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7)
- 2023(14080)
- 2022(11785)
- 2021(10969)
- 2020(9555)
- 2019(22101)
- 2018(21519)
- 2017(41937)
- 2016(22110)
- 2015(24809)
- 2014(24832)
- 2013(24630)
- 2012(22475)
- 2011(19909)
- 2010(19782)
- 2009(19016)
- 2008(18162)
- 2007(16291)
- 2006(13787)
- 2005(12399)
- 学科
- 济(90244)
- 经济(90156)
- 业(70197)
- 管理(66124)
- 企(57451)
- 企业(57451)
- 方法(46832)
- 数学(42107)
- 数学方法(41664)
- 银(34956)
- 银行(34810)
- 行(33131)
- 融(31685)
- 金融(31682)
- 中国(29102)
- 财(27603)
- 制(26322)
- 农(23819)
- 业经(19711)
- 务(19011)
- 财务(18959)
- 财务管理(18918)
- 企业财务(18005)
- 地方(17842)
- 贸(17333)
- 贸易(17319)
- 易(16757)
- 农业(16264)
- 技术(15337)
- 学(14950)
- 机构
- 学院(308455)
- 大学(308260)
- 济(132314)
- 经济(129654)
- 管理(126785)
- 理学(109254)
- 理学院(108215)
- 管理学(106494)
- 管理学院(105924)
- 研究(94356)
- 中国(87866)
- 财(64361)
- 京(62403)
- 科学(55182)
- 财经(51604)
- 农(49708)
- 中心(49590)
- 经(46910)
- 江(45641)
- 所(45522)
- 业大(43902)
- 经济学(41831)
- 研究所(41338)
- 农业(39133)
- 财经大学(38847)
- 北京(38612)
- 经济学院(38197)
- 州(37262)
- 银(36029)
- 范(34827)
- 基金
- 项目(208219)
- 科学(165636)
- 基金(154427)
- 研究(150867)
- 家(132862)
- 国家(131776)
- 科学基金(115514)
- 社会(98098)
- 社会科(93330)
- 社会科学(93303)
- 基金项目(82264)
- 省(81191)
- 自然(75185)
- 自然科(73557)
- 自然科学(73534)
- 自然科学基金(72254)
- 教育(69352)
- 划(67635)
- 资助(63811)
- 编号(60056)
- 成果(47044)
- 部(46985)
- 重点(46250)
- 创(44906)
- 发(43530)
- 创新(41984)
- 国家社会(41086)
- 教育部(41063)
- 科研(40914)
- 人文(40335)
- 期刊
- 济(134269)
- 经济(134269)
- 研究(90368)
- 中国(57010)
- 融(56513)
- 金融(56513)
- 财(51760)
- 管理(44925)
- 农(43535)
- 学报(43387)
- 科学(41509)
- 大学(33797)
- 学学(32399)
- 农业(27026)
- 技术(26949)
- 财经(25755)
- 教育(22389)
- 业经(22094)
- 经(21866)
- 经济研究(21517)
- 问题(17672)
- 理论(16904)
- 技术经济(16147)
- 统计(16105)
- 实践(15429)
- 践(15429)
- 策(15319)
- 财会(15018)
- 业(14647)
- 商业(14642)
共检索到456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奕婷 罗双成
本文利用368家商业银行2011-201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倒U型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的特征。金融科技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是非线性影响的重要原因,且金融科技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商业银行产生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钟艺 吴蝶 李华民 吴非
采取文本挖掘法编制金融科技指数,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为口径,基于CSMAR数据库2011—2019年样本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商业银行机构风险承担演化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整体上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效应经由金融科技的自构金融业态与赋能商业银行业态转型两条途径效应的消长演化得以实现,且在不同禀赋的商业银行机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鉴于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自身特质,吸纳融合创新金融科技,合理安排风险承担水平。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GMM估计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雅群 孙同全 范亚辰
鉴于金融科技发展赋能银行新业态及中小商业银行在地方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利用2008-2020年178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市场势力和信贷结构作为影响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提高市场势力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50.77%,增加信用贷款占比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24.53%。第三,政府干预力度强弱对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在强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弱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结构 风险承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欣欣
从收入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两个维度选取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代理变量,以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的28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对业绩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风险承担在银行业务多元化和业绩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收入多元化还是从资产多元化角度,业务多元化与我国商业银行业绩均呈负相关,与风险承担正相关,但其作用效果因所有权结构而异,在业务多元化对银行业绩的作用中,风险承担部分或完全地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业务多元化 业绩 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孝明 吴丹 林润冰
从行业竞争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和效果。选取2010—2018年中国19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将金融科技分为金融科技总指数、金融核心功能指数和底层技术支持指数,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发现:第一,金融科技的金融核心功能,导致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分流、行业竞争加剧,推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二,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支持,促进商业银行频繁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领域拓展,推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三,相比行业竞争,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导致的风险更加剧烈。第四,基于存款结构、净利差水平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业务竞争和技术创新在金融科技和风险承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五,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中小银行造成的冲击更加强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理 冯科 刘雨峰
本文区分商业银行外部与内部的金融科技,基于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渠道,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以2011—2020年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对于金融科技影响其风险承担的效果具有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大,则金融科技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另外,商业银行类型、股权结构同样可以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在相关机制探讨中,对资产端与中间业务端的影响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现实背景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窦菲菲 丁亚丽
金融科技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其对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本文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强;(2)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负债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弱;(3)从动态演进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4)从横向比较来看,相比于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响应更为敏感。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系统GMM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政 蔡昕雨
选取我国20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事前和事后双视角探究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球金融周期上行时,我国商业银行事前风险承担呈上升趋势,事后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2)全球金融周期上行通过提高银行期限错配程度提升银行事前风险承担、降低银行事后风险承担,还通过增加跨境资本流入降低银行事后风险承担。(3)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及非上市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更大。(4)全球金融周期对未来1至4年银行事后风险承担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明银行事前风险承担能够及时反映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具有前瞻性,银行事后风险承担会对全球金融周期冲击进行积累,具有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金融监管机构要围绕金融风险全过程强化持续监管,银行管理者要提升风险承担事前识别与事后评估准确性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秀娟 葛宇航
金融科技在创新业务、流程和产品的同时带来了利差的收窄,然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使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了我国135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基于2012—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银行内部金融科技对小银行经营绩效没有影响;剔除小银行后,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U”形关系。具体而言,底层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应用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呈“U”形。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率三条路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 底层技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喻平 张敬佩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人们普遍关注其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风险承担水平和市场竞争结构的两个视角,结合2011~2019年我国8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数理推演和实证检验,剖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具体作用。发现:(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作用,且这种效果存在异质性;(2)金融科技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并且大规模较小规模商业银行的提升效果明显,进而改变整体市场竞争结构;(3)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在今后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是利好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金融科技稳健推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吕婷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仍是目前中国融资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仅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还反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状况。数字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影响了其风险承担。本文利用181家中国商业银行2011—2020年财务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与贷款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但对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出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贷款均有促进作用,但仅提高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比例;而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则促进了其个人贷款和短期贷款。数字金融具有放大银行风险承担的功能。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个人贷款的升高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短期贷款的升高会减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银行业竞争,提升银行风险水平,但是银行业竞争减弱能够缓解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加重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认识,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