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5)
2023(16729)
2022(13613)
2021(12452)
2020(10185)
2019(22834)
2018(22000)
2017(42189)
2016(22154)
2015(24207)
2014(23957)
2013(23751)
2012(22180)
2011(20119)
2010(20365)
2009(19153)
2008(18288)
2007(16622)
2006(15044)
2005(14186)
作者
(67267)
(55440)
(55435)
(52403)
(35583)
(26757)
(24986)
(21578)
(21536)
(19897)
(19091)
(18747)
(18010)
(17701)
(17588)
(17431)
(16402)
(16215)
(16208)
(16114)
(13814)
(13758)
(13706)
(12858)
(12727)
(12464)
(12323)
(12241)
(11460)
(11032)
学科
(95653)
经济(95567)
(66629)
管理(62959)
(53294)
企业(53294)
方法(35766)
(35122)
银行(34976)
中国(33841)
(33421)
(32197)
金融(32197)
数学(30617)
数学方法(30404)
(27528)
(26697)
地方(25176)
业经(23664)
(23379)
技术(20766)
(20175)
贸易(20152)
(19443)
农业(19316)
(17813)
(15210)
(14600)
财务(14567)
财务管理(14542)
机构
学院(316518)
大学(314965)
(137762)
经济(135003)
管理(119649)
研究(115086)
理学(101484)
理学院(100392)
中国(99767)
管理学(98912)
管理学院(98365)
科学(68811)
(67756)
(63412)
(62560)
(59081)
中心(55313)
研究所(53417)
财经(49910)
(49694)
农业(49188)
业大(48659)
(45473)
经济学(43260)
北京(43148)
(41180)
(40461)
(39221)
经济学院(39098)
(38992)
基金
项目(208540)
科学(164505)
基金(151691)
研究(149465)
(134461)
国家(133312)
科学基金(113482)
社会(97006)
社会科(92373)
社会科学(92353)
(82129)
基金项目(79773)
自然(72953)
自然科(71322)
自然科学(71301)
自然科学基金(70048)
(69331)
教育(66242)
资助(61524)
编号(57852)
(50210)
重点(47489)
(45826)
成果(45813)
(45387)
创新(42900)
国家社会(40966)
课题(40840)
科研(39743)
发展(39740)
期刊
(154902)
经济(154902)
研究(100911)
中国(70947)
(60448)
金融(60448)
(57439)
学报(52512)
科学(48928)
(47520)
管理(46466)
大学(39570)
学学(37791)
农业(36741)
教育(30065)
技术(27313)
业经(26300)
财经(25800)
经济研究(25609)
(22199)
问题(20171)
(19796)
科技(17286)
技术经济(16979)
(16893)
理论(16562)
国际(16517)
商业(15809)
世界(14976)
实践(14852)
共检索到506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晓林   熊健   张晔  
基于2011—2019年中国171家商业银行数据,从市场竞争和技术赋能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银行信贷供给增加,且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赋能两个渠道对银行信贷供给起促进作用。相较于地方性、小规模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全国性、大规模银行信贷供给的促进作用更大;金融科技发展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银行信贷供给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银行信贷供给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喻平  张敬佩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人们普遍关注其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风险承担水平和市场竞争结构的两个视角,结合2011~2019年我国8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数理推演和实证检验,剖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具体作用。发现:(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作用,且这种效果存在异质性;(2)金融科技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并且大规模较小规模商业银行的提升效果明显,进而改变整体市场竞争结构;(3)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在今后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是利好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金融科技稳健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翔睿  张玉凯  
文章通过多投入多产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度进行了精准测度。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信贷业务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呈激烈趋势,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垄断性强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利润边际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信贷市场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过度的竞争或垄断都会导致银行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银行上市、稳健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承担,规模扩张会增加信用风险承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志刚  何崇阳  
2012年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出现较大变化2012年,宏观经济增长显著减速,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推进,商业银行在一年中经历了严峻挑战和考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全年信贷投放又较以前出现较大变化。2012年新增信贷总量基本符合预期,投放时序呈现"前弱后强","短多长少"格局逐步改善。一是信贷投放仍然平稳增长,全年信贷投放总量达到8.2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杰英  褚冬晓  廉永辉  
市场竞争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银行信贷对这一竞争机制有重要调节作用。根据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了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市场竞争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宽松的信贷有利于市场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第二,银行信贷调节作用明显,银行信贷与股权治理机制为替代关系,与信息披露、管理层激励机制为互补关系,银行信贷对于市场竞争发挥资本配置作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馥  洪昆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而金融科技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衡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2011—2019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指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质量,显著降低信贷风险;贷款集中度和贷款增长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与客户管理效率,控制贷款集中度及贷款过快增长,从而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解作用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牛培路  白俊  
本文选取2003~201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再分配功能,并考察金融发展对商业信用再分配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获得银行信贷多的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多,商业信用再分配功能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获得较多银行信贷的国有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显著少于非国有企业。同时,金融发展有助于非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提供商业信用是为了更好地参与产品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学舟   周志慧   范歆婷   俞园园  
小微企业信贷供给近年来在量增价降方面有了突破,但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依然存在,可能在于银行信贷供给的精准性不足,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提高信贷精准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全国20个省市404份银行问卷,构建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精准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小微企业黏性和银行供给意愿双中介路径,考察银行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对精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能力中商业银行的小微客户管理水平以及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均能通过提升小微企业黏性,进而提高小微信贷供给的精准性;外部环境中政策支持通过银行供给意愿正向影响信贷供给精准性,但融资担保支持则对精准性作用不大。此外,小微客户管理水平和小微企业黏性对精准性的提高更为重要。基于此,应精细化小微信贷管理、系统化金融科技应用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以增强服务黏性和意愿,从而提升银行小微信贷供给的精准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文捷  朱顺和  邝艳娟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支付结算指数与风险管理指数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坤   黄婉   王攀娜   贺康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59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通过加剧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竞争进而导致其盈余持续性下降,信贷市场竞争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一负向效应在存款成本较高和中间业务发展程度较低的银行中更加显著;在全国性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之间,这种负向效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惠平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文  朱天星  徐明圣  
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利润率等指标构建新增单位资产利润率以及赫芬达尔指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增长效率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行业竞争对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我国大型国有、股份制以及城商行存在表现出利润随规模增长的规模经济特性,但是增长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导致一些商业银行规模的外在不经济。同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监管实际提出了我国城商行的未来发展策略等对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清萍  鲍晓华  
将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出口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均制约着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同时改善两种融资约束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金融发展对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国有企业其次,外资企业最小。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长期锁定于低端产品的现状,而且为相关部门金融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曾诚  
本文运用2002~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本文得出三个主要结论:一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商业导向仍然有待改善,表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显著负相关;二是市场竞争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推动了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向商业导向转变;三是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