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43)
2023(21337)
2022(18023)
2021(16840)
2020(13812)
2019(31390)
2018(30993)
2017(59046)
2016(31271)
2015(35114)
2014(35000)
2013(34589)
2012(32080)
2011(29022)
2010(29367)
2009(27356)
2008(25905)
2007(22947)
2006(20547)
2005(18536)
作者
(90161)
(75552)
(74573)
(70853)
(47674)
(36066)
(33895)
(29477)
(28617)
(26716)
(25620)
(25482)
(23773)
(23679)
(23097)
(23077)
(22092)
(21823)
(21567)
(21503)
(18901)
(18504)
(18211)
(17526)
(17072)
(16843)
(16550)
(16446)
(15265)
(14800)
学科
(142420)
经济(142266)
(91511)
管理(86414)
(68186)
企业(68186)
方法(54327)
(52911)
数学(47094)
数学方法(46506)
中国(41957)
农业(35363)
地方(34555)
业经(33394)
(32148)
(29441)
金融(29439)
(29203)
(28602)
银行(28559)
(27558)
(27337)
(22904)
贸易(22883)
(22146)
理论(21331)
技术(21039)
环境(20300)
(19590)
(19528)
机构
学院(446456)
大学(445590)
(188291)
经济(184325)
管理(174271)
研究(155611)
理学(149804)
理学院(148134)
管理学(145595)
管理学院(144783)
中国(121478)
(94696)
科学(93342)
(84575)
(81823)
(77525)
中心(72378)
研究所(70241)
业大(67139)
财经(67038)
(66676)
农业(62554)
(61096)
(60197)
北京(60053)
师范(59660)
经济学(56818)
(55856)
(53957)
经济学院(50897)
基金
项目(300005)
科学(236630)
研究(222754)
基金(217224)
(188860)
国家(187029)
科学基金(160709)
社会(142174)
社会科(134524)
社会科学(134487)
(117219)
基金项目(114728)
自然(101910)
教育(101416)
自然科(99496)
自然科学(99471)
自然科学基金(97695)
(97687)
编号(91313)
资助(88666)
成果(74049)
(67307)
重点(66911)
(66334)
课题(62623)
(62215)
国家社会(58882)
创新(58053)
教育部(57135)
科研(56576)
期刊
(216795)
经济(216795)
研究(136335)
中国(93211)
(80460)
学报(68885)
科学(64670)
管理(63920)
(63314)
农业(54443)
大学(53653)
(52063)
金融(52063)
学学(50586)
教育(50161)
技术(39957)
业经(37733)
经济研究(33528)
财经(33123)
(28538)
问题(28283)
(26574)
图书(22550)
技术经济(22526)
科技(21902)
(21723)
世界(21702)
理论(20923)
现代(20263)
统计(19534)
共检索到682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振涛  李俊成  杨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愈加强烈,"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感,其中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幸福感的提升最为重要。机制分析发现,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金融科技发展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在家庭人员结构较为年轻、负债水平较高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新时代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不同养老形式选择与家庭幸福感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己居住养老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最大;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不同地区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养老保障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障公平性,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强家庭幸福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清  吴成颂  
采用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Ordered-Probit回归结果表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都显著提高了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且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高于正规金融。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社会资本的增加而递减。这表明正规金融发展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和低收入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而非正规金融有助于缩小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促进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清  吴成颂  
采用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Ordered-Probit回归结果表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都显著提高了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且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高于正规金融。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社会资本的增加而递减。这表明正规金融发展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和低收入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而非正规金融有助于缩小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李丁  
文章从家庭权力地位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入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开展的北京市夫妻配对抽样调查资料来考察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家庭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男性职业地位相对越高,夫妻双方幸福感越强,婆媳关系越好的趋势。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来看,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互效应仅仅存在于对丈夫幸福感的影响上。妻子职业地位相对丈夫更高的家庭,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都显著更低,婆媳关系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显著更差,妻子休闲娱乐满意度的下降和丈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的降低等因素都会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甘小立  汪前元  
互联网使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利用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信心程度两个指标替代幸福感进行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分样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低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幸福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获取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互联网获取信息重要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远甚于电视、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媒介。因此,需要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通过互联网使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杨凡  张浣珺  赵梦晗  
文章利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调查数据对影响家庭幸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健康、文明和社会四大维度对家庭幸福有着重要影响:经济方面,收入既患寡也患不均,有房无房差别大;健康方面,身体是幸福的本钱,身心健康是幸福家庭的"基石";文明方面,良好的教育、和谐的家庭内部关系和工作与闲暇的平衡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社会方面,社会保障与政府救助是幸福路上的"安全网",良好的外部关系是家庭幸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与以往个体、区域层次幸福指数的构建不同,文章以家庭这一社会细胞为单位,从幸福提升潜力而非幸福状态判断的视角,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基于以往文献和调查数据验证,从经济、健康、文明和社会四大维度35个分指标建立家庭幸福发展指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欣荣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能对未来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保险能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购买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购买失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则没有作用,这可能与现行的失业保险领取条件较高、保障作用不大等因素有关。为此,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应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受益;积极发展和推广商业保险,尤其是防范意外、保护健康的保险品种;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细化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灵活调整失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和给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静波  郭福春  
运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混合面板数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分析范式”,选取金融素养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幸福感与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幸福感对储蓄、风险资产呈显著正向影响,对房产占比呈显著负向影响;且在城乡、区域、收入差异方面存在异质性;同时金融素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发展阶段将幸福感因素纳入投资者教育、金融服务、公共政策的考虑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大鹏  孙治一  于滨铜  李阳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已经成为常态,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体验效用假设,构建了工农要素流动下农村居民的幸福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机制与情境。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但却存在一定的"伊斯特林悖论"关系,即短期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进幸福增长,但长期非农就业对幸福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向抑制状态;其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非农就业过程中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渐由生存需要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但长期非农就业并不能显著提升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感知;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在本地非农就业和跨省流动的就业情境下更为显著,在女性群体、高中层次受教育程度群体中相对更高,且伴随农村居民的年龄增长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基于此,文章提出创造本地就业市场、关注非农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变化、加强非农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娄伶俐  
幸福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一个课题。一直以来,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医学领域,经济学对"主观幸福感"的涉足则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始的,但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一门新兴学科的雏形也正在形成之中,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已渐显必要。本文主要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生成机理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