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5)
- 2023(17126)
- 2022(13885)
- 2021(12826)
- 2020(10915)
- 2019(24332)
- 2018(23910)
- 2017(46121)
- 2016(24065)
- 2015(26453)
- 2014(25364)
- 2013(24953)
- 2012(22461)
- 2011(19754)
- 2010(19842)
- 2009(18755)
- 2008(17553)
- 2007(15533)
- 2006(13412)
- 2005(12101)
- 学科
- 济(98103)
- 经济(98000)
- 业(95689)
- 企(86739)
- 企业(86739)
- 管理(83736)
- 方法(44340)
- 数学(35537)
- 数学方法(35112)
- 业经(32936)
- 财(32300)
- 农(30633)
- 中国(29746)
- 融(28776)
- 金融(28775)
- 银(26994)
- 银行(26963)
- 行(26014)
- 制(23841)
- 务(23813)
- 财务(23769)
- 财务管理(23728)
- 技术(22552)
- 企业财务(22532)
- 农业(22298)
- 理论(18860)
- 地方(18749)
- 体(17350)
- 和(17086)
- 贸(16877)
- 机构
- 学院(326912)
- 大学(321278)
- 济(139503)
- 经济(136944)
- 管理(135140)
- 理学(115955)
- 理学院(114938)
- 管理学(113264)
- 管理学院(112668)
- 研究(101740)
- 中国(89136)
- 财(66190)
- 京(65829)
- 科学(59120)
- 农(54626)
- 财经(52468)
- 中心(51300)
- 江(50005)
- 所(48516)
- 经(47856)
- 业大(46962)
- 研究所(43701)
- 经济学(42913)
- 农业(42780)
- 北京(40489)
- 州(39668)
- 财经大学(39132)
- 经济学院(38879)
- 商学(37761)
- 院(37614)
- 基金
- 项目(221426)
- 科学(177736)
- 基金(163512)
- 研究(163127)
- 家(141540)
- 国家(140301)
- 科学基金(123740)
- 社会(106814)
- 社会科(101618)
- 社会科学(101592)
- 省(88054)
- 基金项目(86290)
- 自然(79564)
- 自然科(77898)
- 自然科学(77872)
- 自然科学基金(76556)
- 教育(73859)
- 划(72395)
- 资助(65366)
- 编号(63953)
- 创(52471)
- 重点(49563)
- 成果(49532)
- 部(48849)
- 发(48280)
- 创新(48249)
- 业(45397)
- 国家社会(45060)
- 课题(43471)
- 制(43322)
- 期刊
- 济(151395)
- 经济(151395)
- 研究(94459)
- 中国(65648)
- 管理(56395)
- 财(55234)
- 农(50388)
- 融(47890)
- 金融(47890)
- 学报(45316)
- 科学(45064)
- 大学(36378)
- 学学(34844)
- 农业(33553)
- 技术(31543)
- 教育(28556)
- 业经(26795)
- 财经(26572)
- 经济研究(23974)
- 经(22962)
- 业(20407)
- 问题(19027)
- 技术经济(18508)
- 科技(17450)
- 财会(16327)
- 现代(16143)
- 理论(15570)
- 商业(15251)
- 策(14765)
- 版(14725)
共检索到493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常春 王卓 周鹏
金融科技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导向下,面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问题,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有何影响呢?本文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金融科技“赋能”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绿色专利数量的显著增加,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既可以在“事前”提高绿色信贷配置效率、缓解绿色信贷配给,又能在“事后”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绿色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集中于环境规制水平高、金融机构数量多的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赋能”,激发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钰 张卓 宋敬
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下,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企及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分样本中这种正向关系更为显著,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在较长时间序列中均保持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吸收能力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辽宁 韩少真 包瑞婧 李辉
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产业革命驱动下企业的战略选择,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主要通过监督效应和激励效应两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国有和重点排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更大。此外,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同时开展绿色独立和联合创新、同时积累绿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辽宁 韩少真 包瑞婧 李辉
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产业革命驱动下企业的战略选择,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主要通过监督效应和激励效应两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国有和重点排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更大。此外,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同时开展绿色独立和联合创新、同时积累绿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焱 于露 刘茵伟
在“美丽中国建设”以绿色转型为核心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绿色治理赋能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则发现,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绿色转型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从企业绿色转型视角丰富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转型 企业数字化 绿色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以环保约谈制度实施为契机,基于合法性理论和遵从理论,考察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环保约谈显著地提高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低代理成本企业中。影响机制探索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通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处罚力度和企业环保投资,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唐凯 谭伟杰 陈前博 张浩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上市企业与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信息,测度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的集聚程度,实证探讨银行业空间演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银行空间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增量”和“提质”的双重效应,且主要通过提升信贷资源可得性与绿色投资意愿的机制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业空间集聚对国有、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更完善、非重污染行业、环保意识较好地区的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尹建华 双琦
从高阶理论出发,结合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围绕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应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具备学术经历的CEO相比,具备学术经历的CEO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当CEO在学术经历中取得较高职称、具有工科背景、任职于高层次学术机构时,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公司所在地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儒家文化氛围能够增强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具有学术经历的CEO能够在企业绿色创新中发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作用,并通过提高环境注意力,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结论可为企业从高管选聘视角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凌云 梁宵 杨晓蕾 钟章奇
基于中国152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绿色信贷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存在时滞效应。考虑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时,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环保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尚未凸现,而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能显著增强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微平 陈星
基于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选取2015—2021年沪深A股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认知—决策/行为—结果”框架,考察高管技术烙印与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以及数字赋能的调节作用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高管技术烙印显著地提升了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数字赋能强化了高管技术烙印对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绿色实质创新能力,而对绿色策略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显著。战略导向效应和要素驱动效应在数字赋能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也为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和数字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纪强 郑铿城
绿色金融对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本文采用2012—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实证研究框架,分析绿色金融能否助力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助力清洁和非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发展,从而能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绿色金融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东部、中部和环保监管程度大的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作用更大。进一步拓展发现,绿色金融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即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减少了污染排放。本文的启示在于:第一,应持续强化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扩大试点范围;第二,建立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信贷制度;第三,加强区域创新联动,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第四,加强环境监管并建立绿色创新扶持政策,助推行业高效协同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资源配置 绿色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崔惠玉 王宝珠 徐颖
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落地与实施。本文利用2014—2018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抑制了试点地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但未能有效倒逼重污染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改善和末端污染治理的强化达到污染减排目标,而是通过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的缩减降低了污染排放,即从短期看,“波特假说”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治污效果在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回应了发展绿色金融能否促进企业污染减排这一基本问题,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珍 张云 王向进
金融对技术创新可以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但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可能遭遇到信贷未按照"效率均等"原则配置等融资歧视难题。本文分析信贷配置问题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信息熵构建地区信贷错配测算模型进行计算,然后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30个省份信贷错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证实信贷错配程度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倒"U"型曲线,并进行分组测算对比分析,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较强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合理处理绿色技术创新信贷对象,设计开发创新风险分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