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7)
- 2023(14920)
- 2022(12383)
- 2021(11543)
- 2020(9244)
- 2019(20732)
- 2018(20242)
- 2017(37983)
- 2016(19770)
- 2015(21847)
- 2014(21087)
- 2013(20887)
- 2012(19576)
- 2011(17879)
- 2010(18181)
- 2009(17148)
- 2008(15960)
- 2007(14660)
- 2006(13252)
- 2005(12268)
- 学科
- 济(83682)
- 经济(83596)
- 业(69247)
- 管理(54817)
- 农(50471)
- 企(46347)
- 企业(46347)
- 农业(33935)
- 中国(32425)
- 地方(27281)
- 融(26963)
- 金融(26960)
- 业经(26186)
- 银(25543)
- 银行(25527)
- 行(24871)
- 方法(23739)
- 技术(21528)
- 制(19700)
- 数学(19649)
- 数学方法(19472)
- 财(18629)
- 发(16007)
- 贸(14755)
- 贸易(14736)
- 易(14245)
- 技术管理(13558)
- 学(13378)
- 体(13275)
- 理论(13132)
- 机构
- 学院(275144)
- 大学(268139)
- 济(115834)
- 经济(113304)
- 管理(107691)
- 研究(95242)
- 理学(91625)
- 理学院(90626)
- 管理学(89369)
- 管理学院(88833)
- 中国(80073)
- 农(58251)
- 京(56847)
- 科学(55014)
- 财(51735)
- 中心(46904)
- 所(46360)
- 江(44246)
- 农业(43760)
- 业大(42194)
- 研究所(41375)
- 财经(39667)
- 范(38427)
- 师范(38146)
- 州(36279)
- 经(35941)
- 北京(35921)
- 院(33591)
- 经济学(33282)
- 省(30990)
- 基金
- 项目(179067)
- 科学(143350)
- 研究(139733)
- 基金(127631)
- 家(109005)
- 国家(107863)
- 科学基金(94169)
- 社会(90272)
- 社会科(85213)
- 社会科学(85194)
- 省(74111)
- 基金项目(68370)
- 教育(61640)
- 划(59457)
- 编号(58995)
- 自然(56705)
- 自然科(55431)
- 自然科学(55422)
- 自然科学基金(54435)
- 资助(48527)
- 成果(47162)
- 发(45025)
- 创(42944)
- 课题(40578)
- 重点(39340)
- 创新(39200)
- 部(38553)
- 发展(37128)
- 国家社会(36927)
- 展(36517)
- 期刊
- 济(143231)
- 经济(143231)
- 研究(85015)
- 中国(70119)
- 农(62710)
- 融(42767)
- 金融(42767)
- 农业(42115)
- 管理(39671)
- 科学(38089)
- 财(37979)
- 学报(36369)
- 教育(34742)
- 业经(30355)
- 大学(29494)
- 学学(27533)
- 技术(25285)
- 业(20637)
- 经济研究(19974)
- 问题(18823)
- 财经(18613)
- 科技(16386)
- 经(16060)
- 农村(15977)
- 村(15977)
- 农业经济(15455)
- 技术经济(14607)
- 世界(14424)
- 版(14108)
- 坛(13978)
共检索到443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胡特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蚂蚁金服为例选取快捷支付、余额宝及农村金融业务模式构建行动者网络,分析其从支付起家到入局金融再到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过程,借以打开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创新的“科技黑箱”。研究发现,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创新包含了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监管创新的不同特质,农村普惠金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打破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在农村地区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相当规模的金融科技企业构建强大的行动者网络,需要政府介入给予财政支持、适度监管和信用背书,推动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三农”群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胡特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蚂蚁金服为例选取快捷支付、余额宝及农村金融业务模式构建行动者网络,分析其从支付起家到入局金融再到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过程,借以打开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创新的“科技黑箱”。研究发现,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创新包含了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监管创新的不同特质,农村普惠金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打破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在农村地区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相当规模的金融科技企业构建强大的行动者网络,需要政府介入给予财政支持、适度监管和信用背书,推动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三农”群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精神,重点实施了"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大金融支农工程,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工作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丽水模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5月17日正式启动,丽水成为了中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关系到城乡金融均等化及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刊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正昌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自身服务三农、社区及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并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县域及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普惠制泛金融服务。应明确定位,牢牢把握政策和市场导向,寻找场景和切入点,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渠道普惠金融新场景同IT融合,以"互联网+"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服务业态和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刘岳泽
文章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融合路径和融合效益两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磊 张恒 唐思思
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各类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持续融合创新,形成了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方式。本文旨在讨论数字金融创新如何发挥其普惠价值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演绎推理并运用固定效应和GMM模型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经济主体融资缺口,创新各类便利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进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便利化程度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本研究有助于从金融普惠视角理解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数字金融进一步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经济 普惠服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顾宁 张甜
本文基于普惠金融可获得性、使用效率及服务质量的三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分别从完善征信制度、加强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及开展农村信用文化意识建设等层面深入探讨了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斌 王志峰 杜明灯
<正>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加便捷、安全和具有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然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多方协同发力,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以腾讯安全在河北省巨鹿县的数字金融项目为案例,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洋萍
在对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量方法改良的基础上,对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5~2013年的近十年间,中部六省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且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都没有出现0值的情况。从总体上来看,2005~2013年,湖南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中部六省当中的最高水平,其次是山西、湖北、安徽、江西、河南,但河南在中部六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最快。从分析中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看:农村人均收入、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数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普惠金融政策、当地信用环境等是造成六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 测度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河南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贫困点多面广,"三农"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推动河南"三农"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深远。多措并举,河南省农村金融普惠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问题。"三农"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在于有效抵押担保物的匮乏,为此,河南省以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为着力点,创新驱动农村融资难问题的解决。2008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旨在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伸向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和地区获得金融服务。自"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普惠金融虽已成为被国际社会和金融业普遍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但国内外普惠金融的实践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总结国内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笔者基于金融服务可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伊 高彪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江西省2500多家农户和1000多家农村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伊 高彪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江西省2500多家农户和1000多家农村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慕丽杰 郭昆宇
实体网点和互联网是目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渠道,但两者中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效率更高尚未得知。论文通过多元回归比较互联网和传统银行网点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进行经验分析后表明:互联网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边际效用相比网点建设更高;单纯增加银行网点的数量对农村金融发展增加并不显著,网点建设需要兼顾网点与人口分布的协调度;互联网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较为显著,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互联网建设显著推动了农村企业的贷款增加,但银行网点对农户贷款更为明显。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银行网点 互联网 多元回归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尚荣 史春喜
普惠金融是以贫困及低收入人口为目标客户,向他们提供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青海农牧区作为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市场化进程的迟缓和金融需求的特殊性,使普惠金融的不可或缺性更加突出。通过建设普惠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有效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是全面推进和谐社会进程的重要保障。目前青海农牧区金融发展滞后,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户和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正常金融服务,导致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农牧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牧区贫困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牧区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