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8)
- 2023(13058)
- 2022(10671)
- 2021(9566)
- 2020(8226)
- 2019(18429)
- 2018(18125)
- 2017(35416)
- 2016(18746)
- 2015(20628)
- 2014(20257)
- 2013(20128)
- 2012(18308)
- 2011(16199)
- 2010(16777)
- 2009(16279)
- 2008(15594)
- 2007(14413)
- 2006(12858)
- 2005(12117)
- 学科
- 业(86256)
- 济(80875)
- 经济(80752)
- 企(78384)
- 企业(78384)
- 管理(73439)
- 方法(34380)
- 财(31508)
- 业经(29692)
- 融(28340)
- 金融(28338)
- 农(27554)
- 银(26615)
- 银行(26585)
- 数学(26387)
- 数学方法(26207)
- 制(26182)
- 行(25713)
- 中国(24996)
- 务(23131)
- 财务(23102)
- 财务管理(23064)
- 企业财务(21971)
- 农业(20139)
- 体(18918)
- 技术(17364)
- 体制(16735)
- 理论(15232)
- 地方(14993)
- 划(14921)
- 机构
- 学院(270294)
- 大学(264798)
- 济(119719)
- 经济(117481)
- 管理(108891)
- 理学(92912)
- 理学院(92055)
- 管理学(90975)
- 管理学院(90462)
- 研究(84970)
- 中国(75994)
- 财(61357)
- 京(54278)
- 财经(47691)
- 科学(47197)
- 农(46710)
- 经(43244)
- 江(42513)
- 所(41891)
- 中心(41266)
- 业大(38081)
- 经济学(37429)
- 研究所(37174)
- 农业(36498)
- 财经大学(35327)
- 经济学院(33886)
- 北京(33711)
- 州(33212)
- 商学(31577)
- 商学院(31311)
- 基金
- 项目(172428)
- 科学(138551)
- 基金(128263)
- 研究(128130)
- 家(109971)
- 国家(108970)
- 科学基金(96122)
- 社会(85500)
- 社会科(81356)
- 社会科学(81337)
- 省(68063)
- 基金项目(67903)
- 自然(60445)
- 自然科(59115)
- 自然科学(59101)
- 自然科学基金(58210)
- 教育(57524)
- 划(55227)
- 资助(51842)
- 编号(50019)
- 成果(39976)
- 创(39652)
- 部(39080)
- 业(38729)
- 重点(38609)
- 制(38443)
- 发(37082)
- 创新(36236)
- 国家社会(36045)
- 课题(34371)
- 期刊
- 济(136772)
- 经济(136772)
- 研究(82528)
- 中国(54607)
- 财(52104)
- 管理(45938)
- 农(44575)
- 融(42524)
- 金融(42524)
- 学报(36185)
- 科学(35968)
- 农业(29603)
- 大学(29276)
- 学学(28257)
- 财经(24957)
- 技术(23962)
- 业经(23713)
- 经(21439)
- 经济研究(21231)
- 教育(19945)
- 业(17723)
- 问题(17469)
- 技术经济(15721)
- 财会(14841)
- 现代(13955)
- 世界(13306)
- 贸(13107)
- 商业(12839)
- 理论(12556)
- 会计(12468)
共检索到418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王鹏飞
厘清金融监管结构如何配置金融资源从而提升制造业TFP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打赢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手工搜集了1999~2017年97个国家(地区)金融监管结构实践的准自然实验数据和23 61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集,考察监管结构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TFP,由独立于央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的混业监管结构最有利于提升制造业TFP,央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分业监管结构次之;上述效果显著受到金融监管模式和机构协调效应的制约,并随着经济体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与规模的差异呈现出较强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最优金融监管结构通过金融发展的深度、效率和稳定3个维度提升制造业TFP,金融可及性维度的路径尚不明朗。文章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为中国寻求最优金融监管结构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得生 杨礼华
本文以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会受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进程、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数字化程度等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带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等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旺
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are—Primont指数法测度30个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通过门限回归分析数字金融与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其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趋势;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与金融监管宽松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监管严格地区表现的更为显著。在发挥数字金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更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将数字金融纳入国家统一监管之下,通过政府监管引导数字金融优化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李雨晴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国歌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条件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