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6)
- 2023(18242)
- 2022(15618)
- 2021(14541)
- 2020(12354)
- 2019(27728)
- 2018(27211)
- 2017(52462)
- 2016(28526)
- 2015(31558)
- 2014(31399)
- 2013(31016)
- 2012(28375)
- 2011(25516)
- 2010(25617)
- 2009(24349)
- 2008(23105)
- 2007(20432)
- 2006(17901)
- 2005(16104)
- 学科
- 济(105510)
- 经济(105358)
- 管理(85315)
- 业(84017)
- 企(69306)
- 企业(69306)
- 方法(48722)
- 数学(42200)
- 数学方法(41735)
- 中国(34368)
- 财(33631)
- 融(30040)
- 金融(30037)
- 银(29708)
- 银行(29635)
- 农(28917)
- 行(28408)
- 制(28025)
- 业经(24804)
- 学(24458)
- 务(22087)
- 财务(22008)
- 财务管理(21966)
- 地方(21503)
- 企业财务(20962)
- 贸(20055)
- 贸易(20039)
- 农业(19605)
- 易(19523)
- 技术(18866)
- 机构
- 大学(403449)
- 学院(400243)
- 济(157080)
- 管理(155210)
- 经济(153550)
- 研究(135690)
- 理学(133978)
- 理学院(132480)
- 管理学(130060)
- 管理学院(129358)
- 中国(108762)
- 科学(86223)
- 京(85841)
- 财(77391)
- 农(72552)
- 所(69049)
- 业大(64309)
- 中心(63379)
- 研究所(63092)
- 财经(61333)
- 江(58685)
- 农业(57306)
- 经(55773)
- 北京(54078)
- 范(49387)
- 院(49052)
- 师范(48723)
- 经济学(48045)
- 州(47798)
- 财经大学(45980)
- 基金
- 项目(276601)
- 科学(215715)
- 基金(201045)
- 研究(195391)
- 家(177949)
- 国家(176518)
- 科学基金(150191)
- 社会(122966)
- 社会科(116601)
- 社会科学(116572)
- 省(107987)
- 基金项目(106881)
- 自然(100059)
- 自然科(97711)
- 自然科学(97681)
- 自然科学基金(95924)
- 划(91647)
- 教育(88751)
- 资助(83038)
- 编号(77605)
- 成果(62656)
- 重点(62190)
- 部(60253)
- 创(57997)
- 发(57737)
- 创新(54295)
- 课题(53653)
- 科研(53605)
- 计划(52017)
- 制(51210)
- 期刊
- 济(166831)
- 经济(166831)
- 研究(118187)
- 中国(79402)
- 学报(72065)
- 农(65143)
- 科学(62691)
- 财(60019)
- 管理(56250)
- 大学(53688)
- 学学(51064)
- 融(50898)
- 金融(50898)
- 农业(43435)
- 教育(38316)
- 技术(31932)
- 财经(30343)
- 经济研究(26801)
- 业经(26605)
- 经(25797)
- 业(22126)
- 科技(21516)
- 问题(21465)
- 版(20476)
- 理论(20029)
- 业大(18924)
- 实践(18281)
- 践(18281)
- 技术经济(18193)
- 图书(17882)
共检索到591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航 颜大为 王蕊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够助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加快系统性风险的扩散,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对系统性风险扩散的影响表现,然后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机制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机制两个视角研究上述表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增强社会信用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阻碍系统性金融风险扩散,但也会增强金融脆弱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加剧风险扩散。因此,金融机构和组织应加强数据收集处理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货币当局应控制货币结构,更好地防范和减弱系统性金融风险扩散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向量自回归 传染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蕊 马瑞婷 郭潇蔓 吴良
金融不确定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会增大一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其作用效果在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具有时变性和门限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厘清了金融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构建了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特征的金融不确定性指数,进而采用包含潜在门限因子的LT-TV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时变性研究。研究发现:(1)与预期相反,金融不确定性带动我国资产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逐渐降低。因此,其影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受到严重制约,作用逐渐减弱。(2)我国房地产金融化加剧,导致传统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受限,需要结构型工具对金融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精准调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曦 王仁曾
金融科技的出现及发展不断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因金融市场复杂性而变化莫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20年企业、银行和城市层面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金融市场复杂性演进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加剧金融市场复杂性;制度质量的提升和监管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金融科技的加剧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复杂性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一个阈值,低于阈值时并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高于阈值时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提升。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与金融市场复杂性领域研究,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品显
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内涵和传播路径等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内涵,论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局性、内生性、传染性、或然性等基本特征,进而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播机制: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来看,银行间拆借市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传播渠道,金融衍生品则成为助推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支付结算系统来看,支付结算系统的崩溃会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快速枯竭,进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瘫痪;从市场信心因素来看,银行挤兑造成金融风险在金融体系当中跨市场传染,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的投资人大量结清或赎回交易头寸现象也是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资产价格层面来看,在金融机构所持资产高度相关的情形下,资产价格波动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产生羊群行为,进而产生流动性急剧收缩、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的系统性风险。为此,要准确理解和掌握金融风险传播的规律性,摸清金融风险源,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对于金融体系中源头性、倾向性的风险问题及时、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切断风险传播渠道,降低风险传染性,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叙果 蔡则祥
中国客观存在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却没有转化为金融危机,形成了令西方世界困惑的“中国之谜”,“谜底”就是中国有效的隐性政府担保机制。本文系统分析了政府担保机制发挥作用的原理,指出该机制的局限性,也提出了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基础的担保机制的修正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健惠 阮加
影子银行体系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ΔCoVaR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拐点时,对系统性风险具有集聚传染效应;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U”型影响主要通过期限错配和稳定程度两种路径传导,而通过信贷水平和非利息收入两种传导途径则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个体微观特征和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颜苏 王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标志着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开始按照"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要求进行方向性调整。2017年11月8日金稳会首次会议召开,明确五项主要职责。下一步,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做实金稳会,使其有序运转,依法履职,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看,一是在厘清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金稳会的权限;二是确定人员组成,细化金稳会下设日常支持型组织的具体架构和运转机制;三是优化运作机制,包括确立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相结合的工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周琳杰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阐述了中央对手方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在分析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的建立更多是为了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但却忽视了法律基础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提出,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以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少凌 李杰 谭黎明 杨海生
本文以2000-2019年中国89家上市金融机构为样本,通过改进高维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HD-TVP-VAR)实现了对高维时变复杂网络的有效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部成因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银行业和证券期货业分别呈现出"风险吸收型"与"风险扩散型"系统重要性,小机构则呈现出"风险杠杆型"系统重要性;流动性、杠杆率与规模是决定金融机构呈现不同类型系统重要性的影响因素,流动性高、杠杆率高、规模小的金融机构,其"风险扩散型"系统重要性通常更为显著;过度关联、发散的网络关联结构以及网络稳定性失衡是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传染的直接根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金明
本文采用指标法,选取银行业β系数与风险利差、无风险收益期限利差、股票市场波动性和汇率波动性等指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逐季测算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有三个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较大;选取四大类25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经济脆弱性、宏观经济热度、经济运行稳健性、证券市场发育状况、证券市场投机程度、经济增长动力和实际经济增速。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压力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悦 孟万山 王宝龙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对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基于三维脉冲响应结果构建波动指数,首次从实际数据层面量化人民币国际化冲击引起不同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重大突发事件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2)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3)人民币国际化冲击引起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