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3)
- 2023(16232)
- 2022(13686)
- 2021(12838)
- 2020(10602)
- 2019(23987)
- 2018(23935)
- 2017(45705)
- 2016(24631)
- 2015(27918)
- 2014(27943)
- 2013(27565)
- 2012(25177)
- 2011(22694)
- 2010(23075)
- 2009(21521)
- 2008(20072)
- 2007(17880)
- 2006(15931)
- 2005(13919)
- 学科
- 济(100910)
- 经济(100800)
- 业(74407)
- 管理(65623)
- 企(52155)
- 企业(52155)
- 农(51388)
- 方法(40164)
- 数学(34690)
- 数学方法(34342)
- 农业(34323)
- 中国(32034)
- 业经(28053)
- 融(27547)
- 金融(27539)
- 银(26259)
- 银行(26213)
- 地方(25495)
- 行(25327)
- 财(24162)
- 制(22301)
- 学(20938)
- 技术(17083)
- 贸(16741)
- 贸易(16728)
- 理论(16630)
- 易(16261)
- 体(16237)
- 发(15155)
- 务(14819)
- 机构
- 学院(347179)
- 大学(343419)
- 济(139860)
- 管理(137775)
- 经济(136765)
- 理学(119338)
- 理学院(118094)
- 研究(117989)
- 管理学(116197)
- 管理学院(115586)
- 中国(93675)
- 农(73794)
- 科学(73014)
- 京(72749)
- 财(61682)
- 所(58993)
- 业大(57860)
- 农业(56673)
- 中心(55849)
- 研究所(53790)
- 江(51585)
- 财经(49206)
- 北京(45471)
- 范(45172)
- 经(44787)
- 师范(44736)
- 院(42287)
- 州(42111)
- 经济学(40685)
- 经济管理(37920)
- 基金
- 项目(239395)
- 科学(187733)
- 研究(178778)
- 基金(171591)
- 家(149042)
- 国家(147694)
- 科学基金(126425)
- 社会(112117)
- 社会科(105948)
- 社会科学(105922)
- 省(96005)
- 基金项目(91607)
- 自然(80145)
- 教育(79531)
- 划(78963)
- 自然科(78210)
- 自然科学(78192)
- 自然科学基金(76777)
- 编号(74647)
- 资助(69188)
- 成果(60169)
- 发(53150)
- 重点(53029)
- 部(52004)
- 课题(50831)
- 创(50479)
- 创新(47028)
- 国家社会(45763)
- 科研(44972)
- 项目编号(44096)
- 期刊
- 济(157688)
- 经济(157688)
- 研究(100491)
- 农(75107)
- 中国(72837)
- 学报(56291)
- 科学(51950)
- 农业(50772)
- 管理(46981)
- 财(44463)
- 大学(43181)
- 融(43117)
- 金融(43117)
- 学学(41019)
- 教育(37682)
- 业经(31375)
- 技术(29623)
- 业(23712)
- 财经(22994)
- 经济研究(22703)
- 问题(21557)
- 经(19655)
- 科技(18988)
- 版(18426)
- 理论(17141)
- 图书(16752)
- 技术经济(16634)
- 现代(16099)
- 业大(15966)
- 实践(15758)
共检索到51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佘运九 严力群
农村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经济环境下,农村产业的发展正朝着绿色化、个性化与品质化的方向演进,这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一致,并符合农村的资源禀赋特征和比较优势,带来农村产业优化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金融科技通过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将缓解甚至消除农村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痛点",提高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可获得性,推动构建有效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模式,实现金融与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演进。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农村产业 智能化 协同演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李胜茹
建立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应是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新型工业化、乡镇工业集群化、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大产业体系。我们应通过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村特色资源为依托,培育乡镇特色工业集群;建立城乡产业有效对接、联动发展的协作机制;推动农村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发展;健全农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体系等战略,加快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农村 新型产业支撑体系 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2005~2016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西部向东部递减、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与财政引导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均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加强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配合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强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引导,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温涛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服务机制一是加快建立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高度认可的融合主体,及时总结和提炼其成功的经验,加强宣传推介和培训推广,发挥正向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成立产业扶持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大从业主体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支持和引导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这些方面发展。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国家支持政策和从业主体经营效益的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艺
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历史源革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农业金融发展主要分恢复阶段、扩展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和新世纪的深化改革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格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历史源革 金融格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皓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主要是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尚未形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对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益博弈模型分析,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源自农民的内在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监管和政策扶持机制、优化金融环境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子舟
我国产业工人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技能形成是农民工、传统产业工人、青年技术工人等群体转型发展的关键;加快推动技能形成,是国家长治久安、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技能形成体系存在培训政策取向工具化、雇主参与意愿偏低、劳动者学习风险偏高、认证机制失灵等问题。新时期构建新型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要从技能投入、技能供应、技能使用、技能评价四个环节着手,分别构建多元的成本分担体系、持续的生涯教育体系、开放的劳动力用工体系、产出导向的质量评估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性"三个关键词,推动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发力,着眼育人系统的结构性调整,促进技能形成体系的改革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罡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问题事关"三农"发展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认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和解决,从而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 金融体系 问题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杰
今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从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构建 农村金融 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保宗 盛朝迅 徐建伟 周劲 任继球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从国际实践来看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和开放互动性特征。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形态正在从中低端全能型向高端引领型突破,要素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要素配置从外生干预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开放模式从单向引进型向双向互动型拓展。同时,非协同发展的矛盾显现,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此建议,重塑实体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力资源资本化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海玲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融资环境分析出发,提出投融资环境与创新型产业的"共轭双驱"效应,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是完善投融资环境与构建自主创新的融资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澄宇
在数字金融创新加持下,促进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有效发挥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的合力作用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有效发挥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作用;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这就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标是要满足社会各阶层和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慧玲
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是关键。结合河南省实际,以加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在发挥政策性金融保险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李应博
文章从国外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演进的相关研究着手,分析了两者协同演进的趋势。系统研究了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状况、目标定位及特征。详细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研究型大学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关系。文章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协同演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区域创新体系 协同演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华
整体性治理以实现整体利益为导向,通过采用协调与合作相结合的治理手段,提升治理绩效。为实现农村社区“三治协同”的最佳成效,需要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发挥智慧治理的支持优势,构建“三治协同”共同体,集聚法治、德治及自治等治理资源,完善治理绩效评价,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融合,以实现基层善治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