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5)
2023(7776)
2022(6251)
2021(5956)
2020(4926)
2019(11201)
2018(10526)
2017(20377)
2016(10237)
2015(11806)
2014(11310)
2013(11315)
2012(10700)
2011(9664)
2010(9820)
2009(9520)
2008(8453)
2007(7211)
2006(6477)
2005(6269)
作者
(26773)
(22297)
(22068)
(21177)
(14208)
(10578)
(10079)
(8750)
(8585)
(7744)
(7639)
(7476)
(7289)
(7011)
(6979)
(6902)
(6512)
(6504)
(6350)
(5823)
(5662)
(5296)
(5170)
(5047)
(5040)
(5034)
(4816)
(4600)
(4426)
(4417)
学科
(46504)
经济(46457)
(28008)
(26818)
金融(26818)
管理(25601)
中国(23619)
(23364)
银行(23364)
(22802)
(21684)
企业(21684)
方法(19581)
数学(17759)
数学方法(17701)
(14094)
贸易(14081)
(13941)
(13598)
(12206)
(11628)
中国金融(11252)
业经(9444)
地方(8992)
农业(8297)
(8268)
财务(8255)
财务管理(8242)
企业财务(7947)
(7772)
机构
大学(145449)
学院(142199)
(76221)
经济(75152)
研究(55986)
中国(52689)
管理(51987)
理学(43945)
理学院(43506)
管理学(43194)
管理学院(42927)
(34873)
(30961)
财经(27917)
科学(27433)
(26952)
中心(26930)
经济学(26895)
(25850)
经济学院(24435)
研究所(24324)
(21675)
财经大学(21345)
金融(21331)
北京(20849)
(19832)
(18906)
银行(18228)
(18202)
(18105)
基金
项目(91073)
科学(73406)
研究(70937)
基金(69796)
(59887)
国家(59450)
科学基金(50750)
社会(48959)
社会科(46895)
社会科学(46888)
基金项目(35296)
教育(30613)
(30481)
资助(29334)
自然(28508)
自然科(27918)
自然科学(27908)
自然科学基金(27482)
(27041)
编号(26097)
(22652)
国家社会(22562)
成果(22479)
中国(22478)
(20901)
重点(20755)
教育部(20247)
(20171)
(19263)
创新(19043)
期刊
(77150)
经济(77150)
研究(51369)
(33126)
金融(33126)
中国(30175)
(25241)
管理(19900)
科学(17938)
(16921)
学报(16727)
财经(14726)
国际(14659)
经济研究(14483)
大学(13947)
(13736)
学学(13077)
(12768)
世界(11898)
农业(11344)
教育(11138)
问题(10647)
技术(9879)
业经(8986)
(7339)
理论(7332)
(7193)
论坛(7193)
技术经济(7002)
科技(6728)
共检索到232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兴旺  
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可访问性和低成本效益。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出现了算法滥用、数字鸿沟、无序竞争以及数据泄露等伦理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分析了欧盟、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有益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建议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有效预防和规避金融科技伦理风险,进而推动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可持续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白钧溢  
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作为一套成型的、处于相互作用下的道德准则与规范组合,是消解伦理风险,实现技术向善的关键介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独立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指导框架。相比之下,国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框架研究已有近30年历史,先后经历了借鉴与思考、追随与模仿、继承与独立三大发展阶段,不仅提出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宏观伦理框架,还在关注教育伦理及要素、细化适用范围、提升实践指导力方面有所发展。与此同时,国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因研究过程非连续、研究起步滞后、依赖借鉴一般人工智能研究而在当前面临广泛且持久的批评,启示我们在构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时要关注框架自身的可靠性及框架实践的指导效果。框架自身的可靠性方面,应明晰不同领域伦理原则内涵的差异、关注框架自身的开放性与本土性、理清框架构建的哲学基础。框架实践的指导效果方面,应构建框架执行的保障机制、落实框架原则的可操作性、优化框架与实践的匹配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更迭,相关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且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国际经贸规则和数字治理国际规则中已有数字科技伦理治理相关内容,独立成文的数字科技伦理规则也已出台,对中国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13年之前以个人数据保护为核心的分散化建设阶段、2013—2019年以跨境数据流动为核心的碎片化建设阶段、2020年至今以人工智能伦理为核心的快速涌现阶段,并呈现三方面的特征,即与数字技术创新、主要伦理失范领域紧密相关;不断寻求数字科技发展、数字贸易便利化、伦理治理三者间的平衡;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无约束或软约束,区域性规则约束力逐渐增强。当前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体系由内嵌于国际经贸规则的相关要求、数字治理国际规则的相关条款以及独立成文的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构成,它们均对数字科技伦理的主要核心议题给予了关切。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体系给中国的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中国在总体策略上应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引领转变、从局限于国内转变为放眼全球,在具体举措上应加快中国数字科技伦理规则的高水平供给,形成覆盖相关主体且责任清晰的规则体系;不断提高中国数字科技伦理规则的开放程度;形成数字科技伦理治理生态,发挥多元主体的伦理治理作用,提高全社会数字科技伦理健康水平以应对高标准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蓉蓉  
在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数据治理、算法伦理、数字鸿沟、无序竞争等问题产生,伦理作为一种兼具柔性和规范性的工具,对于数字经济时代有效规制金融科技发展意义重大。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既要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中实现金融创新,又要有助于保持金融稳定,同时要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掌握大量技术、数据信息的市场主体理应强化科技伦理探讨、筑牢数据信息安全网,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也应充分汇聚监管、行业组织、公众监督等合力,形成多元共治模式,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伦理体系,提升金融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金融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金融科技向上向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本健  王蕾  罗玲  
"三农"问题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从中国的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更多地体现为城乡金融服务的不平衡,金融支持"三农"的不充分,而这恰恰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体系服务于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主要从农业信贷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和资本市场等4个维度出发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各国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均设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金融体系运作机制,严格把控风险,大力实施补贴政策,并不断开发出针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农村金融体系在未来更好地支持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纵观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历史,金融政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恰当的金融政策会带来危机隐患,危机爆发后金融政策又是重要的救助和复苏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虽有区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静  
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在缔造普惠金融规模迅速扩张、小微初创企业增添融资路径的同时,也使该行业风险不断累积。尤其是市场准入规则模糊、小额豁免制度缺失、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的不完备,致使金融投融资者被暴露在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之中。尽管监管层颁布一系列法律规范,但规制实效不佳。对比分析美国和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应从建立分类准入规则、增设小额豁免规则、规范信息披露和制定"冷静期"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应规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再华  谢佳玉  郭新华  
消费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业务。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金融产品交易量的扩大,金融纠纷趋于增加,高利贷和多重债务等社会问题频出,消费金融市场规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框架亟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比较分析了英美等国消费金融市场规制模式变迁过程,并总结其消费金融市场规制的历史经验。针对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制过程中监管主体缺位、监管手段单一和监管机制模糊等一系列现实困境,中国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循序渐进地健全消费金融市场规制体系,要从明确监管职责、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优化信息共享机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和强化国际监管合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促进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艳  
从证券市场实践的结果来看,主流经济学所倡导的没有伦理思考,只是追求经济单位自身利益最大化,并用来推导经济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受到了市场本身的严重挑战。从证券市场金融伦理冲突与矛盾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伦理已经不仅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行为是否合情合理,而且还直接关系证券市场的核心问题即公平与效率,忽视其存在,将会导致市场的公信力下降,最终影响金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证券市场的高效运行。所以就证券市场而言,法制与道德的建设均不可偏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平  
"金融",是指金钱(资金)的融通,"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金融伦理",就是指在金融活动的人际关系中所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这里涉及的"人",包括出资人、融资者、以及他们的中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金钱是一个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没有它便不能交易,不能买吃的穿的用的,也便无法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啥别没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一分钱都会蹩死英雄汉"。在现实生活中,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新一轮数字技术产生了全新的数字经济形态和数字社会,但也引发了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议题,既有研究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理论框架、监管模式和主要议题缺乏深度解构。本文立足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最新政策布局与监管实践,解析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主要主体、监管模式和重点议题,搭建面向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模式—监管机制”的一般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涵盖“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监管模式型侧重以国会为主导的美国政府立法与标准引领型监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型监管,以及企业以数字科技伦理嵌入公司治理的嵌入型自治模式的三重主导模式,监管重点议题涵盖道德式人工智能与透明、公平和可解释的算法以及数据隐私与数据伦理等核心议题。中国加快构建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体系,需要强化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立法,在分层分类思路开展数字科技伦理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自主性原则,调动数字企业在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与治理方面的治理标准、行业规范、企业倡议、治理指南和操作手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婧   左停   徐秀丽  
伴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加速、社会风险的交织和叠加,农民社会保护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建立“保护性、预防性、包容性和充分性”的社会保护政策体系是当前的国际共识。基于经济、职业和社会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典型国家和地区关于农民社会保护的政策经验,进而从包容性社会保护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发展提出四点设想: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补贴和保险的转型与升级,在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金融支持等方面增加多维度的综合性保障。二是,引导和支持农民职业分化,满足不同类型农民差别化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建设高质量综合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从保障最低生活向尊严体面生活的目标转变。四是,着眼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民保护网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磊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同时也衍生出数据、算法等诸多伦理失范问题,掣肘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自觉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从何处开始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商业银行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着手,秉持“数据向善”的伦理理念,积极探索实践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为金融科技活动立起“伦理标尺”,是全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鑫星  陈一稀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深入运用,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伦理道德问题不断涌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科技伦理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在金融科技发展明显快于法制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亟须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其柔性与规范作用。建议从伦理视角审视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构建政府层面的金融科技伦理准则、行业层面的伦理自律机制、企业层面的常态化行为规范,助力金融科技实现合规、向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