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5)
- 2023(7854)
- 2022(6572)
- 2021(6178)
- 2020(5099)
- 2019(11554)
- 2018(11149)
- 2017(21620)
- 2016(11482)
- 2015(12689)
- 2014(12610)
- 2013(12222)
- 2012(11593)
- 2011(10418)
- 2010(11128)
- 2009(10955)
- 2008(10150)
- 2007(9488)
- 2006(8878)
- 2005(8263)
- 学科
- 济(42721)
- 经济(42667)
- 管理(36011)
- 业(35573)
- 企(30391)
- 企业(30391)
- 融(27456)
- 金融(27455)
- 银(25564)
- 银行(25561)
- 行(24837)
- 中国(20588)
- 财(16774)
- 方法(16307)
- 制(15506)
- 数学(13608)
- 数学方法(13292)
- 农(12699)
- 中国金融(11280)
- 务(11011)
- 财务(10973)
- 财务管理(10942)
- 业经(10890)
- 地方(10636)
- 企业财务(10510)
- 策(9968)
- 贸(9228)
- 体(9227)
- 理论(9219)
- 贸易(9215)
- 机构
- 学院(160800)
- 大学(160178)
- 济(68524)
- 经济(66808)
- 管理(59243)
- 研究(53985)
- 中国(52107)
- 理学(48836)
- 理学院(48331)
- 管理学(47416)
- 管理学院(47093)
- 财(38978)
- 京(33517)
- 财经(29203)
- 科学(29060)
- 中心(27800)
- 所(26845)
- 江(26449)
- 经(26310)
- 银(23753)
- 研究所(23443)
- 银行(22820)
- 北京(21983)
- 州(21760)
- 经济学(21673)
- 融(21582)
- 财经大学(21515)
- 行(21355)
- 范(21266)
- 金融(21191)
- 基金
- 项目(93930)
- 科学(74415)
- 研究(73730)
- 基金(67944)
- 家(57091)
- 国家(56539)
- 科学基金(49016)
- 社会(46787)
- 社会科(44503)
- 社会科学(44492)
- 省(35810)
- 基金项目(33745)
- 教育(33724)
- 编号(30848)
- 划(30374)
- 自然(29579)
- 资助(29488)
- 自然科(28930)
- 自然科学(28926)
- 自然科学基金(28427)
- 成果(27739)
- 课题(21931)
- 部(21342)
- 重点(21149)
- 性(20468)
- 发(20451)
- 项目编号(19637)
- 创(19424)
- 国家社会(19053)
- 教育部(18828)
共检索到27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英霞
在天策公司案~①中,最高人民法院将金融监管政策作为司法案件裁判依据的做法引发了学界争议,其争议的根源在于公法与私法自治的边界问题。对此问题,学者多从历史视角和价值判断视角分析公私分立以及私法自治的正确性,却无视私法自治在方法论上的"无能为力"。从方法论视角观之,公法与私法的分立源于还原论,但还原论自身的逻辑缺陷以及其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失灵,使其难以契合公私共治的金融法。与还原论相比,系统论具备时间与空间的系统化思维,对于金融法公私兼具的二元化规范结构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系统论强调金融活动的发展性和金融活动的关联性,要求私人行为之中融入宏观思维、公法治理之中兼顾金融交易行为,由此弱化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屏障,破解个体行为引发的集体困境。然而,在目前公私分立的立法体系下,私法之中的系统化思维,多以原则性规定作出,系统化思维尚难以演进成为法律规则。司法的灵活性与能动性使得司法领域可以率先践行金融系统论思维,通过对金融活动的个案纠正来发挥金融监管政策规则在金融系统运作中的指引、规范作用,促进金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晓红
《九民会议纪要》确立了金融监管规章可以借由“公序良俗”通道否定合同效力的裁判思路,但该路径既没有为司法实践提供清晰、统一的适用标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简单、泛化适用倾向。比较而言,金融监管规章作为习惯进入商事审判是当下司法实践相对妥适的选择,不仅契合司法裁判追求确定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需求和商法追求私法自治、行业自治的题中之义,也利于推进金融商法、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的协同共治,实践中也具有可行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习惯对金融监管规章进入商事审判的过滤作用,应审慎理解习惯与公序良俗的关系,正确认识“公序良俗”路径与“习惯”路径的关系,发挥好商会、行会等自治性组织的监督、指引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凌霄
一、构建金砖四国金融监管合作平台的理论与现实基础金融监管的宗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则产生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必要。国际危机传染理论认为,传染源国、被传染国和传染途径是国际传染的三
[期刊] 征信
[作者]
阎维博
信用评级机构以红旗标志标识上市公司风险的研究报告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并遭到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信用评级机构认为研究报告不属于应受监管的信用评级业务,并主张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最终被香港终审法院驳回。信用评级机构业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但包括研究报告在内的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统一的界定方式与明确的监管规则。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深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金融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应重视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管问题,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监管制度,有效把握监管尺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荣伟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投资是典型的商事法律活动,相对于其他市场交易行为,专业且复杂,创新也较为活跃,故而各国对金融活动一方面通过高效和公正的司法制度来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管。金融监管和司法审查虽然功能定位不同,目标均是保护金融活动健康发展。因此,一般而言,二者在自己的边界内各司其职,并不易产生冲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政策环境下,司法审查也体现了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为了配合政策目标的实现,司法审查往往会强化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司法审查潜在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波
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自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以来的监管滞后,促使其创建目标性监管体制以控制全面市场风险。在我国,以金融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双重市场转型进展迅速,必须优化各分业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可以借鉴美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在现阶段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制定实施细则,落实以央行为市场稳定性监管人的金融监管协调体制,并尽快启动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监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董金移
每一次大的金融危机实际给决策者提供了反思和纠正金融体制及其监管错误和缺陷的机会。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破绽百出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已经遭遇到了全球性的诟病与批判。为了重塑美国金融形象,更为了构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姝一
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已经总统签署形成法律,该法案对金融系统以及金融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法案在金融机构资本标准、有序破产、规模和经营范围限制以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条文解读,分析了新法案对美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前景、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投资者研究美国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机构 监管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穆良平 钟山
《多德—弗兰克法案》是美国在反思金融危机原因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阶段性成果,在诸如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加强消费者保护以及避免"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形成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本文认为,由于美国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不够全面、客观和深刻,以及美国体制的高度政治化以及来自金融市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将使得该法案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稳健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多德—弗兰克法案 金融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文波 李黎明
2010年7月,美国出台了意在重塑其金融监管体系、重振其金融竞争力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将是影响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重要变革。该法案对美国金融业和监管架构及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方向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该法案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是:应寻求金融监管与市场力量的动态平衡,在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安平 刘一展
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使美国对其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进行反思。《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是美国在危机后进行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的立法尝试。新设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防范系统性风险、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终结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状况等立法内容折射出美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革新。我国应适度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优质内核,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