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9)
- 2023(12728)
- 2022(10370)
- 2021(9579)
- 2020(7986)
- 2019(18244)
- 2018(17543)
- 2017(34601)
- 2016(17654)
- 2015(19466)
- 2014(19071)
- 2013(18695)
- 2012(16882)
- 2011(14791)
- 2010(14587)
- 2009(13726)
- 2008(12120)
- 2007(10322)
- 2006(8724)
- 2005(7777)
- 学科
- 济(72891)
- 经济(72823)
- 业(53070)
- 管理(52571)
- 企(44517)
- 企业(44517)
- 方法(38283)
- 数学(34933)
- 数学方法(34537)
- 银(33784)
- 银行(33638)
- 行(32070)
- 融(30578)
- 金融(30577)
- 中国(24256)
- 制(22078)
- 财(21519)
- 农(17696)
- 业经(15950)
- 地方(15195)
- 务(14486)
- 财务(14445)
- 财务管理(14417)
- 企业财务(13827)
- 贸(13704)
- 贸易(13689)
- 技术(13215)
- 易(13198)
- 农业(12707)
- 度(12272)
- 机构
- 学院(235476)
- 大学(235406)
- 济(104880)
- 经济(103012)
- 管理(98096)
- 理学(85757)
- 理学院(85009)
- 管理学(83580)
- 管理学院(83168)
- 研究(70907)
- 中国(68862)
- 财(50053)
- 京(46058)
- 财经(41144)
- 科学(39712)
- 中心(38697)
- 经(37794)
- 农(36217)
- 经济学(34695)
- 银(34623)
- 江(33447)
- 银行(33334)
- 业大(32488)
- 所(31984)
- 经济学院(31825)
- 财经大学(31545)
- 行(31166)
- 融(29938)
- 金融(29433)
- 研究所(29281)
- 基金
- 项目(168544)
- 科学(136047)
- 基金(127517)
- 研究(122062)
- 家(109698)
- 国家(108846)
- 科学基金(96868)
- 社会(82328)
- 社会科(78637)
- 社会科学(78618)
- 基金项目(67685)
- 省(64762)
- 自然(62272)
- 自然科(61019)
- 自然科学(61005)
- 自然科学基金(59963)
- 教育(55659)
- 划(53917)
- 资助(52074)
- 编号(46433)
- 部(38139)
- 创(37379)
- 重点(37194)
- 国家社会(35716)
- 发(35669)
- 创新(34941)
- 成果(34789)
- 教育部(33935)
- 人文(33420)
- 科研(33140)
共检索到345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维伟 宋同虎 张岳
本文以2013—2021年47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促进了绿色信贷投放,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进一步,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视角出发探寻放大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促进效果的途径,发现市场竞争、董事会独立性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市场竞争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将被放大,当董事会独立性超过特定门槛值后,金融科技运用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有金 高波 孔令池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整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绿色ML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得益于绿色技术进步的提高,且存在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市场整合通过规模效应、竞争效应以及配置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U"型非线性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市场整合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地区表现为正向线性关系,而在中西部和资源禀赋较低地区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说明在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以及科技创新较高的条件下,市场整合才能更加显著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进 曾琦 张乐天
选用中国2000~2014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以银行信贷为转换变量,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信贷增长率低于28.74%时,房价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信贷增长率高于28.74%时,房价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稳定房价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央行应将信贷增速维持在低增长体制的最优区间中。同时,央行还应该改善信贷结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爱萍 徐君超
金融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为此,笔者基于Hansen门槛模型,以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2)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非线性关系的表现形式在区域上存在差异。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促进作用却更为明显;东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但促进作用却较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娜 于博 孙利军
以2004-201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建立面板门限模型。首先,基于信号理论探讨了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之间为什么存在从替代到互补的转换特征,并对转换条件(门槛变量)进行逻辑构建与分析;其次,以信号效应边际递减与信号扭曲为逻辑,分析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之间为什么会进一步呈现出从"强互补"到"弱互补"的二次突变特征;最后,结合所有制差异与产能差异,证明信号效应在我国信贷市场环境中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即非SOE企业信贷融资与SOE企业相比更容易受信号效应激励,产能过剩企业的信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贷款 互补理论 信号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娜 于博 孙利军
以2004-201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建立面板门限模型。首先,基于信号理论探讨了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之间为什么存在从替代到互补的转换特征,并对转换条件(门槛变量)进行逻辑构建与分析;其次,以信号效应边际递减与信号扭曲为逻辑,分析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之间为什么会进一步呈现出从"强互补"到"弱互补"的二次突变特征;最后,结合所有制差异与产能差异,证明信号效应在我国信贷市场环境中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即非SOE企业信贷融资与SOE企业相比更容易受信号效应激励,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融资与非过剩企业相比更容易受信号效应激励,说明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商业信用作为一种信号机制越能缓解企业的信贷约束。创新之处在于以信号效应为核心对两种信用之间的多重结构突变进行逻辑阐述,并从体制和产能差异两个方面探索了信号效应在新兴市场下的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贷款 互补理论 信号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磊 黄思刚 杨承佳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能否赋能绿色信贷发展,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绿色转型?本文创新性地从商业银行内部视角出发,基于2012—2021年22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调整信贷配置和降低信贷风险显著促进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在规模小、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助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曜 胡涛
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并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网络信息平台,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推动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渠道。利用不同城市平台成立时间的差异,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显著促进银行的信贷投放,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在不同城市和不同平台层面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设立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从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效率、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等四个渠道促进了银行的信贷投放。研究还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对银行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推动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长江 张玥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bootstrap建立路径模型,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绿色声誉在两者间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然而伴随绿色信贷行为产生的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其绩效。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信贷发展步伐,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扭转当前的负向效应;同时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打造独树一帜的竞争力,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政府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绩效 绿色信贷 绿色声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刘耀彬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碳排放 PSTR 非线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刘耀彬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碳排放 PSTR 非线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百兴 李弄文
本文突破已往研究对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之间线性关系的局部探索,以2011—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水平会对审计费用产生非线性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是通过非线性影响审计复杂性,进而引起审计费用出现倒“U”型变化。异质性检验则表明该倒“U”型关系只在较大规模企业或国有企业中显著,而在较小规模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质量对该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企业中,金融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非线性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悦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资产负债率低于51.6%时,增加负债能够带来公司价值较大幅度的提升;当资产负债率高于51.6%但低于71.2%时,负债增加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幅度显著降低;当资产负债率高于71.2%后,继续增加负债将无法带来公司价值的上升。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对债务水平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公司价值 房地产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曾胜 张明龙
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影响,不仅会随着投资规模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还会因投资领域和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会存在非线性关系和投资种类的异质性。采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U型"或"N型"的非线性影响,对碳排放强度则具有"倒U型"或"倒N型"的非线性影响,目前总体上表现出从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转变的趋势;不同种类的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相比环保投资和生产性绿色投资,绿色企业融资的增加更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碳排放强度具有中介效应,即绿色投资可以通过影响碳排放强度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有效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绿色投资规模和领域,并对各类绿色投资实施差异化策略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绿色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共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文馨 胡援成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目标下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实践,重点分析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案例,通过审视不同信贷模式的操作流程、适用范围、产品优势,以及应用过程中需重点防范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信贷模式 兴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