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0)
- 2023(18335)
- 2022(15470)
- 2021(14361)
- 2020(11923)
- 2019(27036)
- 2018(26661)
- 2017(50868)
- 2016(27538)
- 2015(31029)
- 2014(31109)
- 2013(30293)
- 2012(27943)
- 2011(25314)
- 2010(25685)
- 2009(24326)
- 2008(22883)
- 2007(20581)
- 2006(18430)
- 2005(16750)
- 学科
- 济(120126)
- 经济(119977)
- 管理(83456)
- 业(75947)
- 企(64372)
- 企业(64372)
- 方法(45129)
- 数学(38480)
- 数学方法(38071)
- 中国(35292)
- 财(31049)
- 农(29286)
- 融(29241)
- 金融(29233)
- 地方(28147)
- 银(28050)
- 银行(28000)
- 制(27070)
- 业经(27006)
- 行(26968)
- 学(26461)
- 理论(19974)
- 农业(19880)
- 务(19440)
- 财务(19358)
- 体(19357)
- 财务管理(19321)
- 企业财务(18418)
- 贸(17828)
- 贸易(17810)
- 机构
- 大学(391878)
- 学院(391009)
- 济(160728)
- 经济(157114)
- 管理(149056)
- 研究(135036)
- 理学(127668)
- 理学院(126200)
- 管理学(124066)
- 管理学院(123358)
- 中国(105771)
- 京(83727)
- 科学(81620)
- 财(77246)
- 所(68000)
- 中心(61828)
- 农(61558)
- 研究所(61442)
- 财经(60506)
- 江(58979)
- 业大(56103)
- 经(54716)
- 北京(53243)
- 范(51137)
- 师范(50611)
- 经济学(49524)
- 院(49055)
- 农业(47740)
- 州(47604)
- 财经大学(44843)
- 基金
- 项目(259986)
- 科学(203920)
- 研究(193067)
- 基金(186957)
- 家(162097)
- 国家(160699)
- 科学基金(137633)
- 社会(121823)
- 社会科(115312)
- 社会科学(115283)
- 省(102352)
- 基金项目(98519)
- 教育(88412)
- 自然(87332)
- 划(85393)
- 自然科(85209)
- 自然科学(85190)
- 自然科学基金(83647)
- 编号(78978)
- 资助(76592)
- 成果(65633)
- 重点(58360)
- 部(56888)
- 发(56183)
- 课题(55588)
- 创(54393)
- 创新(50749)
- 国家社会(49959)
- 制(49912)
- 项目编号(49157)
- 期刊
- 济(186142)
- 经济(186142)
- 研究(121897)
- 中国(82376)
- 学报(61510)
- 财(60296)
- 管理(57613)
- 农(56845)
- 科学(56063)
- 大学(47131)
- 融(47022)
- 金融(47022)
- 教育(45619)
- 学学(44524)
- 农业(38095)
- 技术(34421)
- 财经(30918)
- 经济研究(29952)
- 业经(28560)
- 经(26502)
- 问题(23201)
- 理论(19509)
- 科技(19445)
- 技术经济(19241)
- 业(18499)
- 图书(18424)
- 版(17930)
- 现代(17708)
- 实践(17457)
- 践(17457)
共检索到59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竹 蔡宜霖
首先利用中国365个地级城市层面的百度搜索数据,通过Python获取金融科技关键词词频,运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了2011~2018年各地级城市的金融科技指数,并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跨层次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存在地理空间和产业属性的异质性;金融科技通过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两条路径助推实体经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静 刘玉杰
高杠杆是相对于适度杠杆而言的,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传导路径还有待研究。文章通过梳理现有的关于杠杆的文献,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三种传导路径,分别是高杠杆带来的挤出效应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损失了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生了抑制性的影响;引起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可能诱发金融风险。针对于这三种路径,文章立足于当前的经济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机制:政府应当着手于发挥市场机制,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完善信贷渠道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精准去杠杆。鉴于"控杠杆"与"稳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有效利用微观机制降低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和整体经济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杠杆 传导路径 优化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影响机制 独角兽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智佳 张启路 朱武祥 李浩然
经济下行期,风险传染效应对经济冲击的催化作用对我国金融体系带来挑战。现有研究忽略了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渠道及其放大、加速效应,少有对此的防范机制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我国10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或组织的不同风险管理模式与稳定性,探究流动性风险的微观传染机制及管理策略。研究发现:流动性风险可以通过交易关系传染;从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的风险传染效应是存在的;途经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存在特殊的扩大、加剧、加速效应。有效应对手段包括行为风险抑制策略和经营风险管理策略。前者包括寻找相关的风险分担方和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后者包括平衡谈判地位和收益风险配置、构建经营大数据预警体系。本文丰富了风险传染理论,对融资担保业金融创新的实践和监管亦有贡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爱玲 凌润泽 李彬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能否促进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但仍缺少充足的经验证据。本文从资本结构调整视角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并以2011—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调整方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区分调整方向(向上调整和向下调整)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企业更愿意用增加有息债务的方式向上调整资本结构,用偿还债务和发行股票的方式向下调整资本结构。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对资本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在高融资约束组和高融资成本组显著,而在低组不显著,并且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内外部环境差异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对规模较小、位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没有银企关系的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不同产权企业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 黄广映
如何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失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量的实体企业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虚拟经济。文章试图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企业涉足虚拟经济的内在机制,以及个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行为到产业低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首先通过建立一个生产互补性产品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研发外溢的角度研究了虚拟经济如何通过影响研发投入,最终对个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冲击。研究结论显示,具有高回报特征的虚拟经济,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挤占效应,进而导致所有企业和整体产业同时陷入低利润的"囚徒困境"。文章还对我国制造业最发达并且虚拟经济也非常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的上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的确会对企业研发产生抑制,进而损害其盈利能力,并且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强化上述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西华大学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课题组 章道云 周佩 姚世斌
我国货币资金投放方向和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展动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安排激活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导向助推实体经济,金融引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货币投放 金融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敖华 闫强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属性,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金融科技作为连接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能够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文指出,除了金融创新属性之外,金融科技还具有科技创新属性和产业创新属性,这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可区分为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属性决定,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属性决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理论与实证表明,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过度投机等将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既是金融理论创新不足、金融结构缺陷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经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欧美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从国际比较看,分析中国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比较晚,金融体系建设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金融理论和实践,期间必然存在不相适应、不匹配等问题,这也折射了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金融理论范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针对中国存在的过度金融化现象和趋势,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考虑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不利影响,从金融政策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等多维度谋划有效路径,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道路,吸取欧美、新兴市场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循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刘佳 韦巍巍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形成新实体经济。传统零售业向新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新实体零售业成长的微观机制表现为:以零售企业生产方式变革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数据赋能为动力,以提升经济价值为目标,促进传统零售业向新实体零售业的转型升级。其实现路径表现为从要素数据化、数据赋能智慧化到数字化治理的过程。新实体零售业成长是零售业“技术—经济范式”的表现。政府和企业都应进一步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新实体零售业快速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雷 周铃 毛丹玲
基于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金融需求、普惠金融需求和金融基础设施需求,详细探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金融科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满足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新金融需求,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其次,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此外,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输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岷峰 欧阳文杰
数据要素被视为最新的生产要素类型,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核心要素,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对数据要素应用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应发挥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在配套服务、要素融合、数字化能力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而当前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为数据要素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空间。在实体经济纾困方面,数据要素具备缓释实体经济发展痛点的效能,能够对企业的内外部运行环境、运营效率、市场循环、内生动力等方面带来正向变化。构建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需要结合各类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产业环境的基础,以数据要素为纽带整合市场关系链条,搭建多层次的生态网络体系,并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形成运行动力和协调机制,从而推动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又能促进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数据要素 实体经济 融合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军 黄解宇 曹利军
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活动。金融集聚通过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储蓄集聚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扩散 金融功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