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3)
- 2023(12421)
- 2022(10751)
- 2021(10302)
- 2020(8626)
- 2019(20161)
- 2018(19785)
- 2017(38292)
- 2016(20565)
- 2015(23313)
- 2014(23256)
- 2013(23116)
- 2012(20989)
- 2011(18681)
- 2010(18787)
- 2009(17707)
- 2008(16674)
- 2007(14873)
- 2006(13315)
- 2005(11985)
- 学科
- 济(74941)
- 经济(74861)
- 管理(67298)
- 业(62801)
- 企(55247)
- 企业(55247)
- 方法(35854)
- 银(34356)
- 银行(34209)
- 行(32595)
- 融(30666)
- 金融(30665)
- 数学(30294)
- 数学方法(29990)
- 中国(26249)
- 财(24427)
- 制(23901)
- 农(18991)
- 业经(18675)
- 务(17643)
- 财务(17570)
- 财务管理(17537)
- 地方(17157)
- 企业财务(16720)
- 学(15428)
- 理论(15031)
- 度(13704)
- 制度(13691)
- 技术(13531)
- 农业(13340)
- 机构
- 大学(280111)
- 学院(278116)
- 管理(117068)
- 济(108049)
- 经济(105293)
- 理学(99050)
- 理学院(98013)
- 管理学(96593)
- 管理学院(96060)
- 研究(88037)
- 中国(80297)
- 京(60325)
- 财(54140)
- 科学(53550)
- 中心(44164)
- 所(43192)
- 财经(42418)
- 农(42136)
- 江(41611)
- 业大(39272)
- 研究所(39155)
- 北京(38561)
- 经(38501)
- 州(35532)
- 范(34341)
- 银(34179)
- 师范(34045)
- 农业(32867)
- 银行(32824)
- 财经大学(31929)
- 基金
- 项目(186354)
- 科学(145842)
- 研究(138644)
- 基金(134375)
- 家(115202)
- 国家(114205)
- 科学基金(99095)
- 社会(85195)
- 社会科(80862)
- 社会科学(80837)
- 省(72906)
- 基金项目(72136)
- 自然(64645)
- 自然科(63111)
- 自然科学(63100)
- 教育(62673)
- 自然科学基金(61954)
- 划(60769)
- 编号(57491)
- 资助(55835)
- 成果(46461)
- 重点(40801)
- 部(40617)
- 创(39514)
- 发(38906)
- 课题(38681)
- 创新(36765)
- 项目编号(36433)
- 科研(35539)
- 教育部(35191)
- 期刊
- 济(118393)
- 经济(118393)
- 研究(86626)
- 中国(57014)
- 融(51703)
- 金融(51703)
- 管理(45543)
- 财(43168)
- 学报(40431)
- 科学(38528)
- 农(37111)
- 大学(31012)
- 教育(29249)
- 学学(29025)
- 技术(24004)
- 农业(23860)
- 财经(20891)
- 业经(18842)
- 经(17581)
- 经济研究(17533)
- 理论(16978)
- 图书(16040)
- 实践(15861)
- 践(15861)
- 科技(14733)
- 问题(14385)
- 业(13709)
- 现代(13602)
- 技术经济(13522)
- 财会(12728)
共检索到429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金融科技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保持息差稳定和应用金融科技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两大任务。本文从资产端、负债端、风控端和中收端等四方面梳理归纳了金融科技应用助力商业银行息差管理的机理,总结了国内领先同业的经验,认为商业银行应统一思想认识、突出战略重点、实施三项策略,实现金融科技与息差管理的有机融合与高效协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息差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金融科技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保持息差稳定和应用金融科技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两大任务。本文从资产端、负债端、风控端和中收端等四方面梳理归纳了金融科技应用助力商业银行息差管理的机理,总结了国内领先同业的经验,认为商业银行应统一思想认识、突出战略重点、实施三项策略,实现金融科技与息差管理的有机融合与高效协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息差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彦 余馥佳 陈伟晓
商业银行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者,如何既能满足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能提升风险的承受程度,是完善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和COSO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对广东省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对所构建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最后给出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对策,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促进双方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科技金融 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彦 余馥佳 陈伟晓
商业银行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者,如何既能满足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能提升风险的承受程度,是完善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和COSO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对广东省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对所构建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最后给出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对策,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促进双方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科技金融 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岩玉
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颠覆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渗透,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从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区块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岩玉
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颠覆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渗透,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从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小梅 李炎峰 张岩
本文基于2018-2022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测算加入金融科技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运用分数响应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金融创新、改善信贷质量、提高盈利能力而提升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位于东部地区、中小规模和非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孟志芳 罗琳
2015年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彻底放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将对商业银行稳定息差带来深刻影响。鉴于当前形势下息差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只有保持持续稳定的净息差水平才能稳健经营。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息差运行总体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交行为例探讨了商业银行在息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孟志芳 罗琳
2015年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彻底放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将对商业银行稳定息差带来深刻影响。鉴于当前形势下息差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只有保持持续稳定的净息差水平才能稳健经营。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息差运行总体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交行为例探讨了商业银行在息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顺 裴平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净息差 中介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姚明德 关长春 李晓冰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财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业务处理智能化、业务流程高效化、服务重点管理会计化、管理对象产品化、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化、合规管理同步化等。对此,财会管理应重点做好促进财会管理理念转型、财会管理对象转型、财会业务流程转型、财会管理手段转型、财会管理重心转型、财务会计估值转型、资源配置投入转型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财会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宁果
净息差对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在经历大幅下降后开始趋稳,目前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不同类别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差异较大,农商行优势明显,但近年来优势在逐渐下降。竞争优势与经营策略的差异导致不同银行之间的净息差呈现出较大的分化。本文分别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银行个体之间净息差的差异原因,并结合影响机制与经营策略,提出关于商业银行提升净息差的措施与建议:一是聚焦存贷款主业,优化贷款结构;二是强化风险管理与定价,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三是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双受益;四是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研判,灵活开展同业和债投业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增建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商业银行息差管理方面。在降杠杆、强监管的背景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息差继续收窄。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的变化,结合利率市场化情况和有关银行的经验,分析商业银行息差现状,并结合实际息差情况,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息差管理进行一些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息差管理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磊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同时也衍生出数据、算法等诸多伦理失范问题,掣肘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自觉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从何处开始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商业银行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着手,秉持“数据向善”的伦理理念,积极探索实践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为金融科技活动立起“伦理标尺”,是全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
关键词:
伦理治理 研究与实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楠
近年来金融科技正在以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改变金融行业秩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趋势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被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挤占。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创新度不高、金融体系落后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投影在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三大主营业务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带来一定帮助,最终使金融科技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器。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