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1)
2023(6124)
2022(4941)
2021(4562)
2020(3922)
2019(8689)
2018(8235)
2017(16685)
2016(8320)
2015(9316)
2014(9220)
2013(9250)
2012(8560)
2011(7539)
2010(7886)
2009(7959)
2008(7059)
2007(6329)
2006(5740)
2005(5563)
作者
(22365)
(18085)
(18018)
(17184)
(11627)
(8588)
(8537)
(7318)
(6881)
(6794)
(6295)
(6262)
(5898)
(5721)
(5643)
(5559)
(5378)
(5323)
(5166)
(5023)
(4666)
(4501)
(4274)
(4205)
(4085)
(4057)
(4036)
(3983)
(3781)
(3575)
学科
(33794)
银行(33649)
(32085)
(30743)
(29983)
金融(29983)
(27568)
经济(27539)
管理(21792)
(20430)
企业(20430)
中国(19679)
(18785)
方法(12786)
(12389)
制度(12388)
业务(12268)
中国金融(11846)
数学(11777)
数学方法(11715)
(11284)
(10838)
保险(10747)
银行制(10371)
(8231)
财务(8217)
财务管理(8201)
企业财务(7874)
地方(7725)
(7557)
机构
大学(107814)
学院(106795)
(48862)
经济(47560)
中国(44532)
管理(43491)
理学(35170)
理学院(34913)
管理学(34563)
管理学院(34358)
研究(32767)
(30183)
银行(28993)
(28442)
(27019)
(23232)
金融(22857)
(22129)
财经(21665)
中心(20300)
(19683)
人民(18237)
(17119)
国人(16854)
中国人(16798)
财经大学(16585)
经济学(16527)
中国人民(16184)
科学(15997)
(15373)
基金
项目(66009)
科学(52052)
研究(51430)
基金(48418)
(39923)
国家(39545)
科学基金(35036)
社会(33941)
社会科(32288)
社会科学(32277)
(25075)
基金项目(25041)
教育(21271)
编号(21061)
资助(20598)
自然(20433)
(20408)
自然科(20016)
自然科学(20011)
自然科学基金(19689)
成果(17806)
(15051)
(14460)
国家社会(14338)
(14300)
重点(14294)
项目编号(14184)
创新(14135)
(13956)
(13804)
期刊
(49509)
经济(49509)
(48717)
金融(48717)
研究(40892)
中国(25779)
(21793)
管理(15298)
(13054)
学报(11337)
财经(11189)
科学(11133)
大学(9465)
(9294)
理论(9071)
学学(8845)
实践(8497)
(8497)
图书(8048)
经济研究(8041)
技术(7714)
中国金融(7670)
国际(6680)
(6644)
论坛(6644)
业经(6593)
农村(6424)
(6424)
农业(5944)
书馆(5842)
共检索到190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子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银行风险的演化特征包括操作风险异化、个人业务风险上升、风险关联性增强、直接风险加大等。针对风险的变化,需要厘清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职责边界,加强对中小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监管,同时改进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要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洪飞  李弘基  刘音露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人们普遍关注金融科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商业银行赋能,又会给市场格局带来哪些变化。文章使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了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运用程度指标,并利用2010-2018年261家国内银行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改善了其风险承受能力,但这种作用对中小银行来说较弱,而且大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行为刺激了中小银行风险水平的上升。为了探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文章分析了2011-2017年国内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数据,发现金融科技的运用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缩小了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在获取软信息方面的能力差距,从而增加了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此过程中,大银行因其资金成本上的优势,抢占了中小银行的一些优质低风险客户,对中小银行产生了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飞  王宗润  
本文基于32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数据,从银行高管非金融业从业经历的角度研究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表明,银行高管非金融业从业经历对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抑制作用,而且银行高管在非金融业中担任高管的经历会增强这种抑制作用。此外,上市与否、持股高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和银行性质,对银行高管非金融从业经历与风险承担行为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不应仅考虑银行规模、性质等因素,还应进一步考察银行高管的非金融业从业经历,利用银行高管的非金融业从业经历达到风险监管的目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丽虹  朱柯达  
近年来,金融科技与普惠贷款融合发展较快,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也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及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提升了银行发放普惠贷款的意愿。第二,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了普惠贷款带来的风险,提升业绩,在小微企业普惠贷款方面作用尤为明显。第三,在金融地理异质性上,随着分支行与总行距离增加,金融科技可有效提升远距离分支行普惠贷款经营表现和风控能力,发挥积极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稳健经营具有积极影响;银行可借力金融科技实现普惠金融"数智化",提高业务效率,降低风险承担,扩大盈利空间;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风险偏好和"小额分散"授信原则,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公平的普惠金融服务。总行在贯彻落实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考虑各分支行因金融地理不同带来的执行效果差异,对不同经济区域分支行制定差异化考核政策与激励政策,减少政策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晏景瑞   朱诗怡  
金融科技是金融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渠道,银行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分别从银行存款端和贷款端视角出发,构建存贷收益模型理论探究金融科技通过赋能商业银行缓解存款端“获客难”和贷款端“风控难”问题。同时,本文以“银行是否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评价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中介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通过降低资金“入口”成本和改善资金“出口”结构两条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娇  王擎  
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3年的数据分别通过条件在险价值和未定权益法度量了银行溢出风险以及宏观金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涵盖资本约束和各级金融风险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识别出了四类银行,为监管部门实施差别化监管提供了依据;(2)体现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个体风险与体现银行风险转嫁行为的溢出风险具有替代性,揭示了资本监管政策无法兼顾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目标;(3)宏观金融风险存在加大银行体系风险的反馈机制,但个体银行在资本约束下的自利行为会将其部分消化。本文从资本监管渠道探析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为有效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曾   郭峰   庄旭东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提升了理财产品的便利性,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削弱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推升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水平。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冲击存在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主要来源于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对银行存款分流冲击的客观作用效果差异,面对存款分流压力时不同规模和城乡属性的银行自身的行为差异并不是产生异质性影响的原因。基于此,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需要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防止金融科技相关业态引发金融风险跨市场、跨部门传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钟艺  吴蝶  李华民  吴非  
采取文本挖掘法编制金融科技指数,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为口径,基于CSMAR数据库2011—2019年样本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商业银行机构风险承担演化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整体上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效应经由金融科技的自构金融业态与赋能商业银行业态转型两条途径效应的消长演化得以实现,且在不同禀赋的商业银行机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鉴于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自身特质,吸纳融合创新金融科技,合理安排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理  冯科  刘雨峰  
本文区分商业银行外部与内部的金融科技,基于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渠道,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以2011—2020年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对于金融科技影响其风险承担的效果具有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大,则金融科技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另外,商业银行类型、股权结构同样可以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在相关机制探讨中,对资产端与中间业务端的影响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现实背景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展  滕超  叶蜀君  
选择影响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主要指标作为内生变量,引入代表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相关指标作为外部冲击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进行测度,并运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程度,得到如下结论:从短期看,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部分运行指标从而显著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程度;从长期看,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影响不大,原因是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科技的成熟应用,金融科技行业可以和商业银行实现共同发展、互惠互赢;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监管制度进行有效管理,才可以实现金融科技行业创新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均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窦菲菲   丁亚丽  
金融科技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其对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本文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强;(2)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负债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弱;(3)从动态演进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4)从横向比较来看,相比于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响应更为敏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文捷  朱顺和  邝艳娟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支付结算指数与风险管理指数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