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9)
- 2023(13841)
- 2022(11395)
- 2021(10488)
- 2020(8615)
- 2019(19249)
- 2018(18678)
- 2017(36098)
- 2016(18945)
- 2015(21141)
- 2014(21051)
- 2013(21099)
- 2012(20203)
- 2011(18421)
- 2010(18856)
- 2009(17846)
- 2008(16718)
- 2007(15042)
- 2006(13709)
- 2005(12709)
- 学科
- 济(94762)
- 经济(94678)
- 业(61235)
- 管理(49136)
- 农(47900)
- 企(37459)
- 企业(37459)
- 方法(34257)
- 中国(32743)
- 农业(32332)
- 数学(31189)
- 数学方法(31032)
- 融(28692)
- 金融(28690)
- 地方(28546)
- 银(27991)
- 银行(27978)
- 行(27112)
- 业经(22534)
- 财(21467)
- 制(21386)
- 贸(15912)
- 贸易(15894)
- 发(15454)
- 易(15352)
- 学(15013)
- 地方经济(14235)
- 技术(14149)
- 体(13687)
- 环境(13365)
- 机构
- 学院(273754)
- 大学(268683)
- 济(124250)
- 经济(121865)
- 管理(103613)
- 研究(97732)
- 理学(88497)
- 理学院(87531)
- 管理学(86325)
- 管理学院(85806)
- 中国(83650)
- 农(59385)
- 财(56548)
- 京(56386)
- 科学(55701)
- 所(48878)
- 中心(47573)
- 农业(45035)
- 财经(44083)
- 研究所(43623)
- 江(42910)
- 业大(41765)
- 经(40266)
- 经济学(38801)
- 范(36130)
- 师范(35800)
- 北京(35743)
- 经济学院(35243)
- 州(34566)
- 院(34432)
- 基金
- 项目(178151)
- 科学(142196)
- 研究(135648)
- 基金(129581)
- 家(111357)
- 国家(110284)
- 科学基金(95178)
- 社会(89394)
- 社会科(84695)
- 社会科学(84680)
- 省(70714)
- 基金项目(68313)
- 教育(59996)
- 划(58251)
- 自然(57196)
- 自然科(55855)
- 自然科学(55841)
- 编号(55327)
- 自然科学基金(54866)
- 资助(52485)
- 发(45118)
- 成果(44515)
- 部(40380)
- 重点(40040)
- 课题(38196)
- 创(37890)
- 国家社会(37707)
- 发展(37374)
- 展(36806)
- 创新(35437)
- 期刊
- 济(145084)
- 经济(145084)
- 研究(85998)
- 中国(63238)
- 农(62145)
- 融(48012)
- 金融(48012)
- 农业(41396)
- 财(41035)
- 学报(38908)
- 科学(37944)
- 管理(35735)
- 大学(31173)
- 学学(29723)
- 业经(28363)
- 教育(27397)
- 技术(22640)
- 财经(22306)
- 经济研究(21960)
- 问题(20095)
- 业(19717)
- 经(19174)
- 农村(15841)
- 村(15841)
- 世界(15449)
- 农业经济(14824)
- 经济问题(14020)
- 技术经济(13848)
- 贸(13689)
- 版(13326)
共检索到438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亓鹏 韩庆潇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农商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同时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效应,二者相反的作用方向为农商行回归业务本源带来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利用87家县域农商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农商行本源业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说明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低时,有利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增长,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转为抑制业务规模增长。从金融科技的二级分类指标来看,只有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指数与农商行中小微业务规模之间同样呈倒U形关系,说明当前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农商行产生影响。从业务竞争程度来看,高竞争组与低竞争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说明银行市场竞争对上述倒U形关系存在一定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县域农商行 中小微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户创业行为 农地转出 教育程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迎霞
当前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能否成为助推社会流动的有效手段?运用CHARLS(2015)数据定量检验了教育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且父亲对子代的教育传递性略高于母亲,父代对女儿的影响略大于儿子,代际传递在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政府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在农村帮助女孩接受初中以上非义务教育,为已婚、已育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机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教育代际传递 有序选择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易俊玲
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是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ESG及其各维度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主要通过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而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性披露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以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提出了加强企业ESG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ESG披露以及政府进一步规范与优化企业ESG制度环境的政策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灵 窦钱斌 刘崇书
本文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商业银行微观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构造方法,以2011-2020年中国175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承担显示出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数字金融冲击下银行表内业务风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出了集聚的倾向,这一结果在考虑使用工具变量以及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稳健;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的扩张压缩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收入空间,增强了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动机,进而导致表内业务风险存在向表外业务转移的迹象。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效应在非上市以及资本充足率更低的商业银行样本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银行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基于Wurgler模型利用浙江省8个地级市工业分行业数据识别了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发现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取决于行业发展状态。对发展状态较好的行业而言,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这些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政策含义是,继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于促进资本向优势产业流动,缓解高效率项目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仁发 陈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构建2010—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通过提高乡村就业人员比例和促进社会消费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贫困县、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可达性较低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平等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提供经验证据,也可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区分企业杠杆率的期限结构差异后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杠杆率还是长期杠杆率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盈利企业和高杠杆企业中较大。机制分析则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减少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弱化经营风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杠杆率。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降低信息产业税收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适当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去杠杆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益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03年,“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被提出,其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巩固已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坚持软环境、硬环境一起提升,打开了浙江的发展空间。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是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必答题”,是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是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
关键词:
地方经济发展 农商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宁薛平 莫立颖 张庆君
本文选取城商行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呈现U型关系,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银行数字化发展初期投入成本高、公众认可度不高等因素抑制了数字化作用的发挥;随着银行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化的降低贷后风险和拓展服务渠道的作用逐渐显现,从而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增加。同时,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以使得银行数字化发展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的拐点提前到来,对U型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群 贾德芝 岳增艳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于国有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民营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更加有助于其研发投入;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研究阶段支出有促进作用,而对开发阶段支出有挤占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法川 张学良
从投入、产出和管理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检验了开发区政策与小微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与非开发区企业相比,开发区内企业进行投入创新和产出创新的概率更大。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保障了估计结果的可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研发和委托创新是开发区政策投入创新效应的主要途径,产出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的使用来实现的。另外,研究还发现开发区政策不会影响服务业企业创新,但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生差异化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投入创新 产出创新 管理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锋森
长期以来,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卖空交易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2015年A股大跌期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措施对融券卖空进行严格限制。本文基于市场稳定视角,对融券卖空限制措施的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市大跌期间,可融券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率显著低于不可融券股票,收益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高融券股票的成交量整体低于低融券股票,波动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收益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放松卖空约束和融券交易增加不是股市大跌的原因,限制融券卖空无助于稳定市场,甚至适得其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林凤 刘杨 杨亦民
科技金融是推动农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2005—2021年全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农业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可借助增强农业信贷支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促进农业人才集聚激发农业创业活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地区、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新的质与量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侧面佐证了本文结论。本文研究结论为科技金融与农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立雪
通过对26个省区市横截面数据和3个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并比较其各个方程拟合优度的大小,得出省联社体制下农村信用社和农业的关系并不紧密,与此同时在服务"三农"方面和一般商业银行与单一法人体制下农村商业银行相比也没有优势,省联社体制并不有助于"三农"金融服务。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于现在的体制管理层级太多,省联社体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考虑"日本模式"。
关键词:
省联社 “三农” 拟合优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域商会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A股民营上市企业的证据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金融创新中的“脱离本源”——来自关联担保型企业ABS的微观证据
“以税增信”是否有助于小微企业贷款?——来自“银税互动”政策的证据
精简乡镇行政机构有助于县级财政解困吗?——来自河南省“撤乡并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吗?
ACCA专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吗?——来自武汉大学的经验证据
资本偏向型税收激励是否有助于改善资本要素的错配?——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微观经验证据
共建产业园区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吗?——来自沪苏两地的证据
高新区建设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