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9)
2023(7921)
2022(6761)
2021(6118)
2020(5428)
2019(12673)
2018(12371)
2017(24378)
2016(13024)
2015(14929)
2014(14968)
2013(15022)
2012(14298)
2011(12789)
2010(13253)
2009(12763)
2008(12044)
2007(11124)
2006(9508)
2005(8669)
作者
(37923)
(31652)
(31589)
(30365)
(20029)
(15193)
(14653)
(12304)
(12020)
(11242)
(10657)
(10647)
(10175)
(9944)
(9898)
(9831)
(9693)
(9282)
(9246)
(9138)
(7815)
(7795)
(7762)
(7350)
(7271)
(7184)
(7024)
(7009)
(6443)
(6396)
学科
(54936)
经济(54880)
(38100)
管理(37035)
(31243)
企业(31243)
(27317)
金融(27315)
方法(27133)
(25280)
银行(25258)
数学(24467)
(24445)
数学方法(24271)
中国(20970)
(18385)
(15554)
(14883)
地方(12968)
(12336)
财务(12312)
财务管理(12275)
业经(11768)
企业财务(11724)
中国金融(11166)
(11141)
贸易(11132)
(10850)
(10302)
农业(10191)
机构
大学(186595)
学院(186344)
(80497)
经济(78699)
管理(70568)
研究(61605)
理学(60074)
理学院(59446)
管理学(58477)
管理学院(58131)
中国(55504)
(40010)
(38510)
科学(36308)
(32673)
中心(31908)
财经(31614)
(31523)
(28604)
研究所(28519)
(28336)
业大(27274)
经济学(26198)
农业(25916)
北京(24347)
经济学院(24008)
财经大学(23624)
(23141)
(22359)
(22272)
基金
项目(119908)
科学(93448)
研究(87794)
基金(86752)
(74782)
国家(74159)
科学基金(63114)
社会(55559)
社会科(52795)
社会科学(52777)
(47199)
基金项目(46074)
教育(40258)
自然(39973)
(39401)
自然科(39042)
自然科学(39030)
自然科学基金(38360)
资助(36282)
编号(36093)
成果(29786)
重点(27370)
(27223)
(26364)
(25109)
课题(24593)
创新(23559)
科研(23519)
教育部(23375)
(23116)
期刊
(83877)
经济(83877)
研究(55182)
(35888)
金融(35888)
中国(35270)
(32705)
(29214)
学报(28462)
科学(25111)
管理(23038)
大学(21362)
学学(20342)
农业(18443)
财经(16060)
技术(15128)
教育(15054)
经济研究(13872)
(13655)
业经(13048)
问题(11328)
理论(10856)
(10134)
实践(9876)
(9876)
技术经济(9619)
统计(9539)
(9471)
财会(9117)
商业(8702)
共检索到282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南旭光  孟卫东  
利用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确立了金融监管有效的强度边界和稳定的均衡条件。利用效用函数和预算函数,证明了金融监管的需求强度边界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通过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证明了金融监管的供给强度边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通过动态蛛网模型分析,得出金融监管强度动态边界稳定的充要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刘相友  刘毅  
金融监管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变化决定金融监管的供求关系,均衡的金融监管能够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双重效果,但金融监管均衡属偶态而非均衡是常态。从我国金融监管发展的解读中可以发现,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制度性供给过剩"与"功能性供给不足"的双重失衡。短期内,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缓解金融监管制度性供求非均衡矛盾;长期看,要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增加功能性金融监管的供给,满足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的制度需求,逐步实现制度供求的相对均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成  张炜  匡桦  
文章通过对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成本是导致监管制度漏洞的重要因素。以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博弈为基础的监管者与金融机构的博弈结果显示,监管者可以通过对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动态调整实现监管博弈均衡。监管制度的均衡分析与微观形成机理结论的契合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比单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更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化解。通过对美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实践分析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透视,模型结论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钱华  
本文运用博弈原理,对国际反洗钱非均衡金融监管现象进行了剖析。通过建立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揭示了反洗钱金融监管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程度、金融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金融监管目标、犯罪率、国内政治意向和国际压力。研究结论是:客观因素是决定反洗钱监管的基础;主观因素变化可以引起反洗钱监管的短期变化;短期内国家之间的反洗钱非均衡现象难以消除;长期来看反洗钱均衡需要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姚洁强  
运用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供求非均衡现状,可以发现,在开放程度、经济体制、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据此,应基于国家利益建立分层次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统一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合作,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伟周  任炳群  张金城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存在金融创新与市场约束等市场监管制度供给不足和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及市场退出等行政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是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而需求主导型变迁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易引致金融监管制度供需的非均衡。要实现金融监管制度供给、需求的均衡,仅从供给和需求的单方面改进无法实现,这就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既要有供给的适当超前性,也要满足市场监管的需求,走供给拉动和需求推动的金融监管演进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荣伟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投资是典型的商事法律活动,相对于其他市场交易行为,专业且复杂,创新也较为活跃,故而各国对金融活动一方面通过高效和公正的司法制度来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管。金融监管和司法审查虽然功能定位不同,目标均是保护金融活动健康发展。因此,一般而言,二者在自己的边界内各司其职,并不易产生冲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政策环境下,司法审查也体现了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为了配合政策目标的实现,司法审查往往会强化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司法审查潜在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邹瑾  
博弈规则是市场博弈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金融政策主体和与客体之间利益非一致性决定了规则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地产金融监管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故此,本文试图从博弈论角度论证房地产金融监管思路调整的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鹏  解玉平  
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本文的研究认为,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十年美国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注意保持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发展的匹配性,以及金融业效率性与稳定性的均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友山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金融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作者根据金融监管的实施阶段 ,分别构造了三个金融监管博弈模型并对其均衡求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金融监管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出发 ,作者结合金融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文章将监管辨证理论和资本监管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有效规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夏徐斌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尚静  
有效的银行监管既要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还应兼顾银行的发展和效率。只有监管当局规定的资本比率恰好是银行的最佳资本结构点时,不论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银行才能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价值的最大化,资本监管才是完全有效率的。然而,这一恰当的资本比率是很难确定的,因为不同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各异,也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最佳资本比率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甫  冯科  韦静强  
比较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发现,不同的监管会引致不同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又会引起金融监管边界问题。理论上,金融监管的可能性边界满足如下条件:市场主导型监管模式的金融创新活跃度等于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的金融创新活跃度。因此,最优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既是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完善的过程,也是抑制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过程。就我国的金融改革而言,放松金融监管,扩大创新领域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直接促进我国的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二是改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导者和创新大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梅波  范修礼  
金融危机使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备受质疑,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回顾各种监管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两类基本监管模式,即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官方监管模式和以私人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这两种监管模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加强外部监管的市场监管模式比加强官方监管权力的官方监管模式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建立市场监管体系为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