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6)
2023(16375)
2022(13877)
2021(12915)
2020(10830)
2019(24704)
2018(23877)
2017(46728)
2016(25018)
2015(27696)
2014(27287)
2013(27084)
2012(24840)
2011(22298)
2010(22218)
2009(20721)
2008(19499)
2007(17078)
2006(14997)
2005(13302)
作者
(73292)
(60658)
(60349)
(57269)
(38524)
(29266)
(27378)
(23745)
(23419)
(21669)
(20856)
(20548)
(19132)
(19034)
(18909)
(18731)
(18152)
(18051)
(17551)
(17304)
(15083)
(14845)
(14733)
(13735)
(13734)
(13498)
(13462)
(13442)
(12215)
(11928)
学科
(96489)
经济(96383)
管理(70746)
(70233)
(57694)
企业(57694)
方法(47599)
数学(42176)
数学方法(41810)
(34592)
银行(34444)
(32835)
(31940)
金融(31939)
中国(30231)
(26809)
(25974)
(25582)
业经(21890)
地方(20817)
(20158)
(19049)
贸易(19033)
(18384)
农业(18298)
(17963)
财务(17900)
财务管理(17871)
企业财务(17066)
技术(16938)
机构
大学(349109)
学院(346684)
(139974)
管理(138742)
经济(137028)
理学(120686)
理学院(119424)
管理学(117430)
管理学院(116840)
研究(115231)
中国(97902)
(73280)
科学(71991)
(64825)
(64543)
(57499)
中心(55944)
业大(55924)
财经(52928)
研究所(52900)
农业(51170)
(49633)
(48351)
北京(45994)
经济学(43263)
(41962)
(41437)
师范(41429)
(41345)
财经大学(39959)
基金
项目(244327)
科学(191054)
基金(178438)
研究(173289)
(157114)
国家(155812)
科学基金(133531)
社会(109957)
社会科(104500)
社会科学(104471)
基金项目(95422)
(95209)
自然(88537)
自然科(86488)
自然科学(86463)
自然科学基金(84931)
(80380)
教育(78127)
资助(73702)
编号(68616)
重点(54503)
成果(53939)
(53405)
(51842)
(51826)
创新(48369)
科研(47435)
课题(46564)
教育部(45643)
国家社会(45608)
期刊
(141724)
经济(141724)
研究(102808)
中国(63509)
学报(60540)
(58349)
金融(58349)
(57504)
科学(52892)
管理(47860)
(47736)
大学(45145)
学学(43135)
农业(37021)
教育(30666)
技术(26370)
财经(26046)
业经(23518)
经济研究(23464)
(22019)
(19100)
科技(19020)
理论(18866)
问题(18377)
实践(17413)
(17413)
(16401)
技术经济(16069)
商业(15889)
业大(15673)
共检索到507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凯  刘一寒  王玥元  
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越高,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越大,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和银行人才储备是影响金融科技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助力商业银行提升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其开展绿色信贷的意愿和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和银行特征间存在差异,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地区金融监管政策越弱、银行类型为区域性银行、银行市场竞争力较低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精准识别绿色信贷风险、提升绿色信贷效率,开启“绿色银行”时代,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凯  刘一寒  王玥元  
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越高,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越大,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和银行人才储备是影响金融科技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助力商业银行提升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其开展绿色信贷的意愿和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和银行特征间存在差异,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地区金融监管政策越弱、银行类型为区域性银行、银行市场竞争力较低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精准识别绿色信贷风险、提升绿色信贷效率,开启“绿色银行”时代,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晓玲  吴嘉伊  
运用早期加入赤道原则的8家赤道银行2006年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对赤道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赤道原则C类信贷项目个数及环保领域信贷项目的数量,能够提升赤道银行财务绩效。我国应着重从积极推行中国特色版赤道原则、优化绿色信贷评审程序、建立绿色信贷外部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晓玲  吴嘉伊  
运用早期加入赤道原则的8家赤道银行2006年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对赤道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赤道原则C类信贷项目个数及环保领域信贷项目的数量,能够提升赤道银行财务绩效。我国应着重从积极推行中国特色版赤道原则、优化绿色信贷评审程序、建立绿色信贷外部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永良  凌爱凡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磊  黄思刚  杨承佳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能否赋能绿色信贷发展,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绿色转型?本文创新性地从商业银行内部视角出发,基于2012—2021年22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调整信贷配置和降低信贷风险显著促进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在规模小、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助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丽珊  陈俊良  何立峰  亓浩  
防范化解涉农信贷风险是保障农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升了银行信息甄别和贷款监督的能力,为银行防控涉农信贷风险提供了有效措施。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百度新闻搜索”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基于2010—2020年98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应用对涉农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可以提升其风控能力,有效降低涉农信贷风险;第二,作用机制方面,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降低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了涉农信贷风险;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高的农商行,其应用金融科技越有助于降低涉农信贷风险;第四,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通过抑制涉农信贷风险,加大了涉农信贷投放。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农商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风控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亚军  袁淳  孙健  马云飙  
本文以某国有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贷款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能力对贷款定价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结果。本文发现,管理者能力与贷款定价显著负相关,经过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管理者能力影响银行贷款定价是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和缓解代理冲突实现的。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民营企业、不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以及处于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中的企业里,管理者能力对降低贷款利率的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者能力与贷款定价两个领域的文献,也为实践中将管理者能力作为贷款定价因素,激发企业家精神、提升银行资源配置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郑婷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现状,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相对较低。并以此为依据,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模水平、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商业银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保障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与自身盈利、社会利益的统一?文章通过对12家银行目前绿色信贷业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从短期看,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站在长远的角度,绿色信贷不仅有助于加快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转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能够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杨炎明  
能源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考察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转型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相较于银行信用风险而言,能源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时效更长。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会受到地区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能源转型风险,完善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顺  裴平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宇翔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魏海瑞  
本文基于我国38家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高管团队政治关联对其信贷投放行为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并考察了高管团队成员年龄与海外教育背景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对政治关联下的银行信贷投放行为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逆周期特征,高管团队政治关联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银行信贷投放的逆周期性,但这种效应会随着高管团队成员年龄的提高而弱化。同时,在当前历史阶段,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成员人数的增加或占比的上升不会对政治关联下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周期性特征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张依茹  
基于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并考察了股权结构变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短期贷款占比则与之相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占比的提高均会强化银行信贷总量增速的逆周期性,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则会弱化该特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会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外资股占比较高的银行则会削减短期贷款投放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