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4)
- 2023(14629)
- 2022(12558)
- 2021(11773)
- 2020(9895)
- 2019(22942)
- 2018(22669)
- 2017(44101)
- 2016(23685)
- 2015(26373)
- 2014(26227)
- 2013(25867)
- 2012(23624)
- 2011(21061)
- 2010(21378)
- 2009(20061)
- 2008(18783)
- 2007(16544)
- 2006(14611)
- 2005(13168)
- 学科
- 济(89486)
- 经济(89352)
- 管理(73396)
- 业(69104)
- 企(59782)
- 企业(59782)
- 方法(40028)
- 数学(34510)
- 数学方法(34115)
- 财(29321)
- 中国(29305)
- 融(29091)
- 金融(29088)
- 银(27896)
- 银行(27853)
- 行(26808)
- 制(26044)
- 农(23335)
- 业经(21916)
- 地方(19523)
- 务(19398)
- 财务(19325)
- 财务管理(19282)
- 学(19195)
- 企业财务(18432)
- 体(17570)
- 贸(15921)
- 贸易(15905)
- 理论(15808)
- 易(15499)
- 机构
- 大学(328932)
- 学院(326391)
- 济(131179)
- 管理(130415)
- 经济(128214)
- 理学(112528)
- 理学院(111297)
- 管理学(109487)
- 管理学院(108898)
- 研究(107746)
- 中国(87461)
- 京(69639)
- 财(65450)
- 科学(64763)
- 所(53120)
- 财经(51644)
- 中心(50673)
- 农(49188)
- 研究所(48123)
- 江(47561)
- 经(46880)
- 业大(46834)
- 北京(44095)
- 范(41235)
- 师范(40821)
- 经济学(40180)
- 院(39560)
- 州(38993)
- 财经大学(38673)
- 农业(38254)
- 基金
- 项目(223241)
- 科学(175919)
- 研究(164655)
- 基金(162824)
- 家(140904)
- 国家(139748)
- 科学基金(120776)
- 社会(104140)
- 社会科(98829)
- 社会科学(98805)
- 基金项目(86884)
- 省(86643)
- 自然(78104)
- 自然科(76254)
- 自然科学(76240)
- 教育(74987)
- 自然科学基金(74900)
- 划(72639)
- 资助(66910)
- 编号(66881)
- 成果(54772)
- 重点(49851)
- 部(49537)
- 发(46962)
- 创(46694)
- 课题(45886)
- 制(44089)
- 创新(43639)
- 教育部(42929)
- 国家社会(42706)
- 期刊
- 济(142250)
- 经济(142250)
- 研究(99839)
- 中国(63501)
- 财(51162)
- 学报(50188)
- 管理(48441)
- 科学(46101)
- 农(44386)
- 融(43860)
- 金融(43860)
- 大学(38642)
- 学学(36493)
- 教育(33987)
- 农业(29663)
- 技术(26861)
- 财经(25705)
- 经济研究(22457)
- 业经(22392)
- 经(21797)
- 问题(18199)
- 理论(17571)
- 实践(16073)
- 践(16073)
- 图书(15370)
- 科技(15298)
- 技术经济(14951)
- 现代(14830)
- 业(14625)
- 版(14421)
共检索到485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振龙 张雯
金融监管的制度结构对监管效率和有效性、监管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实现监管的目标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围绕金融监管三种制度结构的争论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着重从监管成本、资源配置、调和冲突、监管差异和监管责任五个方面探讨英国在单个监管机构模式实践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制度结构 监管成本 监管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厉鹏
目前正在进行当中的美国金融改革,被奥巴马政府称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金融改革,其目标是重塑美国金融体系、重振美国金融竞争力、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从最新的立法进展来看,继2010年6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联合委员会就两院协调版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孟艳
我国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进程中,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市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对建立高效稳健的货币金融体系、提升其运行效率并保持金融安全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使我国的金融监管市场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相镖
金融监管问责是对金融监管部门在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失职或不作为进行问责,属于行政问责的范畴,是金融监管领域的一种行政机构治理方式。只有完善监管问责机制,才能更好地落实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问责的国际经验立法机关对金融监管机构开展履职问责和调查问责。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机构运行的法律框架由议会统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慧娟 程建伟
金融监管机构的自体问责是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部的异体问责成互补关系。金融监管机构的自体问责若采用最高监管权力层内部各部门间互为问责的形式,可以克服“问责人与责任人合为一体”的缺陷,而这必须以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本文分析了十多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的治理结构与自体问责制度,并据此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自体问责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机构 自体问责 治理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辉 李健
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难以根本消除,致使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即是保障存款人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过程,也是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相关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治理的过程。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起点,分析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下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各自的效用函数,通过引入监管制度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变量分析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状态转变会引起监管契约从强制型契约向合作关系型契约转变,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不对称信息下绩效挂钩的监管收入激励模式会同时增加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结构变化要求监管制度也应发生变...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机会主义 信息不对称 外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新蓉
金融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投资者与储蓄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同时它也改变了市场结构 ,为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风险。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 ,我们应正视金融监管的现实差距和问题 ,推进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 ,努力战胜全球化的挑战。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成本收益 监管合约 制度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帅 马凌霄
金融监管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特定的发展路径,十八世纪末至今美国金融体系所经历的冲击和变革,以及因此带动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是研究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背景与素材。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看似完善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了空前挑战,也促使新的一轮监管改革全面启动。此轮改革不但重塑了美国国内金融业发展模式和监管体制,还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我国应当从美国金融监管的历次变革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推动我国监管体制改革以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改革 金融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红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辉艳
一、问题的提出尽管对金融结构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持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都赞同金融结构和发展即便不是影响经济增长唯一的重要原因,也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戈德史密斯,1969)。金融结构是在金融总体发展中形成的,是一国金融的最基本状况。金融结构变迁引致了不同的金融风险,促成了金融环境、制度的不断变化,降低了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效率,因此对金融监管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需求:要求各国在金融结构不断变迁下,建立起符合本国金融发展水平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即实现金融监管效率的最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林伟
金融危机过后,宏观审慎、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等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制度选择和实践重点。先前进行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功,成为其他国家的重要借鉴和参照。我国未来的监管改革需要把具体实际与国际经验结合,才能有效实现金融稳定和发展。这既是实现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的需要,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志超
金融和科技的加速融合暴露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滞后性问题,监管实践要求监管理念的转型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沙箱使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有机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测试,有利于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冲突。监管沙箱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申请测试的主体资格、参与测试的激励措施、参与测试的过程要求以及针对消费者的保护责任等。其具体理念包括试验性监管、提前性监管、功能性监管和包容性监管,这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有着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