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0)
2023(17589)
2022(15036)
2021(13943)
2020(11640)
2019(26525)
2018(26226)
2017(50415)
2016(27137)
2015(30356)
2014(30313)
2013(29935)
2012(27753)
2011(25129)
2010(25450)
2009(23622)
2008(22171)
2007(19698)
2006(17495)
2005(15765)
作者
(79269)
(65938)
(65301)
(62611)
(41922)
(31623)
(29816)
(25645)
(25051)
(23601)
(22355)
(22312)
(21113)
(21066)
(20533)
(20445)
(19485)
(19120)
(18948)
(18823)
(16531)
(16260)
(15960)
(15110)
(14895)
(14606)
(14598)
(14222)
(13374)
(13055)
学科
(121818)
经济(121687)
管理(78395)
(73137)
(61418)
企业(61418)
方法(49269)
数学(42819)
数学方法(42401)
中国(34395)
(31583)
(29643)
金融(29635)
(28338)
银行(28288)
地方(28168)
(28032)
(27281)
(26922)
(25860)
业经(25534)
(22955)
贸易(22940)
(22333)
(19586)
财务(19507)
财务管理(19464)
理论(19047)
(18874)
农业(18840)
机构
大学(386966)
学院(384938)
(163229)
经济(159782)
管理(148102)
研究(134070)
理学(127522)
理学院(126071)
管理学(123921)
管理学院(123236)
中国(104987)
(82059)
科学(81102)
(76457)
(67844)
(62744)
研究所(61714)
中心(61507)
财经(61004)
(56893)
业大(56342)
(55501)
北京(51840)
经济学(51378)
(49118)
农业(49089)
(48630)
师范(48560)
经济学院(46201)
(45996)
基金
项目(260236)
科学(204398)
基金(189686)
研究(188833)
(165825)
国家(164492)
科学基金(140828)
社会(120278)
社会科(114171)
社会科学(114140)
(101125)
基金项目(100163)
自然(91140)
自然科(89046)
自然科学(89025)
自然科学基金(87457)
教育(86120)
(84766)
资助(78765)
编号(75382)
成果(61476)
重点(58373)
(57672)
(55717)
(53720)
课题(52475)
创新(50236)
国家社会(50046)
科研(49801)
教育部(49576)
期刊
(180401)
经济(180401)
研究(119038)
中国(74695)
学报(63224)
(58612)
(56468)
科学(56353)
管理(55215)
大学(47644)
(47214)
金融(47214)
学学(45217)
教育(39154)
农业(38017)
技术(32277)
财经(31095)
经济研究(30602)
业经(26984)
(26729)
问题(23186)
(19342)
技术经济(19182)
(18942)
理论(18919)
图书(17512)
科技(17425)
(17183)
统计(16985)
现代(16901)
共检索到581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原  梁昱  
从近年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金融业正在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推进,使得传统的分业监管机制出现滞后和缺失,金融监管改革的现实需求变得越发迫切。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完善现有金融监管体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利用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促进金融功能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因此,文章就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金融监管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之间和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春阳  马亚明  
本文基于150家上市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数据,利用偏t分布RealizedGARCH模型估计日度风险价值,利用Elastic-Net-VHAR网络模型测度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间极端风险溢出水平,使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强监管政策实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银行部门在金融实体网络中具有最高重要性,实体部门对金融部门风险输出水平相对较高。第二,在2013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和2015年股价大幅波动期间,银行等金融部门对实体部门风险输出水平降低,风险输入水平升高;2017年金融强监管政策实施以后,风险外溢趋势相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风险传播趋势再次反转。第三,金融强监管政策实施有效抑制了实体部门风险输入,金融机构开展的影子银行业务产生中介传导作用,同时该风险降低效应在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依据研究结论,本文为监管层、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防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博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强度和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目前的金融监管强度还未达到"最优水平",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此外,金融监管应保持与金融效率的适配性。金融监管强度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金融风险抑制效应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发挥作用,并且金融风险抑制效应大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关师育   张兢  
金融监管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12—2019年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企业创新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加强金融监管能够减少企业创新数量,具体表现为加强金融监管会减少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且主要是减少策略性创新数量,金融监管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具体表现为加强金融监管会提高企业创新的被引次数,即金融监管具有溢出效应,有助于企业创新“去粗取精”。融资约束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上述影响具有调节效应,在融资约束程度更高或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更低的企业中,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更强。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依据企业所在地区、所属行业、产权性质及自身生命周期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本文为理解金融监管对实体企业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悦  董竹  
本文将金融结构分为宏观金融结构和金融行业结构两个方面,首先从这两方面分析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构建金融结构二级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开放结构和证券业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有直接影响,其中金融市场结构和证券业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宏观金融结构存在溢出效应,尤其是金融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溢出效应较大。最后提出我国应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实行开放性政策等提高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匹配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可为  安毅  高源  
科学评估金融脆弱性的溢出效应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选取我国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关键指标构建国内金融脆弱性指数,基于TVP-VAR和BK溢出指数法研究金融子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分析国内外金融脆弱性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极端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溢出效应增强;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长期,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传递者,货币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接受者;国内金融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抑制作用最大,国外金融脆弱性的中期抑制作用最大。因此,对金融脆弱性的监测,不仅要考虑市场本身的脆弱性累积,还要考虑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加强对国外金融状况尤其是极端事件的关注,增强国内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振涛  
2016年,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风险逐渐集聚的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层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多个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转型的金融政策,同时为降低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审慎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的措施。而互联网金融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金融监管加强了对其发展的规范,同时继续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打击金融违法犯罪上着力。本文主要总结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举措,并对2017年的监管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振涛  
2016年,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风险逐渐集聚的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层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多个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转型的金融政策,同时为降低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审慎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的措施。而互联网金融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金融监管加强了对其发展的规范,同时继续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打击金融违法犯罪上着力。本文主要总结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举措,并对2017年的监管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文善恩  陈小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德国在欧盟和欧央行的框架下,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监管改革与合作,所形成的金融监管体系既符合欧盟的一体化原则,又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同时,德国建立了完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不突出。德国在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也有不少独特做法。当前,我国正面临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有效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德国的实践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和文佳  荆中博  
本文结合条件在险价值方法、事件分析法以及正交分解法构建一揽子模型,量化分析在外部冲击下实体经济内部及其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在外部冲击发生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自身风险以及两者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加,且与冲击直接关联部门的风险溢出增幅最大。其次,渠道分解显示,相比外部冲击的直接影响,风险溢出对实体经济和各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强,甚至导致部分部门风险反复上升。最后,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存在风险溢出闭环,即外部冲击通过实体经济将风险依次传导至股票、货币及债券市场,而债券市场风险又会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溢出。本文为正确认识外部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影响、协调解决经济稳增长与金融防风险问题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利琴  王艺  郭微微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稳定遭遇挑战。为探究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与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内嵌金融分层网络的多主体模型,从实体经济视角分析中国金融风险的演化特征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根源于缺乏消费基础的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而这种过度负债的违约极易带来风险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向传染与负向反馈;金融机构底层资产的高度同质化、金融网络的高连通度均会加剧风险传染的程度与范围;单一的严格控杠杆政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结合逆周期监管的适度杠杆监管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庆宾  黄林峰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海南优化资本要素配置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0年海南18个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网络,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内效率的空间关联模式及其节点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并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此对效率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海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呈“簇状”分布的多线程网络结构形态,南北双向纵深分布,海口、儋州为关键节点,但整体网络密度仍较低。(2)各市县网络节点主要呈核心—边缘的非对称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型、中介型和边缘型三类节点,在空间上分别具备较强的控制性、中介性与被支配性。(3)考虑了地理与经济因素的效率关联网络能更显著地描述经济、金融资源的流动性,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结果表明,较多因素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以抑制作用为主,含金融业规模、金融集聚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均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则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陈文舒  
运用基于TVP-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Copula方法,量化分析金融各子市场与五大实体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和债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银行业的影响更容易传导至工业和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而债市的影响更多传导到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汇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且更容易传导至能源业。相较于其他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对实体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作用相对更强;国债波动对实体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大,但是企业债与实体行业的尾部相关系数更大。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之间存在互相溢出,近年来金融市场成为风险被溢出者,尤其是外汇市场。因此,要将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的考量范围,定期监测和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尤其控制银行和债券市场风险的溢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王刚  
过度的金融创新经由多重渠道引致和强化了忽略风险、复杂风险等新型风险形态,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文章应用全球银行数据库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与监管从业务匹配、周期协同性和风险承担激励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错配问题。以资本充足为核心的监管强度呈现出典型的顺周期性,危机前的宽松监管与之后的严厉监管未能起到周期平滑效果;混业与综合经营方面则表现为业务监管错配,组织架构上的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激励上看,监管未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文章进而从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对称性角度对二者错配的制度根源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华  王杰  
本文基于混频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呈现下降态势,且易受极端事件的影响;在大部分考察时期内存在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债券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则从考察初期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入方转化为中后期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出方。进一步分析收益率与波动率总溢出指数的影响因素发现,极端事件、宏观经济代理变量和期限利差对于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泰德利差对波动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收益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