
- 体制(6536)
- 机构
- 大学(110622)
- 学院(110369)
- 济(50769)
- 经济(49771)
- 管理(44812)
- 中国(38962)
- 理学(37675)
- 理学院(37400)
- 管理学(36922)
- 管理学院(36719)
- 研究(33867)
- 财(28553)
- 财经(22478)
- 京(22040)
- 经(20524)
- 融(20315)
- 金融(19963)
- 中心(19937)
- 银(19226)
- 银行(18467)
- 经济学(17609)
- 行(17314)
- 财经大学(17204)
- 科学(16659)
- 经济学院(16210)
- 人民(15629)
- 江(15613)
- 所(14933)
- 国人(14800)
- 中国人(14745)
- 基金
- 项目(73096)
- 科学(58666)
- 研究(57018)
- 基金(54707)
- 家(45876)
- 国家(45479)
- 科学基金(40206)
- 社会(38642)
- 社会科(36859)
- 社会科学(36852)
- 基金项目(28231)
- 省(27208)
- 教育(24166)
- 自然(23255)
- 自然科(22767)
- 自然科学(22762)
- 编号(22717)
- 划(22479)
- 自然科学基金(22349)
- 资助(22223)
- 成果(18846)
- 国家社会(17047)
- 创(16708)
- 部(16647)
- 重点(16148)
- 制(15922)
- 创新(15721)
- 发(15433)
- 性(15245)
- 项目编号(15181)
共检索到176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乃梁 吕豪杰
得益于生态系统竞争优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集聚功能,大型互联网科技平台频繁涉足金融科技市场引致金融科技数据垄断新型命题。金融科技市场经营模式的多样性与差异化造成数据垄断竞争效应评估趋于复杂,新型要素的立体嵌入与相互作用则促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多维嬗变。数据规范供给不足叠加权力协作机制失衡显著梗阻金融科技数据垄断治理实效,而金融监管与反垄断规制的“先天”冲突更为金融市场创新风险之应对蒙上阴影。防范金融科技领域资本无序扩张应当在共治、预防、技术理念统摄下统筹治理资源配置,系统性建构以金融数据治理作为主干,金融监管与反垄断规制形塑两翼的金融科技数据垄断治理机制。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平台垄断 系统性风险 金融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惺惟
研究表明,平台垄断导致的金融风险传染性、涉众性和溢出效应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更加突出,混业经营特征更加明显,风险扩散速度更快,产生了新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以科技之名逃避金融监管的问题突出。持牌经营是金融行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中国的金融管理部门需要加快构建对大型科技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的监管框架,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约束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和金融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平台机构垄断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蕙章 李锋森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数字经济新型垄断问题也日渐突出,若不及时加以应对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进而侵害消费者权益,加剧金融风险传染。基于经济学原理和技术、市场、监管等方面因素,分析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解构其典型形式,并从法治、监管、风险防控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制建议。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包括数字经济具有平台化、网络效应和虚拟性等特征,新型垄断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以及监管部门对数字经济创新坚持宽容谦抑的监管理念;新型垄断的典型形式包括平台生态垄断、数据垄断、算法合谋、轴辐协议、扼杀式收购等。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坚持竞争执法与竞争倡导同步推进,推动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统筹兼顾数据共享开放与隐私保护,有效防控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喻玲 孙浩
反垄断法为金融企业合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共谋等行为处处设置了"警戒线"。控制这种特殊但可能致命的法律风险,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反垄断合规制度,从培训、定期审计入手,规范自身行为;行业协会要做好自律、协调、服务、辅助监管等工作;必须明确分配竞争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执法权,以避免发生监管不足、监管过度、监管不当等现象。
关键词:
金融企业 寡头 反垄断 法律风险 控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迪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作为促进公共数据流通的重要抓手,是深度释放公共数据潜在价值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数据基础制度的构建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推进。但目前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践中存在着内生性的垄断风险,会产生减损公共数据价值释放的效果,阻碍其公共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释放;还会造成消费者的正当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消费者成为利益受损的终端对象。公共数据具有公私交融的复杂属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客体具有不可转让性以及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中有效竞争的缺失,共同导致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垄断风险的形成。应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垄断风险,既要立足于保障授权运营机制的公平竞争,全面提升授权运营机制的公平性与竞争性;也要加强授权运营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构建,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行为规范与授权运营主体内部的合规体系建设;还要从监管范围、监管尺度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对政府监管进行约束,在市场化运营与政府监管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按照银联的最新要求,2014年7月1日前,目前游离于银联之外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将纳入银联的统一管理之下。市场上有声音质疑银联此举涉嫌垄断,但银联回应称:这是为了防范风险。不可否认,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确实出现了诸如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但是,与第三方支付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风险显然不足以成为银联一统天下的理由。风险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吕晖蓉
"温州现象"不仅加剧了产业空心化,使资金失去了监管,而且与正规金融一起形成了更加强大的金融势力。本文认为金融垄断是造成"温州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以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功能为核心,大力改革已经滞后于金融发展的金融制度,从而打破金融垄断的局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方江
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人类交互、感知、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变革,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随着数据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数据向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要素化发展,并逐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因此进一步加快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尽管数据要素市场受到各方重视,但市场规模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集中度高、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数据孤岛、数据壁垒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从要素市场反垄断治理的历史、国际实践经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反垄断治理的路径。建议确定兼顾"共享和专属、效率和公平"的反垄断目标,明确数据保护、数据权属的法律基础;建立"政府主导、商业参与"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探索构建个人数据要素账户;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要素市场协同监管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封思贤 杨靖
近年来,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数据垄断优势进行"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屡见不鲜,既侵占了消费者利益,又给反垄断部门执法带来了较大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试行的数字人民币为治理大型平台企业的数据垄断问题提供了新可能。通过构建消费者和平台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等设计能保护消费者支付隐私,抑制"大数据杀熟",进而助力防范平台企业的数据垄断风险。数字人民币能够提高用户支付效用,增强消费者使用意愿,并通过不断分流平台企业数据降低数据垄断风险。防止大型平台企业利用数据垄断优势攫取不正当利益,应尽快推进数据要素权属立法保护,创新支付领域反垄断与金融监管方式,加大数字人民币稳妥推进力度,推动数字支付市场不断审慎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泽华 王志永
2012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院)颁布《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5号,以下简称《审理垄断民事案件规定》),自201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妮 陈林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定量地评价行政垄断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对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及改善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研究中,行政垄断的政策效应分析较少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特别是从企业生存的视角来进行的评估。文章采用PSM-Cox比例风险模型,以企业微观数据首次检验了行政垄断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行政垄断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风险产生了显著效应,即以行政垄断为代表的政府干预会加剧企业生存风险。同时,行政垄断对不同所有制、地区及行业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会显著加剧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生存风险。而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企业创新与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效应或许是本文总体结论的重要解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天序
数字平台垄断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需对垄断现象和反垄断规制进行再认识。数字平台垄断隐含诸多风险行为,包括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风险行为、涉及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金融风险行为以及涉及企业暴利的社会风险行为。本文试图揭示导致数字化垄断遵循的新经济学规律与现象,尝试对三类风险行为进行分析与思考,探讨风险行为的缘起、特征和经济学规律,提出解决相关风险的实践思路。对数字税收视角下的全球数字经济垄断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关注数字税对我国数字平台产业国际地位的影响,鼓励积极参与并主导包括数字税在内的全球税制改革以及全球反垄断规则的制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数字化垄断 风险行为 数字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妮 陈林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定量地评价行政垄断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对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及改善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研究中,行政垄断的政策效应分析较少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特别是从企业生存的视角来进行的评估。文章采用PSM-Cox比例风险模型,以企业微观数据首次检验了行政垄断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行政垄断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风险产生了显著效应,即以行政垄断为代表的政府干预会加剧企业生存风险。同时,行政垄断对不同所有制、地区及行业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涛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逐步开始了以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但是,在规制改革过程中,要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国内外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经验、教训表明,能否有效地控制规制过程中引发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制改革的绩效,甚至影响到对规制改革本身的评价。引发规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规制本身、市场、政府规制行为不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上述三方面所引发的规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目前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化解规制改革中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
自然垄断 规制 风险 市场 政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红时
所谓垄断,一般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生产与市场的经济现象。它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内生机制,与竞争共同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垄断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并把它说成是资本主义垂死性、腐朽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