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68)
- 2023(17862)
- 2022(15045)
- 2021(14073)
- 2020(11604)
- 2019(26206)
- 2018(26180)
- 2017(49319)
- 2016(26898)
- 2015(30161)
- 2014(30384)
- 2013(29853)
- 2012(27900)
- 2011(25398)
- 2010(25870)
- 2009(24150)
- 2008(22711)
- 2007(20246)
- 2006(18223)
- 2005(16609)
- 学科
- 济(121190)
- 经济(121064)
- 管理(76939)
- 业(72528)
- 企(59142)
- 企业(59142)
- 方法(44147)
- 中国(38082)
- 数学(37491)
- 数学方法(37111)
- 地方(31808)
- 农(30528)
- 融(28821)
- 金融(28813)
- 银(27715)
- 财(27678)
- 银行(27666)
- 业经(27003)
- 行(26774)
- 学(26053)
- 制(23970)
- 农业(21181)
- 理论(19608)
- 贸(18985)
- 贸易(18967)
- 易(18281)
- 技术(18180)
- 和(17625)
- 环境(17561)
- 地方经济(17325)
- 机构
- 大学(382101)
- 学院(381518)
- 济(157662)
- 经济(154075)
- 管理(145989)
- 研究(136665)
- 理学(124471)
- 理学院(122996)
- 管理学(120949)
- 管理学院(120269)
- 中国(106901)
- 京(83404)
- 科学(83198)
- 财(72735)
- 所(69788)
- 农(63468)
- 研究所(63111)
- 中心(62135)
- 江(58090)
- 财经(56923)
- 业大(55444)
- 北京(53721)
- 范(51733)
- 经(51522)
- 师范(51202)
- 院(49517)
- 农业(49211)
- 经济学(47446)
- 州(47419)
- 经济学院(42337)
- 基金
- 项目(251833)
- 科学(197064)
- 研究(186375)
- 基金(179844)
- 家(156520)
- 国家(155146)
- 科学基金(132322)
- 社会(116487)
- 社会科(110327)
- 社会科学(110298)
- 省(99678)
- 基金项目(94900)
- 教育(85151)
- 自然(84408)
- 划(83211)
- 自然科(82407)
- 自然科学(82390)
- 自然科学基金(80891)
- 编号(76548)
- 资助(74215)
- 成果(63199)
- 发(57493)
- 重点(56576)
- 部(54676)
- 课题(54086)
- 创(52321)
- 创新(48757)
- 国家社会(47416)
- 科研(47234)
- 项目编号(47056)
- 期刊
- 济(184913)
- 经济(184913)
- 研究(121005)
- 中国(83810)
- 学报(59946)
- 农(58439)
- 管理(56458)
- 科学(55292)
- 财(54652)
- 教育(47308)
- 融(46707)
- 金融(46707)
- 大学(45308)
- 学学(42489)
- 农业(39792)
- 技术(34566)
- 经济研究(29848)
- 业经(29517)
- 财经(28500)
- 经(24461)
- 问题(23206)
- 业(20292)
- 图书(20226)
- 技术经济(19433)
- 科技(19287)
- 理论(18820)
- 现代(17482)
- 商业(17137)
- 坛(17030)
- 论坛(17030)
共检索到596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雷 周铃 毛丹玲
基于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金融需求、普惠金融需求和金融基础设施需求,详细探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金融科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满足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新金融需求,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其次,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此外,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输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振 付琼
科学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注入了无限的创新动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运转的新动力,在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个人消费金融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我国应建立数字技术驱动的商业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格局、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从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高质量发展 理论框架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正>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取得成效普惠金融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激活实体经济血脉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而普惠金融通过扩大覆盖面、加深数字化等途径,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可以为企业优化多元融资方式提供资金便利,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中小企业为技术创新寻找资金的时间与交易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卜亚
金融科技是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既有直接促进机制,又有通过赋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机制。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基于实际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长期信贷价格均存在中介效应。疏通金融科技支持实体企业渠道,完善金融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机制,提升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引领的金融供给端与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端的无缝对接,是实现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周益赞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检验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通过扩大实体经济规模、提升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与改善生态环境,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等内生性检验方法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该结论。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公共科技金融对市场科技金融存在一定替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的促进效应存在由东部至中西部递减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化对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对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综合利用科技金融、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昭旭
<正>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建设快速推进,这是国内企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升级迭代的主要方向。司库建设是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抓手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从金融的本质和金融体系的根本功能角度出发,分析金融体系结构如何转型可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时序变迁特征,然后将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转变与金融调控的中枢机构(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和金融价格传导体系建设联系起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结构转型以支持中国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融资功能的实际情况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比例已经突破了“二八格局”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传统印象,迈入“三七格局”。本文提出,从实践层面看,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结构转型的重点不仅在于推动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规模的比例转变,也不仅在于权衡市场主导还是银行主导更占优势,而更在于直接和间接融资的市场化机制转变和现代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和深化程度,对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绮琪
实体经济和金融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在不断得到改善。现阶段,实体经济处于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爬坡阶段,整体环境更有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有与实体经济需求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发展策略。深圳目前正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圳金融业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引导生产方式和发展动力变革、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带来的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金融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金融业需抓住实体经济质量型发展特征,不断提升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协调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地方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融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雷 王可欣 宋佳佳 龚一泓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实体经济普惠金融需求、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作用路径已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融资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对照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丰富内涵,其在创新监管、普惠生态、数实融合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论文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培育和引进生态圈核心企业,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构建数实融合的数字金融“元宇宙”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杰 李佳 王荣 李学敏
<正>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域广阔,总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聚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生态基地和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内蒙古进行考察调研,五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明确“五大任务”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金子军
<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提供了强力支持,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地实施,民营经济必将持续迸发创新创造活力。《意见》指出,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强化融资支持,优化金融供给,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