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6)
2023(13469)
2022(11184)
2021(10001)
2020(8061)
2019(17923)
2018(17355)
2017(32907)
2016(17501)
2015(19454)
2014(19464)
2013(19100)
2012(18053)
2011(16369)
2010(17079)
2009(16303)
2008(15413)
2007(13976)
2006(12839)
2005(12327)
作者
(51303)
(42755)
(42501)
(40032)
(26998)
(20381)
(19308)
(16378)
(16307)
(15290)
(14750)
(14481)
(13758)
(13741)
(13471)
(13187)
(12649)
(12371)
(12177)
(12156)
(10946)
(10555)
(10220)
(9790)
(9632)
(9585)
(9525)
(9506)
(8652)
(8409)
学科
(78113)
经济(78013)
管理(56523)
(52380)
(42224)
企业(42224)
中国(30388)
(27537)
金融(27534)
地方(26173)
(25845)
银行(25828)
(25099)
方法(22693)
(22187)
(21705)
(21366)
业经(19984)
数学(19201)
数学方法(19029)
环境(18460)
农业(15440)
(14261)
(14115)
技术(14017)
地方经济(14005)
(13510)
(13373)
财务(13336)
财务管理(13307)
机构
学院(252687)
大学(248858)
(108779)
经济(106372)
研究(92621)
管理(92071)
理学(76946)
中国(76757)
理学院(76045)
管理学(74960)
管理学院(74489)
科学(54076)
(54040)
(53775)
(46850)
中心(43286)
研究所(41775)
(41007)
财经(40739)
(39874)
(36670)
北京(34745)
经济学(33967)
(33869)
(33848)
师范(33517)
业大(33247)
(33189)
农业(30456)
经济学院(30446)
基金
项目(161738)
科学(128505)
研究(122921)
基金(115546)
(99511)
国家(98640)
科学基金(84901)
社会(79851)
社会科(75887)
社会科学(75872)
(65602)
基金项目(60415)
教育(54149)
(53929)
自然(51022)
自然科(49771)
自然科学(49759)
编号(49354)
自然科学基金(48812)
资助(46211)
(41538)
成果(40717)
重点(37372)
课题(35677)
(35162)
(35142)
(34987)
发展(34051)
国家社会(33512)
(33500)
期刊
(132547)
经济(132547)
研究(82556)
中国(61779)
(42034)
(40728)
金融(40728)
(38494)
管理(37444)
学报(34963)
科学(34370)
教育(28418)
大学(27269)
学学(25686)
农业(25269)
业经(22264)
技术(22163)
财经(20764)
经济研究(20454)
(17865)
问题(16743)
科技(13499)
(12795)
(12719)
(12388)
论坛(12388)
技术经济(12279)
国际(11967)
理论(11887)
现代(11855)
共检索到414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晶  张尧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建鹏  陈诗一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绿色转型的本质是发展方式变革,环境投资在这一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少量环境支出的情况下,激发微观企业自主环境投资需求并缓解企业环境投融资约束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和健全环境规制,从而在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形成绿色转型的合力。基于2004-2015年全国284个城市工业生产、污染防治和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数据,文章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未能显著发挥政策效应的情形下,金融发展能协同环境规制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这表现在,金融发展协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城市环境效益但未对城市经济效益产生冲击。机制分析表明,协同作用能促进工业污染治理提升城市资源使用效率,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上述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揭示,环境信息不对称加剧、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以及技术创新转化能力弱等显著削弱了协同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升金融部门资金配置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能力,注重发挥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灵   闫烁   杨冕  
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为探讨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动力”与“方向”问题,本文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以及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将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论证金融发展的融资动力、环境规制的偏向性绿色调节以及两者协同的作用机制,并使用省份—细分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为工业部门的研发投入提供融资动力,但无法引导其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具有偏向性绿色调节作用,能够引导工业部门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其中,“污染税收+绿色技术补贴”的环境政策组合调节效果最好。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存在协同作用机制,能够形成“准绿色金融”路径,引导更多资源投入绿色技术研发,从而促进工业部门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和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与绿色金融形成互促或替代效应,而在金融发展中低水平地区则不起作用;对于清洁型产业,“环保法规+绿色技术补贴”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最显著,而对于污染型产业,“环保法规+污染税收”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更能有效引导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成晓斐  谷文姗  
工业绿色发展是中国兑现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抓手。基于此,文章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衡量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运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整体态势较好,呈缓慢上升趋势,易受国家政策影响;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会影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绩效先抑制后促进,呈"U"型,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其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工具将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协调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能源配置效应间接影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且存在工具异质性。根据实证结果及分析,从环境规制工具政策与间接效应指标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尽快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荣锦  杨阳  
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是否提高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采用Super-SBM模型估计了2000—201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效率,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平稳的趋势,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显著降低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且这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的加强通过促使金融资源向第二产业配置从而降低了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毅敏   储小平  
本文构建SBM-ML模型,从实证视角对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面板模型的构建,围绕3种不同类型的规制工具(分别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参与型)展开,研究与探讨其在工业绿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Sobel调节因子检验模型揭示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指标在上述影响中所发挥的主要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5.6%的增长率在不断增加,中部、东部、西部依次递减,其中工业绿色进步值发挥着主导作用;从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上来看,命令型和市场型均会在相应程度上形成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公众参与型产生的影响则有所不同,具体以先促进后抑制为体现;采取相应手段及措施创新绿色技术,发挥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条件,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以外)分为三大区域,再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为:2010~2016年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两阶段的σ收敛、显著的空间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收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健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对山东省而言,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既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山东省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却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爱珍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政策,以借助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服务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我国范围内,金融集聚提升了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体现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上;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由于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呈现积极影响,但西部地区结果不显著。因此,我国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区域间开展分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依托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集聚建设,从改善资源配置的角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