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9)
- 2023(14399)
- 2022(12002)
- 2021(11055)
- 2020(9524)
- 2019(21422)
- 2018(20737)
- 2017(40531)
- 2016(21308)
- 2015(23343)
- 2014(22704)
- 2013(22308)
- 2012(20161)
- 2011(17909)
- 2010(17758)
- 2009(16664)
- 2008(15201)
- 2007(12898)
- 2006(10820)
- 2005(9272)
- 学科
- 济(84734)
- 经济(84636)
- 业(66002)
- 管理(63846)
- 企(53794)
- 企业(53794)
- 方法(46792)
- 数学(42632)
- 数学方法(42232)
- 融(29155)
- 金融(29154)
- 银(27376)
- 银行(27342)
- 中国(26989)
- 财(26334)
- 行(26218)
- 农(21039)
- 制(19098)
- 业经(18401)
- 务(18378)
- 财务(18337)
- 财务管理(18302)
- 企业财务(17571)
- 贸(17199)
- 贸易(17190)
- 易(16815)
- 地方(15660)
- 农业(14694)
- 技术(14254)
- 学(14037)
- 机构
- 大学(291062)
- 学院(289724)
- 济(124617)
- 经济(122455)
- 管理(121189)
- 理学(106297)
- 理学院(105365)
- 管理学(103742)
- 管理学院(103248)
- 研究(86271)
- 中国(77771)
- 财(59378)
- 京(57001)
- 科学(50206)
- 财经(48877)
- 农(47519)
- 中心(45581)
- 经(44867)
- 业大(43395)
- 经济学(40238)
- 江(40192)
- 所(40046)
- 农业(37660)
- 财经大学(37248)
- 经济学院(36933)
- 研究所(36757)
- 北京(34298)
- 商学(33413)
- 商学院(33117)
- 经济管理(32557)
- 基金
- 项目(207303)
- 科学(165955)
- 基金(157015)
- 研究(146378)
- 家(136906)
- 国家(135812)
- 科学基金(119359)
- 社会(98194)
- 社会科(93587)
- 社会科学(93561)
- 基金项目(83817)
- 省(78973)
- 自然(78713)
- 自然科(77076)
- 自然科学(77055)
- 自然科学基金(75756)
- 教育(67347)
- 划(66734)
- 资助(63829)
- 编号(56581)
- 部(46895)
- 重点(45955)
- 创(44632)
- 成果(43372)
- 发(42653)
- 国家社会(42222)
- 创新(41750)
- 教育部(41304)
- 科研(41101)
- 人文(40346)
共检索到406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青
金融知识是消费者负责任金融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区分主观金融知识和客观金融知识,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知识通过风险态度改变借贷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CHFS抽样数据的结果表明,客观金融知识和主观金融知识对金融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且通过风险态度与之间接的影响关系也显著成立。这些发现揭示了金融知识以及心理特征如风险态度在解释金融行为差异方面的重要性,为消费者金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琼 王毅鹏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能有效降低民间借贷风险,是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条件混合过程(CMP)方法改进的Ordered Probit模型从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信任三个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维度中,有效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强社会网络加剧民间借贷风险;社会规范维度中,金融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信任维度中,家庭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进一步讨论社会资本对不同民间借贷类型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随着借贷范围扩大,社会网络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作用出现弱化,而社会规范和信任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则更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间借贷风险 异质性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彭红枫 杨柳明 谭小玉
本文以人人贷平台的借贷交易数据为样本,分别从各省经济水平、金融生态环境、教育程度和正规金融普及程度等四个角度,考察了地域差异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P2P借贷市场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借款成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地域歧视已经存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具体而言,经济水平越高、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教育程度越高的省份的借款人更容易获得借款;而正规金融普及程度对借款成功率有负向影响,表明P2P网络借贷是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本文的结果为深入理解互联网金融地域歧视背后的原因,以及创造公平和谐的网络借贷环境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地域歧视 P2P网络借贷 借款成功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毛钦兵 易行健 尹志超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亮 申洲尧 霍学喜
本文以陕西富县两个整村的610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Logit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经济自我效能感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发生借贷行为的农户相比,家庭决策者的经济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倾向于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家庭决策者的经济压力、自尊心,进而影响农户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发生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未发生借贷行为相比,中青年家庭决策者越不倾向于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而中老年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借贷消费性支出;家庭资产少的家庭决策者越不倾向于借贷非农生产性投资;家庭资产多、风险偏好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借贷非农生产性投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姗 王飞
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网贷平台可持续经营的保障。文章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网贷平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指导利率与平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负相关,与平台交易效率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说明网贷平台制定高指导利率的做法能够提升交易效率,但却会导致金融资源的无效配置。此外还发现,民营无背书平台普遍存在追求交易效率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资金空转以及金融资源的无效配置,网贷平台需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的指导利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彭 王飞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平台治理的理论提出网贷平台风险发生机制,即平台治理的缺失以及治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爆发。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规模控制能力、匹配效率、实力储备、产品设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这五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针对网络借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合理性和适用性的验证结果表明各网贷平台之间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差异明显,符合当前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具有良好的解释性。此外,对问题平台的分析发现基于网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指数能够追踪和反映动态的平台治理状况并提前数月捕捉到平台的异常,能够对网贷平台问题的集中爆发提前做出预警,在有效降低投资人损失的同时警示运营商。因此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实时监控、提前预警这一全新的P2P监管思路,在实际操作层面为规范平台经营以及保护投资人权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平台治理 平台风险 预警机制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彭 王飞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平台治理的理论提出网贷平台风险发生机制,即平台治理的缺失以及治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爆发。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规模控制能力、匹配效率、实力储备、产品设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这五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针对网络借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合理性和适用性的验证结果表明各网贷平台之间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差异明显,符合当前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具有良好的解释性。此外,对问题平台的分析发现基于网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指数能够追踪和反映动态的平台治理状况并提前数月捕捉到平台
关键词:
平台治理 平台风险 预警机制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德珠 陈霄
就信息不对称程度而言,P2P网贷市场可能比传统金融市场更为严重。该市场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手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能力。本文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人人贷"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间的170817笔订单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网络借贷市场中借款描述的标点和字数所起到的产生增量信息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借款订单中借款描述的标点数每增加10个,借款成功率就会相对降低8%,而借款成本则会降低0.51%。(2)字数每增加10个,那么借款成功率就会相对提高2.3%,但是借款成本会提高0.28%。(3)标点数和字数对还款表现并未能产生显著的增量信息。上述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能够成立。
关键词:
网络借贷 信息不对称 标点符号 借款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德珠 陈霄
就信息不对称程度而言,P2P网贷市场可能比传统金融市场更为严重。该市场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手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能力。本文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人人贷"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间的170817笔订单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网络借贷市场中借款描述的标点和字数所起到的产生增量信息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借款订单中借款描述的标点数每增加10个,借款成功率就会相对降低8%,而借款成本则会降低0.51%。(2)字数每增加10个,那么借款成功率就会相对提高
关键词:
网络借贷 信息不对称 标点符号 借款成本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吕学梁 孔凡静 司登奎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数据,检验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会促进家庭进行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进而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深度。机制分析发现,提高低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和健康水平是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影响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镇、国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家庭中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负担,以此引导低收入群体合理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拓宽其增收渠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惠春 袁俊丽 高仁杰 杨军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创业活跃度,鼓励大众创业对促增收保民生以及扩大内需意义重大。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6年三期的数据,采用Tobit和加入工具变量的IV-Tobit模型分析了社区非正规借贷对社区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并利用家庭微观数据,检验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非正规借贷显著地提高了社区创业活跃度。考虑内生性问题、换用解释变量度量方式、改变模型设定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区非正规借贷通过两条路径提升了社区创业活跃度:一是提升社区家庭非正规渠道创业资金可得性;二是增强社区家庭社会网络。(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区非正规借贷对正规借贷发生率较低的社区、经济发达的城镇社区、东部地区以及社会网络欠发达社区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尤亮 申洲尧 张珩
本文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414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收入渴望引入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分析框架中,运用双栏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收入渴望对其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渴望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金额就会提高23.3%,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低年龄组农户、高家庭资产农户和低教育程度农户的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受到风险偏好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对于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农户而言,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收入渴望越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同时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借贷 收入渴望 双栏模型 整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钰 杨咸月
目前,中期借贷便利已经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整体的、分一级行业的、分制造业二级行业的异质性分析,以确定中期借贷便利资金的流向。研究发现,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影响渠道;中期借贷便利资金的流向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新兴前沿产业,而在制造业内部没有表现出太强的选择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深化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效果的认识。
关键词:
中期借贷便利 融资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春平 孙焕民 徐长生
论文考察了信贷约束命题,并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借贷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设计问卷,并在安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难认为存在着严格的信贷约束;相反,大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农户融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户信贷需求较低。为了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信性,我们进行了补充调研,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及顺序logistic模型所得到的经验结果证实,农户信贷基本能得到满足,而农户收入较低和投资机会较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需求较低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金融信号显示、融资价格与风险水平——基于P2P网贷平台的经验证据
金融素养、家庭资产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CHFS2015年数据的实证
P2P网络借贷救急不救穷?——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
房价上涨对P2P网络借贷成本的影响分析——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定价合理吗?——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
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信用等级、借款成功率与违约风险——基于“拍拍贷”数据的经验证据
损失规避与家庭储蓄行为: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
购房行为与家庭金融资产——来自CHFS的准实验证据
农户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借贷偏好——基于CFPS的微观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