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6)
- 2023(10989)
- 2022(9057)
- 2021(8414)
- 2020(6847)
- 2019(15307)
- 2018(14756)
- 2017(27718)
- 2016(14130)
- 2015(15705)
- 2014(14548)
- 2013(14180)
- 2012(12745)
- 2011(11425)
- 2010(11222)
- 2009(10764)
- 2008(9628)
- 2007(8174)
- 2006(7227)
- 2005(6647)
- 学科
- 济(55705)
- 经济(55646)
- 管理(38523)
- 业(36866)
- 企(29893)
- 企业(29893)
- 融(27188)
- 金融(27187)
- 中国(25672)
- 银(25177)
- 银行(25171)
- 行(24465)
- 方法(23417)
- 数学(21485)
- 数学方法(21268)
- 财(17329)
- 制(15972)
- 农(15297)
- 贸(14494)
- 贸易(14478)
- 易(14249)
- 业经(12969)
- 中国金融(11366)
- 务(11200)
- 财务(11163)
- 财务管理(11142)
- 地方(11138)
- 企业财务(10641)
- 体(10335)
- 农业(10173)
- 机构
- 学院(185061)
- 大学(183391)
- 济(87743)
- 经济(86288)
- 管理(68405)
- 研究(65211)
- 中国(60088)
- 理学(58340)
- 理学院(57795)
- 管理学(56995)
- 管理学院(56684)
- 财(41250)
- 京(37708)
- 科学(34647)
- 财经(32974)
- 中心(32024)
- 所(30842)
- 经(30327)
- 经济学(29794)
- 研究所(27953)
- 经济学院(26906)
- 农(25312)
- 财经大学(24926)
- 江(24612)
- 北京(24166)
- 院(23701)
- 融(23195)
- 金融(22793)
- 业大(22265)
- 范(21868)
- 基金
- 项目(123697)
- 科学(99008)
- 研究(93620)
- 基金(92906)
- 家(80121)
- 国家(79542)
- 科学基金(68808)
- 社会(63456)
- 社会科(60565)
- 社会科学(60550)
- 基金项目(47798)
- 省(45635)
- 教育(41994)
- 自然(41291)
- 自然科(40441)
- 自然科学(40433)
- 自然科学基金(39758)
- 划(38533)
- 资助(38161)
- 编号(36626)
- 成果(29151)
- 部(28469)
- 重点(28178)
- 国家社会(27976)
- 发(27685)
- 创(26765)
- 中国(25794)
- 教育部(25260)
- 创新(25228)
- 课题(25076)
共检索到285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大伟 李雪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在促进金融普惠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科技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机构提升监管效率、改善监管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传统金融风险的异化和新金融风险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监管责任与监管资源不匹配、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以及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此,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监管,利用"科技+监管"应对"科技+金融"带来的各种挑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监管科技 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虹
一国金融监管方式的形成取决于该国的金融制度,但也存在各种金融制度共同遵守的效率原则。任何监管方式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面对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只有迅速调整国内金融结构,提高应对能力,完善监管手段才能把握融入国际标准的最佳时机,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否则由于监管失误不仅将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甚至还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衰退。日本的教训尤为深刻,中国金融改革应以此为鉴。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效率机制 不良债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米传民 刘思峰 江可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全先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等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它们反映了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关键词:
进化博弈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战略选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文浩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原有的监管框架基础上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力度,修订了各项金融监管法规,并进一步推动了欧盟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强监管合作,凸显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方波
本文通过对中国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形成的合力是非标发展先膨胀后萎缩的重要原因,其中金融加杠杆和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导致非标初期快速膨胀;随后金融去杠杆、加杠杆与演进式监管的叠加导致非标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总量依然在上升;在金融去杠杆和统一监管下非标逐步呈现萎缩态势。因此,在遵循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的大逻辑下需要从到期后不续作、资产证券化、非标流转和转为表内四个方面实现非标的理性转型。
关键词:
非标 金融杠杆周期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仇乐宁 陶谱 袁卉霖 赵抒雅
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对31个国家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进行了测度,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之后选取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31个国家在2013-2019之间的贸易数据,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国际进口贸易总体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生态,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与各国的对话,积极融入到全球金融创新网络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岳 刘博 徐洁勤
本文首先回顾了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历程,指出了此轮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理念落后、监管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动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金融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留禄 陈福根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笔者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应对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举措,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德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