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6)
- 2023(14026)
- 2022(11303)
- 2021(10692)
- 2020(9047)
- 2019(20686)
- 2018(20307)
- 2017(39801)
- 2016(20626)
- 2015(22950)
- 2014(22447)
- 2013(21629)
- 2012(19371)
- 2011(16978)
- 2010(17042)
- 2009(15706)
- 2008(14156)
- 2007(12004)
- 2006(9932)
- 2005(8566)
- 学科
- 济(78301)
- 经济(78216)
- 管理(61470)
- 业(61046)
- 企(52575)
- 企业(52575)
- 方法(41329)
- 数学(37182)
- 数学方法(36517)
- 融(28231)
- 金融(28229)
- 银(26348)
- 银行(26338)
- 行(25386)
- 中国(25274)
- 财(24881)
- 农(19649)
- 制(19165)
- 业经(18004)
- 务(17668)
- 财务(17609)
- 财务管理(17566)
- 企业财务(16856)
- 地方(14871)
- 理论(14626)
- 学(13961)
- 贸(13764)
- 贸易(13751)
- 易(13456)
- 农业(13446)
- 机构
- 学院(273949)
- 大学(272668)
- 济(112103)
- 管理(111414)
- 经济(109831)
- 理学(97513)
- 理学院(96589)
- 管理学(94700)
- 管理学院(94197)
- 研究(81895)
- 中国(70036)
- 京(54171)
- 财(53796)
- 科学(48042)
- 财经(43983)
- 中心(42363)
- 经(40322)
- 农(39333)
- 业大(38367)
- 江(38165)
- 所(37894)
- 经济学(35765)
- 研究所(34615)
- 财经大学(33524)
- 北京(32912)
- 范(32598)
- 经济学院(32495)
- 师范(32232)
- 州(31359)
- 农业(30756)
- 基金
- 项目(194704)
- 科学(155869)
- 基金(144983)
- 研究(142033)
- 家(125513)
- 国家(124499)
- 科学基金(109677)
- 社会(92432)
- 社会科(88038)
- 社会科学(88017)
- 基金项目(76576)
- 省(75519)
- 自然(71555)
- 自然科(70060)
- 自然科学(70044)
- 自然科学基金(68813)
- 教育(66801)
- 划(63487)
- 资助(59357)
- 编号(56792)
- 成果(44383)
- 部(43792)
- 重点(43515)
- 创(42098)
- 发(40552)
- 创新(39263)
- 国家社会(39118)
- 教育部(38617)
- 科研(38074)
- 课题(37841)
共检索到38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厉启晗 杨瑞龙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分配金融监管职责需综合权衡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成本收益等因素。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框架下,本文设计了定金融发展目标、定金融政策投入的两阶段模型来配置金融监管权,分为中央控制、中央定目标、中央定政策投入、地方控制四种授权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授权可能产生的中央统一评价决策和地方发展差异间的治理冲突,中央全局最优目标和地方政府区域最优目标间的目标冲突,地方政府政策投入选择中合作共赢和损人利己行为间的成本收益冲突,即治理、目标、努力三种外部性,从而选取最优的授权模式。研究发现,在可能出现政策投入双向消极溢出的情境下,中央定政策投入可以消除所有负外部性,是最优的授权模式;在区域金融改革等可能出现政策投入单向积极溢出的情境下,应尽可能减少目标负外部性,使改革试点成为较优的授权模式。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授权 负外部性 不完全契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桂祥
从我国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的纵向变迁历史中可以看到,在经济分权背景下,金融监管权力并非中央垄断,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监管中也担当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权力博弈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在中央集中金融监管权后,逐渐形成了目前"一行三会"的中央金融监管格局。在当前鼓励创业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地方金融监管又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从金融监管的纵向历史变迁中,总结地方金融监管的经验和教训,为完善和规范目前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启迪新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桂祥
从我国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的纵向变迁历史中可以看到,在经济分权背景下,金融监管权力并非中央垄断,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监管中也担当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权力博弈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在中央集中金融监管权后,逐渐形成了目前"一行三会"的中央金融监管格局。在当前鼓励创业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地方金融监管又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从金融监管的纵向历史变迁中,总结地方金融监管的经验和教训,为完善和规范目前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启迪新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对本国金融监管模式做出调整,强化了中央银行监管职能,明确了中央银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负有主要监管职责。当前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模式通过研究全球GDP排名前40位的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合计占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5%)的金融监管模式(见表1),我们发现,当前全球金融监管模式主要有两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星 卢菲
结合74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以金融监管集中程度为因变量,6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程度、一国的经济规模以及政府制定、执行和完善政策的能力,对一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会产生显著影响;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不同,自从我国2003年实行分业监管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实施部分统一监管模式的需求概率值一直很高,统一监管模式的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现阶段宜采取牵头式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统一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洪霞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也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原有的机构性金融监管模式将面临挑战。功能性金融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的监管,它是金融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对我国如何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机构性金融监管 功能性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连相坤 张衍真
合规性金融监管的行为模式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分行连相坤,张衍真我国金融监管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为什么在金融监管力度日趋加强的同时,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是什么因素促使金融机构敢于并能够违规经营?人民银行又为什么难以真正做到依法严格监管?基于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梅波 范修礼
金融危机使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备受质疑,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回顾各种监管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两类基本监管模式,即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官方监管模式和以私人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这两种监管模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加强外部监管的市场监管模式比加强官方监管权力的官方监管模式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建立市场监管体系为核心。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发展 官方监管 市场监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晖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在现有单一制和集权型政体模式下 ,若干特殊行业实行一种新型的垂直或半垂直行政监管体制的可行性。调查表明 ,现有行政机构的纵向设置(如药监和工商管理的省以下垂直 )和纵向性的横向整合 (如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的大区派出 )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或中途而废 ,或以失败而告终。笔者以为 ,这与我国党政不分、政企或政资不分以及公共财政制度缺失有关。这些制度虽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 ,但并未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作出根本性的调整 ,反而继续扭曲着我国政府间的关系。
关键词:
行政监管权 纵向配置 中央和地方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文杰 张慧毅
在我国地方金融新业态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地方性金融风险正在逐渐暴露。鉴于此,文章提出“监管沙盒+部门监管”的新型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将监管沙盒融入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从地方金融监管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沙盒内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使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心由融资转向监管、由“重审批、轻监控”转向“事前审批与全程监控并重”,以期可以实现满足中央金融监管规则、鼓励地方金融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
金融监管是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有利于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特点,剖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金融管制 功能监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波
综合经营逐渐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模式,稳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文章认为,应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及完善对金融控制集团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
金融业 综合经营 监管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顾洪梅 温秀玲 谢淑萍
随着碳金融的兴起与发展,碳金融风险监管问题也日益重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是否应该对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单一碳金融综合监管部门。结果发现,虽然碳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和独立综合监管模式各具优势,但从长期看,采用碳金融综合监管模式要优于分业监管模式。同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基本制度支撑的缺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碳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解决4个方面的制度支撑问题。
关键词:
碳金融 综合监管 分业监管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卢海浪
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目前"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下,采取牵头监管模式,是解决监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该监管模式是一种介乎于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之间的过渡模式,兼有统一监管的雏形,此种"温和式"的改革,更符合我国国情和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分业监管 统一监管 牵头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混业经营将成为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这样国际背景下,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入世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金融监管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金融业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