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10)
- 2023(21993)
- 2022(18578)
- 2021(17275)
- 2020(14498)
- 2019(32558)
- 2018(32196)
- 2017(60873)
- 2016(33307)
- 2015(37223)
- 2014(36912)
- 2013(36335)
- 2012(33727)
- 2011(30747)
- 2010(31283)
- 2009(29279)
- 2008(28109)
- 2007(25359)
- 2006(22613)
- 2005(20633)
- 学科
- 济(139970)
- 经济(139800)
- 管理(98858)
- 业(94257)
- 企(78265)
- 企业(78265)
- 方法(52551)
- 数学(44480)
- 数学方法(44015)
- 中国(43025)
- 农(36853)
- 财(36111)
- 地方(33786)
- 业经(32396)
- 制(31251)
- 学(31058)
- 融(30697)
- 金融(30689)
- 银(30452)
- 银行(30371)
- 行(29247)
- 农业(25009)
- 技术(24683)
- 贸(23707)
- 贸易(23684)
- 理论(23013)
- 易(22906)
- 务(22192)
- 财务(22105)
- 财务管理(22063)
- 机构
- 大学(471789)
- 学院(470657)
- 济(192539)
- 经济(188311)
- 管理(177689)
- 研究(167970)
- 理学(151422)
- 理学院(149657)
- 管理学(147124)
- 管理学院(146282)
- 中国(130188)
- 科学(103088)
- 京(102322)
- 财(91359)
- 所(86332)
- 农(83575)
- 研究所(78047)
- 中心(76104)
- 江(72770)
- 业大(71743)
- 财经(71012)
- 北京(65285)
- 农业(65260)
- 经(64290)
- 范(62008)
- 师范(61267)
- 院(60578)
- 经济学(58443)
- 州(58205)
- 财经大学(52462)
- 基金
- 项目(311672)
- 科学(243328)
- 研究(226481)
- 基金(223216)
- 家(196297)
- 国家(194600)
- 科学基金(165190)
- 社会(142496)
- 社会科(134989)
- 社会科学(134955)
- 省(123526)
- 基金项目(117741)
- 自然(106551)
- 自然科(104003)
- 自然科学(103974)
- 教育(103791)
- 划(103647)
- 自然科学基金(102118)
- 编号(91547)
- 资助(91400)
- 成果(75510)
- 重点(70590)
- 发(69387)
- 部(67653)
- 创(67103)
- 课题(65034)
- 创新(62291)
- 科研(58908)
- 国家社会(58545)
- 教育部(57651)
- 期刊
- 济(223378)
- 经济(223378)
- 研究(145685)
- 中国(104998)
- 学报(79492)
- 农(76718)
- 财(70865)
- 科学(70817)
- 管理(69398)
- 大学(59672)
- 学学(56265)
- 教育(56258)
- 融(54506)
- 金融(54506)
- 农业(51440)
- 技术(41322)
- 财经(35896)
- 经济研究(35833)
- 业经(35586)
- 经(30925)
- 问题(28180)
- 业(27166)
- 科技(24596)
- 技术经济(23419)
- 图书(22871)
- 版(22628)
- 理论(22043)
- 贸(21335)
- 现代(20945)
- 商业(20768)
共检索到731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影响机制 独角兽企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梦媛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但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分析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小宁
本文基于逻辑分析和前期实证研究的总结,提出以下观点:(1)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其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因为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以及公共品等特征,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应对多种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维护较稳定的收益预期,也要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干预来解决包括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3)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以下条件: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适性程度更高的财税激励政策;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基础上的金融创新。这些条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小宁
(一)简政放权,打造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其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科技创新活动特别需要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而高水平的产权、合同等法治保护的建立和改善是提供有利于创新的高质量营商环境的最优途径。这就要求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雷 宁心怡 宋佳佳 张鑫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保宗 盛朝迅 徐建伟 周劲 任继球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从国际实践来看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和开放互动性特征。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形态正在从中低端全能型向高端引领型突破,要素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要素配置从外生干预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开放模式从单向引进型向双向互动型拓展。同时,非协同发展的矛盾显现,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此建议,重塑实体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力资源资本化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周劲
"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突出矛盾,也体现了产业政策模式和重心的转变。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从产业角度对国民经济构成的一种阐释,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在协同关系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间也不是平行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立体交互关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开放互动性、灵活高效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是要素间单向联系的机械组合,而是每一个要素间关联互动的整体系统;没有统一合意的标准模式,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出多种具体形式;不是静态的稳定状态,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不是孤立运行的封闭系统,而是国际共振的开放结构;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而往往根植于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筑有利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协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扬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金燕 滕建州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偏离实体、资源配置低效和融资风险增强等问题凸显。这对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产生影响,已引起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TVP-VAR模型用于确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因素对金融化影响的权重,测度金融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传导机制和成因,重点探讨推进金融开放和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利用Lasso回归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化能预测实体经济发展,且正向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债券发行量、利率以及股票市场的发展等因素均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化的影响自2012年起,由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实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成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史同飞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内需拉动力度不足、外需促进作用日渐疲软、利益追求下资本市场功能滞后、房地产泡沫化发展趋势明显等困境。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增长关键因素是推动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物质生产函数,揭示技术创新内生化条件下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建立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MI-TVP-SV-VAR模型,并对我国新动能的作用效果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脉冲响应,且在短期内效果更为显著,实体经济发展对投资性金融资产变动较为敏感;金融业总量增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脉冲响应呈现正负波动性,存在金融业发展挤占实体经济发展的现象;支付方式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冲击在前2-3期为负向,之后转为正向但较为平缓,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阶段性差异,2013年之前促进作用较为明显,2013年之后现有融资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以研发经费为代表的科技投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以专利授权为代表的科技产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则表现出滞后性,在3期之后专利转化能力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钊阳 杜雨潼 邓琳钰
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离不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宗旨。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我国286个地级市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方面。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卜亚
金融科技是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既有直接促进机制,又有通过赋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机制。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基于实际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长期信贷价格均存在中介效应。疏通金融科技支持实体企业渠道,完善金融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机制,提升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引领的金融供给端与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端的无缝对接,是实现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丰华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007-2018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8年间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主要受到技术进步影响,各区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征;金融业发展水平、金融产业结构和股票融资比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实体经济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也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产生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要完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创新、减少政府干预、优化宏观经济环境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