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8)
- 2023(16956)
- 2022(14150)
- 2021(13141)
- 2020(11047)
- 2019(24758)
- 2018(23858)
- 2017(46903)
- 2016(24610)
- 2015(27023)
- 2014(26628)
- 2013(25954)
- 2012(23499)
- 2011(20875)
- 2010(20613)
- 2009(19173)
- 2008(18009)
- 2007(15620)
- 2006(13444)
- 2005(11834)
- 学科
- 济(92662)
- 经济(92562)
- 业(73364)
- 管理(71819)
- 企(58706)
- 企业(58706)
- 方法(45926)
- 数学(41593)
- 数学方法(41133)
- 银(35982)
- 银行(35835)
- 行(34198)
- 融(32569)
- 金融(32568)
- 中国(31151)
- 财(29002)
- 制(26687)
- 农(26146)
- 业经(20932)
- 贸(20757)
- 贸易(20740)
- 易(20290)
- 务(19021)
- 财务(18971)
- 财务管理(18937)
- 地方(18606)
- 企业财务(18061)
- 农业(17740)
- 技术(16428)
- 度(14955)
- 机构
- 学院(332282)
- 大学(330102)
- 济(143164)
- 经济(140448)
- 管理(134567)
- 理学(116481)
- 理学院(115407)
- 管理学(113600)
- 管理学院(113017)
- 研究(104885)
- 中国(96058)
- 财(69870)
- 京(65776)
- 科学(61005)
- 财经(55935)
- 农(55816)
- 中心(54148)
- 经(51096)
- 所(49964)
- 业大(48431)
- 江(48177)
- 经济学(45622)
- 研究所(45505)
- 农业(43963)
- 财经大学(42201)
- 经济学院(41690)
- 银(40461)
- 北京(40378)
- 州(39183)
- 银行(38888)
- 基金
- 项目(230599)
- 科学(183625)
- 基金(171660)
- 研究(165628)
- 家(149467)
- 国家(148245)
- 科学基金(129423)
- 社会(109151)
- 社会科(103921)
- 社会科学(103897)
- 基金项目(90837)
- 省(88915)
- 自然(84379)
- 自然科(82595)
- 自然科学(82569)
- 自然科学基金(81131)
- 教育(75575)
- 划(75100)
- 资助(69950)
- 编号(64774)
- 部(51531)
- 重点(51493)
- 成果(50383)
- 创(49834)
- 发(48890)
- 创新(46600)
- 国家社会(46250)
- 科研(45228)
- 教育部(45028)
- 人文(44335)
- 期刊
- 济(142065)
- 经济(142065)
- 研究(98927)
- 融(63982)
- 金融(63982)
- 中国(60220)
- 财(53114)
- 农(49099)
- 学报(49025)
- 管理(47432)
- 科学(45989)
- 大学(38166)
- 学学(36883)
- 农业(30873)
- 财经(27399)
- 技术(26808)
- 教育(24385)
- 经济研究(24335)
- 业经(23557)
- 经(23354)
- 问题(18502)
- 理论(17768)
- 贸(16799)
- 实践(16196)
- 践(16196)
- 科技(16191)
- 业(15806)
- 国际(15603)
- 技术经济(15527)
- 统计(15344)
共检索到490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峰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整理的金融科技创新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过程中起到了强化调节作用,因而在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对比分析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渠道,发现金融科技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节效应比较显著,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另外,将金融科技创新划分为六个子类别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交易类金融科技创新比区块链、物联网以及网络安全类金融科技创新更能显著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懿行 梁万泉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同业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加剧其信用风险的隐患。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9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同业业务结构与规模双重视角研究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同业业务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信用风险呈"U型"关系;二是同业业务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三是同业业务在金融监管政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商业银行要合理有效开展同业业务,加强同业资产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二是监管部门要不断提高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有序发展同业相关业务。三是监管部门要持续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穿透式的银行微观审慎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曾 郭峰 庄旭东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提升了理财产品的便利性,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削弱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推升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水平。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冲击存在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主要来源于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对银行存款分流冲击的客观作用效果差异,面对存款分流压力时不同规模和城乡属性的银行自身的行为差异并不是产生异质性影响的原因。基于此,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需要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防止金融科技相关业态引发金融风险跨市场、跨部门传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媛
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下,银行如何更加前瞻、有效地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Fin Tech)异军突起,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的技术应用,可以改变"从历史看未来"的方法,尝试构建"从数据/信息看当下,从特征看未来"的方法论,打造覆盖风险识别、计量、决策、实施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梦洁 李静萍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金融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选取2011—2021年中国5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进而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且在股权和产业结构下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会恶化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结构,从而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作用会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全面监管金融活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信用风险管理,以期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军
信用风险是经济主体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不仅与经济主体自身经营行为密切相关,也与整个宏观经济和政策密切相关。信用风险不仅具有非系统性,也具有系统性。信用风险系统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信用风险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系统性信用风险会增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导致货币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偏差。
关键词:
信用风险 系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海全 郭斯华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实践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在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监测、评估,逐步纳入监管框架,同时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量影子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向荣 张嘉明 李宝伟 张云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莉 刘铮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也存在机遇。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约束是否影响其经营效率?本文以2012—2020年我国48家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全局参比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信用风险约束下的商业银行效率,以中国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数字金融本质上是基于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行为,通过强化银行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这一中介要素,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此外,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对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非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因此,进一步明晰转型路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风险治理能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再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经营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博 刘思聪 庄新田
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信用风险评价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金融及其信用风险,建立基于融资企业、核心企业、供应链运行状况及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汽车中小企业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构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针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复杂特征,本文构建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适用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焕平 刘鑫
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角度,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机理分析,并基于2013-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数字金融发展增强了价格型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了数量型政策的有效性,同时缓解了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风险上升代价;第二,数字金融通过减缓信贷市场摩擦使价格型政策更有效,而替代性融资方式增多则令数量型政策效果打折扣;第三,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方面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均促进了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非对称效应以及对银行风险上升的抑制效果的增强;第四,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金融监管力度的差异,导致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要充分认识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使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有针对性地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提高数字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协同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数字金融,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传导货币政策中介作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健 唐丽英
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金融产品角度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以此设计影子银行监测体系,最后提出关于影子银行监测的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监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左敏 孔庆峰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 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左敏 孔庆峰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 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