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1)
- 2023(10259)
- 2022(8185)
- 2021(7430)
- 2020(6352)
- 2019(14218)
- 2018(14241)
- 2017(27185)
- 2016(13990)
- 2015(15243)
- 2014(15039)
- 2013(14808)
- 2012(13209)
- 2011(11514)
- 2010(12196)
- 2009(12125)
- 2008(11471)
- 2007(10169)
- 2006(9378)
- 2005(8889)
- 学科
- 业(74383)
- 企(68846)
- 企业(68846)
- 济(58223)
- 经济(58139)
- 管理(57553)
- 融(26778)
- 金融(26778)
- 业经(26476)
- 财(25235)
- 银(24737)
- 银行(24737)
- 行(24089)
- 方法(22730)
- 中国(22097)
- 农(21866)
- 制(21848)
- 务(18822)
- 财务(18806)
- 财务管理(18779)
- 企业财务(17825)
- 农业(16678)
- 技术(15869)
- 体(15627)
- 数学(15398)
- 数学方法(15316)
- 体制(14246)
- 理论(13068)
- 策(13018)
- 地方(11715)
- 机构
- 学院(192288)
- 大学(186681)
- 济(86646)
- 经济(84899)
- 管理(81757)
- 理学(68550)
- 理学院(68012)
- 管理学(67489)
- 管理学院(67091)
- 研究(58755)
- 中国(57207)
- 财(46039)
- 京(38801)
- 财经(34708)
- 经(31504)
- 江(31222)
- 科学(30500)
- 中心(29907)
- 农(28681)
- 所(27985)
- 经济学(26105)
- 财经大学(25542)
- 州(25075)
- 北京(24736)
- 研究所(24393)
- 商学(24094)
- 商学院(23889)
- 经济学院(23607)
- 业大(22869)
- 银(22612)
- 基金
- 项目(118258)
- 科学(95314)
- 研究(93824)
- 基金(86191)
- 家(72020)
- 国家(71239)
- 科学基金(64037)
- 社会(61801)
- 社会科(58729)
- 社会科学(58715)
- 省(47311)
- 基金项目(45502)
- 教育(40500)
- 编号(38518)
- 自然(38096)
- 自然科(37273)
- 自然科学(37264)
- 划(37244)
- 自然科学基金(36699)
- 资助(33631)
- 成果(31305)
- 业(30421)
- 创(29475)
- 创新(26562)
- 制(26407)
- 发(26318)
- 部(26153)
- 国家社会(25884)
- 重点(25790)
- 课题(25279)
共检索到316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IMF课题组 李丽丽
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转变金融服务场景,为消费者、服务提供商以及监管者带来机遇与挑战。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速度、向社会大众的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从银行卡到ATM,从电话银行到手机银行APP,技术驱动形成金融产品的推广周期越来越短,新型产品大规模覆盖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回顾此轮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评估了其对金融服务业的系列影响,重点考察了金融科技对跨境支付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安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IMF课题组 李丽丽
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转变金融服务场景,为消费者、服务提供商以及监管者带来机遇与挑战。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速度、向社会大众的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从银行卡到ATM,从电话银行到手机银行APP,技术驱动形成金融产品的推广周期越来越短,新型产品大规模覆盖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回顾此轮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评估了其对金融服务业的系列影响,重点考察了金融科技对跨境支付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安全与隐私的金融解决方案。本刊编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此份报告,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进步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关键词:
监管框架 银行牌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认为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存在着金融监管全球化趋势与金融监管国别化的矛盾、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缺位和错位,以及国际金融监管框架主体的国家地位不对等三个主要不足之处。结合现有国际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飞
合作金融是普惠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而我国合作金融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的特点,分为正规、准正规和非正规等组织形态,这是合作金融特殊生成路径的制度反映。因此,我国应当建立分层多元的监管框架,发挥银监会对正规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优势,同时明确地方政府金融办的监管职责,而农业主管部门和供销合作社主管部门则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监督。
关键词:
合作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监管 监管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婧 杨光
对照美国近百年来主要的金融体制变革和法规调整,我们发现在"混业经营→分业经营→综合经营"发展路径基础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的分业经营界限和原则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按照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不同性质金融业务之间仍然是不可交叉的,并实行所谓的"伞型监管"模式,以满足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监管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解决宏观审慎监管问题,也进一步厘清了商业银行的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监管缺陷,美国正在进行"大萧条"以来最为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框架下介绍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围绕改革的主要争论,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进行总结比较,认为美国这次金融监管改革将从监管标准、方法、模式和理念等方面重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新秩序,防范金融危机重演。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 金融新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应特别重视解决好监管重心的转变,即按照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变为以功能监管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应"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