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6)
- 2023(7559)
- 2022(6064)
- 2021(5594)
- 2020(4484)
- 2019(9963)
- 2018(9415)
- 2017(17514)
- 2016(8539)
- 2015(9217)
- 2014(8903)
- 2013(8738)
- 2012(7858)
- 2011(6825)
- 2010(7274)
- 2009(7170)
- 2008(5929)
- 2007(5529)
- 2006(4743)
- 2005(4320)
- 学科
- 业(38872)
- 企(35252)
- 企业(35252)
- 管理(34921)
- 济(32150)
- 经济(32122)
- 融(24576)
- 金融(24575)
- 银(21997)
- 银行(21997)
- 行(21373)
- 中国(18017)
- 技术(16534)
- 财(12440)
- 技术管理(12218)
- 方法(11848)
- 制(10984)
- 中国金融(10932)
- 业经(10572)
- 数学(9836)
- 数学方法(9792)
- 地方(9304)
- 农(8905)
- 务(8749)
- 财务(8734)
- 财务管理(8725)
- 企业财务(8408)
- 体(7219)
- 农业(6995)
- 理论(6733)
- 机构
- 学院(113553)
- 大学(111079)
- 济(51352)
- 经济(50341)
- 管理(49461)
- 理学(42713)
- 理学院(42387)
- 管理学(42050)
- 管理学院(41820)
- 中国(33877)
- 研究(33211)
- 财(25773)
- 京(21463)
- 财经(19775)
- 中心(18625)
- 经(17935)
- 江(17412)
- 科学(16803)
- 融(16400)
- 银(16241)
- 金融(16061)
- 经济学(16000)
- 银行(15673)
- 财经大学(14881)
- 商学(14874)
- 商学院(14733)
- 行(14703)
- 州(14655)
- 经济学院(14511)
- 所(14183)
- 基金
- 项目(76181)
- 科学(62936)
- 研究(60995)
- 基金(55655)
- 家(46358)
- 国家(45910)
- 科学基金(41998)
- 社会(40886)
- 社会科(39071)
- 社会科学(39067)
- 省(32388)
- 基金项目(29726)
- 教育(27144)
- 划(25254)
- 自然(24647)
- 创(24324)
- 自然科(24211)
- 自然科学(24207)
- 自然科学基金(23857)
- 编号(23675)
- 创新(21532)
- 资助(20547)
- 成果(18806)
- 发(17483)
- 国家社会(17148)
- 制(16932)
- 重点(16854)
- 业(16802)
- 课题(16737)
- 部(16384)
共检索到181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金融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商业模式,扩大了消费需求,为创新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消费视角,重新构建了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特征。本文利用中国270个城市2011—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高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同时,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存在基于金融科技覆盖广度的双重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会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更明显,溢出范围也更广;珠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并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甚至表现出空间极化效应。本文基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的双重视角对金融科技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拓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金融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商业模式,扩大了消费需求,为创新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消费视角,重新构建了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特征。本文利用中国270个城市2011—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高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同时,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存在基于金融科技覆盖广度的双重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会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更明显,溢出范围也更广;珠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对创新绩效并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甚至表现出空间极化效应。本文基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的双重视角对金融科技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拓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云 李宝伟 冯学良
"金融+科技"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直接影响。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水平越高,越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容易受到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金融科技发展对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资金约束,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鉴于此,政府应鼓励并加大金融科技的发展力度,为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提供更多机会和窗口;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加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引导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创新绩效 融资约束 中介效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丽娜 薛阳
运用2008-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及其解构与异质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1)研究区间内,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以及解构之后的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通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及其解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尽管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现一致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未必相同。据此,文章认为应不断深化与支持区域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通过财政分权引导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实质性创新,避免因过度“为创新而竞争”引致的策略性创新;要积极探索财政分权的实现方式,协调好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地方之间的财权、财力、事权以及支出责任等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凌远 李晓敏
文章以我国2011年设立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于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新水平,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它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效率、初始创新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而试点设立对于高等级和低等级城市的创新水平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相对而言,低等级城市试点对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地区通过地方金融发展效率改善、政府科技支出占比提高促进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进一步提升地区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政策试点 地区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缨
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提供,由于多种因素,常常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即使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进、修正其政府创新政策供给。本报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工作实践探索,提出应对科技金融内涵进行再认识,挖掘其公共政策价值,强调不仅发挥它加速社会财富创造及获取的效应,更应将它作为促进政府创新政策"有效供给"的突破口,大幅度推进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改革和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有效供给 科技创新管理改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颂东 王君 樊大为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文章根据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了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十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提供资金支持、分散创新风险、缩短创新周期、发现引领作用、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规范监督作用、跟踪评价作用、为创新资金的进出提供便利、降低创新的进入门槛、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了解这些内容,利于提高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 科技创新 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杰 王慧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是发展与培养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强劲动力。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机制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在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研究显示,科技创新对东部地区与高经济发展水平省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强。根植于此,要完善“资源+培养+制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关键引擎”;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核心效能”;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夯实科技创新优势地区“辐射带动”基础,进而为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效赋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
关键词:
走出去 生产率 倾向评分匹配 倍差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金亮 赵雅欣 林嵩
智能制造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模式。伴随着工业4.0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实施智能化转型,厘清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利于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基于信息处理能力的视角,研究智能制造是否能够以及何以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丰富企业的知识库,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并因此更好地执行企业组织单元解决问题时的"搜索—选择"循环,即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强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组织结构复杂性的提高会降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企业内部的协调能力,并因此加大企业组织单元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即削弱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弱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途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金亮 赵雅欣 林嵩
智能制造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模式。伴随着工业4.0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实施智能化转型,厘清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利于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基于信息处理能力的视角,研究智能制造是否能够以及何以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丰富企业的知识库,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并因此更好地执行企业组织单元解决问题时的"搜索—选择"循环,即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强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组织结构复杂性的提高会降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企业内部的协调能力,并因此加大企业组织单元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即削弱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弱化智能制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地推进智能化转型,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途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简佩茹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引领全球化竞争的重要载体,其创新绩效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研究较为鲜见。基于案例研究方法,尝试解释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机理和输出效应,提出发挥社会资本功能、实现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转变认知意识,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输出的正效应提升绩效创新,还要不断优化社会制度环境、加强资源优势互补,降低负向输出效应,减少社会负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阻碍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国文 甘雨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网络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探讨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体现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资产规模、杠杆率、股权集中度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绿色创新绩效,同时环境规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投资者关注与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从关注属性维度看,投资者负面关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高污染企业,投资者关注对非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基于研发要素流动的视角,系统阐述了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采用2007-2015年中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思路,并基于地理邻接、空间距离、行政邻接和经济空间距离四个维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的时间特征。研发人员流动能够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竞争激励效应,从而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但是研发资本流动的影响路径是不显著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竞争也是影响区域创新差距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优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利用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指标法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中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排名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上海、北京和天津。(2)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存在滞后推动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有显著为正的促进作用。(3)科技创新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社会城镇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社会与经济城镇化存在显著影响,但表现程度各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