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2)
2023(12379)
2022(10144)
2021(9160)
2020(7399)
2019(16521)
2018(16002)
2017(30731)
2016(16189)
2015(18215)
2014(18128)
2013(17882)
2012(16775)
2011(15117)
2010(15800)
2009(15320)
2008(14600)
2007(13388)
2006(12230)
2005(11757)
作者
(46203)
(38561)
(38335)
(36135)
(24521)
(18329)
(17388)
(14747)
(14679)
(13892)
(13241)
(12915)
(12462)
(12358)
(12238)
(11831)
(11313)
(11273)
(11107)
(10890)
(9783)
(9394)
(9262)
(8822)
(8693)
(8659)
(8657)
(8612)
(7710)
(7482)
学科
(71376)
经济(71258)
(58089)
管理(57029)
(49306)
企业(49306)
中国(28689)
(27802)
金融(27800)
(26659)
(26035)
银行(26022)
(25240)
(22604)
方法(21988)
地方(21800)
(20254)
业经(19549)
(18830)
财务(18793)
财务管理(18759)
数学(18526)
数学方法(18402)
企业财务(18110)
(15259)
农业(14309)
技术(13201)
体制(12704)
(11843)
贸易(11825)
机构
学院(233774)
大学(230795)
(102183)
经济(100005)
管理(87711)
研究(81514)
理学(73425)
理学院(72662)
管理学(71802)
管理学院(71356)
中国(70699)
(54640)
(49271)
科学(44346)
财经(41296)
(40409)
中心(38805)
(37315)
(37311)
研究所(35386)
(34272)
经济学(31937)
北京(31859)
财经大学(30628)
(30354)
(29511)
(28919)
经济学院(28658)
师范(28644)
业大(28422)
基金
项目(143575)
科学(114483)
研究(110855)
基金(103641)
(87739)
国家(86924)
科学基金(75883)
社会(72418)
社会科(68893)
社会科学(68884)
(57021)
基金项目(54003)
教育(49722)
(46812)
自然(45314)
编号(44711)
自然科(44246)
自然科学(44238)
自然科学基金(43477)
资助(41992)
成果(37734)
(36094)
(32956)
重点(32399)
(32166)
课题(31886)
(31548)
国家社会(30123)
发展(29875)
(29603)
期刊
(123487)
经济(123487)
研究(78971)
中国(56806)
(45867)
(42168)
金融(42168)
管理(37011)
(33829)
学报(29873)
科学(29216)
教育(25490)
大学(24378)
学学(22966)
财经(21890)
农业(21836)
业经(20474)
技术(19746)
经济研究(19327)
(18667)
问题(15467)
(12402)
财会(12011)
国际(11920)
会计(11790)
理论(11585)
科技(11524)
世界(11303)
现代(11203)
(11078)
共检索到38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卫卫  刘克富  
以2011—201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金融科技发展与公司违规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可以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金融科技发展对信息披露违规和领导人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一般处罚和严重处罚组中金融科技发展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且在严重处罚组中更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和低盈利能力公司中表现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庆斌  邹洋  侯德帅  
本文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卖空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提高了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概率,该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控制内生性,并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其次,信息透明度在卖空机制影响公司违规的过程中,既具有调节作用,又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卖空机制通过提高对公司的威慑力,从而降低其违规倾向。具体而言,股票融券余额较大、进行了股权质押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卖空对其违规行为的威慑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相比领导人违规,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违规和公司经营违规的影响更强,且随着时间推移,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融券卖空机制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公司违规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良银   黄俊   陈信元  
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场景,从企业内部机制设计的视角,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9年数据,考察了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机制的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司内部人举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降低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截面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分析师跟踪程度较低以及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较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当员工维权意识更强、薪酬更高和有财务专业背景董事比例更高时,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人举报制度还有助于降低公司受到监管问询的概率。本文研究在丰富公司举报制度和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监管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全面理解公司内部机制设计、规范内部人行为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玲洁  董永琦  丘彦强  
选取2013~2018年间深交所上市公司接待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的活动数据,对基金公司实地调研与被调研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降低其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及违规强度,且调研次数越多,违规行为越少。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法制环境较差的公司中,实地调研对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啸  唐雪松  郑宇新  
利用中国推出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抑制公司的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强化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卖空机制对民营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金花  商丽霞  袁雪莹  
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社会责任披露的微观治理功能。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披露对信息违规尤其是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一,企业披露详细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透明度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违规,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具有信息沟通效应和声誉监督效应;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社会责任披露的违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披露在治理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提供了思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韫妍   王建勇  
基于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上市公司所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纳税负担)、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其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可以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但并不会提高公司违规被稽查的概率;优化营商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违规行为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成  
在2015年6月中国A股持续暴跌而引发监管层空前严厉稽查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关注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以2006-2014年间国泰安CAMAR数据库中违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疾病医疗的理念,采用生存分析法、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效果。研究结果均显示,实施处罚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该结论与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相反,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可能有所启发,更多的积极正面性的证据可能会陆续出现。本文的结论有助于证伪认为处罚缺乏实质效果这一盛行的观点,同时也为监管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违规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文献支持。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监管层更细致地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张瑞君  孟庆斌  侯德帅  
本文以我国开启"沪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07-201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途径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或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公司违规这一视角,揭示了"沪港通"机制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小平  彭韶兵  刘光军  
以证监会推出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政策背景,基于2014~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违规行为数据,对公司治理水平、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高管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促进公司治理水平对高管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处于较低的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员工持股计划,提高了高管违规行为发生的频率;员工持股计划能有效提升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研究结论对于完善ESOP设计、优化产权与控制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高管违规行为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军  杜玲  
基于证券违规视角,检验国有资本参股能否助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利用手工搜集的2007~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10%以上股东的产权属性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违规行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及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股东通过提高经济决策的稳健性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民营企业违规行为。进一步地,在法制环境较差地区和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这一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拓展了有关企业违规的研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认知,同时为国企国资改革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宛晴  程小可  杨鸣京  欧阳才越  
公司违规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探索公司违规的抑制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实务届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使用2009-2015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大客户与公司间地理距离数据,构建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探讨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公司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与公司间地理距离越近,公司的违规行为倾向越小,严重程度越低,即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抑制了公司违规。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以及大客户治理需求较强时更为明显,从而支持大客户地理邻近性的治理效应假说。此外,本文还发现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违规与信息披露违规均能起到抑制作用。本文证实大客户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同时也从供应链视角丰富了公司违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梦凯  刘一霖  李良伟  马德芳  
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的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在考虑遗漏变量偏差、自选择问题、互为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渠道检验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进而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不同政府行业管制的情境下,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补充了党组织治理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净化市场生态、维护资本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梦凯  刘一霖  李良伟  马德芳  
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的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在考虑遗漏变量偏差、自选择问题、互为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渠道检验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进而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不同政府行业管制的情境下,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补充了党组织治理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净化市场生态、维护资本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曾莲  施雯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本文基于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一事件,探究了纳入MSCI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结果发现:纳入MSCI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倾向和违规次数;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预测存在显著信息治理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当两权分离度较低、审计机构为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能提高非四大所的审计质量,且抑制作用更明显。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国际化研究的领域和视角,并为国际指数调整的经济影响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