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6)
2023(11529)
2022(9251)
2021(8809)
2020(7357)
2019(16482)
2018(15785)
2017(31195)
2016(16105)
2015(17934)
2014(17683)
2013(17576)
2012(16531)
2011(14805)
2010(15367)
2009(14925)
2008(14236)
2007(13223)
2006(11691)
2005(10797)
作者
(44798)
(37497)
(36892)
(35164)
(23794)
(17962)
(17019)
(14519)
(14307)
(13546)
(12884)
(12821)
(11731)
(11668)
(11537)
(11411)
(10852)
(10708)
(10707)
(10535)
(9424)
(9174)
(8802)
(8726)
(8710)
(8595)
(8291)
(8070)
(7557)
(7268)
学科
(73212)
经济(73135)
(59800)
(49480)
管理(40123)
(35676)
企业(35676)
(34950)
银行(34805)
农业(33211)
(33137)
方法(32830)
(31861)
金融(31860)
数学(30431)
数学方法(30191)
中国(26681)
(24819)
业经(21076)
(20015)
地方(16037)
(14047)
制度(14045)
(13411)
(13256)
贸易(13241)
(13065)
财务(13044)
财务管理(13010)
业务(12952)
机构
学院(227648)
大学(223012)
(103050)
经济(101038)
管理(91003)
理学(77288)
理学院(76640)
管理学(75564)
中国(75463)
管理学院(75158)
研究(72057)
(52997)
(50944)
(45141)
农业(40019)
财经(39981)
中心(39604)
科学(38481)
(37130)
(36571)
银行(35610)
(35159)
业大(34953)
(34475)
(33317)
经济学(32799)
(30785)
研究所(30624)
金融(30266)
经济学院(30007)
基金
项目(145465)
科学(115532)
研究(111447)
基金(107600)
(91534)
国家(90293)
科学基金(78593)
社会(73898)
社会科(69949)
社会科学(69932)
(56840)
基金项目(56457)
教育(48651)
自然(47170)
自然科(46122)
自然科学(46111)
(45657)
自然科学基金(45331)
编号(45186)
资助(44715)
成果(36266)
(33496)
(31870)
重点(31543)
国家社会(31380)
(31253)
(30448)
课题(29897)
(29530)
(29387)
期刊
(115538)
经济(115538)
研究(72438)
(59524)
金融(59524)
(58584)
中国(49569)
(38477)
农业(37890)
学报(30475)
科学(30009)
管理(29180)
大学(25625)
学学(24853)
业经(24270)
财经(20391)
技术(17884)
(17200)
(17083)
农村(17036)
(17036)
经济研究(16154)
问题(15849)
教育(15251)
农业经济(14575)
世界(13148)
理论(12790)
(12312)
技术经济(11726)
实践(11611)
共检索到364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丽珊  陈俊良  何立峰  亓浩  
防范化解涉农信贷风险是保障农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升了银行信息甄别和贷款监督的能力,为银行防控涉农信贷风险提供了有效措施。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百度新闻搜索”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基于2010—2020年98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应用对涉农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可以提升其风控能力,有效降低涉农信贷风险;第二,作用机制方面,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降低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了涉农信贷风险;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高的农商行,其应用金融科技越有助于降低涉农信贷风险;第四,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通过抑制涉农信贷风险,加大了涉农信贷投放。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农商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风控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群生  
本文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识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识别的信息不充分、识别内容不全面、识别方法选用不恰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论文从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分析入手,提出化解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馥  洪昆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而金融科技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衡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2011—2019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指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质量,显著降低信贷风险;贷款集中度和贷款增长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与客户管理效率,控制贷款集中度及贷款过快增长,从而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解作用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玺年  杨虎锋  石宝峰  武朝  
文章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经过赋值测算,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指数,运用2011-2017年福建省6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利率市场下农村商业银行是否存在信贷挤压,如果存在信贷挤压,其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下农商行存在信贷挤压,且挤压了涉农贷款的投入,导致其存在脱农离农倾向,但不存在离小倾向,没有对小微企业贷款造成挤压,即有效缓解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发现信贷资产被挤压后,资金向证券资产倾斜,即证券资产对信贷资产存在融资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凯  刘一寒  王玥元  
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越高,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越大,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和银行人才储备是影响金融科技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助力商业银行提升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其开展绿色信贷的意愿和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和银行特征间存在差异,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地区金融监管政策越弱、银行类型为区域性银行、银行市场竞争力较低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精准识别绿色信贷风险、提升绿色信贷效率,开启“绿色银行”时代,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凯  刘一寒  王玥元  
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越高,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越大,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和银行人才储备是影响金融科技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助力商业银行提升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其开展绿色信贷的意愿和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和银行特征间存在差异,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地区金融监管政策越弱、银行类型为区域性银行、银行市场竞争力较低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精准识别绿色信贷风险、提升绿色信贷效率,开启“绿色银行”时代,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付英俊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商业银行不断创新涉农贷款模式,实现传统线下涉农贷款线上化,提高了涉农贷款便捷度,拓宽了涉农贷款覆盖面,降低了涉农贷款融资成本。目前,线上涉农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布局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领域。随着线上涉农贷款规模扩大,其资产质量也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相比传统线下涉农贷款,线上涉农贷款更依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度量了7年间21家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的总体效率呈下降态势,年均降幅4.4%,在经历2007—2009年的"窗口期"后效率开始趋稳,2013年逐渐向好;(2)样本银行效率呈两大阵营分布,效率递增与技术效率较高有关,效率递减与技术进步较低有关;(3)按照资产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划分银行类型,发现资产规模大、股权相对分散的银行有相对优势,但所有类型银行效率值均低于1;(4)按照经营区域划分银行类型,发现本地经营为主的银行效率低于1,但异地特征的银行效率接近1,经营基本有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柴正猛  陈彦冰  
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表现在融资平台还款不及时、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给信贷授信主体的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为了研究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对策,本文以部分地方商业银行信贷数据为例,利用计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模型,来揭示政府融资平台过多的信贷额度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并以此提出缓解融资平台债务膨胀、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本文回顾了之前有关农村借贷的文献。基于"北大-花旗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我们对数据结果进行初步描述。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家庭可以在需要时获得信贷;他们会根据不同用途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借款。家族间的零利率贷款和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是信贷的两个主要来源;超过一半的贷款是亲朋间的免息贷款。调查也显示出,很多家庭对于申请贷款没有信心。另外,"利率太高"和"申请程序繁琐"、"没有足额贷款保证"也成为贷款的障碍。研究还发现,从农村合作信用社获得贷款的决定性因素是"偿付能力"和"个人信誉",而后者其实也可以被解释为"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帆   许超  
基于银行网点分布数据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工商注册登记数据,构建地理结构层面的民间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此研究民间金融机构围绕银行的聚集分布会如何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发现,民间金融机构的地理聚集能够缓释银行信贷风险,即银行周围分布的民间金融机构数量越多、资本规模越大,银行信贷风险会越小;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的有效性依赖于银行贷款结构和地理距离,银行贷款业务中更多的小微贷款占比、民间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更近的地理距离能够疏通民间金融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银行竞争力较弱且金融监管更严格时,民间金融能发挥更有效的风险缓释作用。基于此,应加大对民间金融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金融与银行共生发展;制定监管条例以严格约束民间金融的业务边界;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蕾   池国华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银行信贷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以往文献不同,基于微观视角从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层面,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16家上市银行与1 098家上市公司签订的单笔贷款合同所涉及的7 317个“银行—上市公司—年度”观测值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银行相比,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银行更可能选择风险水平较低的借款企业,且拥有更高的风险定价能力,主要体现为对风险水平更高的借款企业设置更高的贷款利率和要求提供贷款担保两个方面。并进一步研究,厘清银行内部控制中各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的借款企业的异质性作用,探究了银行内部控制对监管部门信贷相关违法违规处罚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从微观层面丰富了信贷风险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而且揭示了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为银行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同时为银行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永良  凌爱凡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登程  刘艳华  
信贷风险直接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供给。本文以与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作为分析视角,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