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0)
2023(15061)
2022(12495)
2021(11680)
2020(10064)
2019(23085)
2018(22963)
2017(44187)
2016(23664)
2015(27080)
2014(26571)
2013(26078)
2012(23942)
2011(21571)
2010(22319)
2009(21329)
2008(20595)
2007(18888)
2006(16381)
2005(14867)
作者
(67048)
(55985)
(55938)
(53215)
(35461)
(26741)
(25403)
(21717)
(21154)
(20007)
(19012)
(18982)
(17814)
(17812)
(17546)
(17369)
(16657)
(16483)
(16294)
(16085)
(14021)
(13661)
(13623)
(12793)
(12744)
(12607)
(12561)
(12448)
(11267)
(11112)
学科
(93494)
经济(93376)
管理(76274)
(73814)
(63614)
企业(63614)
方法(44107)
数学(38896)
数学方法(38235)
中国(30434)
(29760)
金融(29756)
(29244)
(28736)
银行(28704)
(27619)
(26090)
(24578)
业经(22045)
技术(19901)
(18811)
财务(18754)
地方(18724)
财务管理(18700)
企业财务(17767)
(17715)
(17252)
贸易(17237)
理论(16969)
(16782)
机构
学院(333797)
大学(333346)
(138247)
经济(135186)
管理(130697)
理学(111953)
理学院(110780)
管理学(108724)
管理学院(108091)
研究(107734)
中国(90263)
(69287)
(68464)
科学(63739)
(53720)
财经(53304)
中心(52820)
(51997)
(51758)
研究所(48271)
(48133)
业大(47138)
北京(43743)
经济学(43090)
(41430)
(40758)
农业(40688)
师范(40339)
财经大学(39572)
(38985)
基金
项目(218107)
科学(172467)
研究(160592)
基金(158086)
(136536)
国家(135400)
科学基金(117283)
社会(102223)
社会科(97067)
社会科学(97039)
(87007)
基金项目(83085)
教育(75232)
自然(75047)
自然科(73395)
自然科学(73378)
(72277)
自然科学基金(72108)
编号(65338)
资助(65064)
成果(53497)
(49970)
重点(49386)
(48327)
(46216)
创新(46060)
课题(45767)
(43691)
国家社会(42144)
教育部(41938)
期刊
(150640)
经济(150640)
研究(98867)
中国(71203)
(55705)
管理(50469)
学报(48248)
(47063)
(46156)
金融(46156)
科学(45551)
大学(37532)
教育(36873)
学学(35391)
技术(31439)
农业(30479)
财经(26805)
经济研究(24363)
业经(24135)
(22917)
问题(19056)
技术经济(17854)
统计(17705)
(17150)
(17117)
理论(16713)
科技(16289)
(15479)
(15310)
商业(15068)
共检索到50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由于金融监管的制度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金融监管效果 ,因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研究必须要注重对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的研究。在金融监管制度模式选择及模式创新的决定因素中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利益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金融监管力度应随宏观金融形势、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随时予以调整。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必须要符合国际规则。在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加强和入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 ,混业监管将是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新蓉  
金融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投资者与储蓄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同时它也改变了市场结构 ,为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风险。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 ,我们应正视金融监管的现实差距和问题 ,推进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 ,努力战胜全球化的挑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凌  
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以"一行三会"为主体,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为补充的双层金融监管体制。近年来,小微金融快速发展,现行监管体制日益面临挑战。小微金融监管中存在着准入条件单一、监管标准重安全轻效率的监管价值取向以及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责不对称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小微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树立效率与安全并重的监管价值理念,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权等措施,逐步完善小微金融的双层监管体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友  
总结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特征,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立我国金融监管的集中型监管体制的设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华庆  张海  
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分析导师:王华庆教授研究生:张海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金融业作为专门提供信用、融通资金的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与抑制作用。当历史进入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建  
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给定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及其制度环境基本上是作为对称信息出现的。对于金融监管制度所涉及到的金融监管主体和客体而言,一方面存在着给定的金融监管制度信息基本对称,另一方面又因各自在社会分工、历史背景、文化素质、通信条件等方面的必然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诗韵  孙红梅  
作为世界上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1929年大萧条以来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然而这些危机都未对美国的金融制度和实体经济造成动摇根基性的影响,反而促进其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和稳健。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个世界上金融业最发达、经历颇多依然顽强向前迈进的国家,归纳总结其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同时认真吸取其教训,对于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发展具有格外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兴智  
从金融风险的角度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金融监管体系缺失下,金融创新的风险大量累积并集中爆发所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本文研究发现,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和债务抵押债券,美国监管体系存在自生性滞后和自觉性滞后两种监管滞后问题,正是由于监管滞后造成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了系统性的危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  
金融监管是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有利于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特点,剖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新  
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应当从更深的理论层次上来分析,才能使实践更系统、更全面。事实上,制度经济学的许多原理和方法,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论基础,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金融交易入手,对金融监管制度的存在根源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志超  
金融和科技的加速融合暴露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滞后性问题,监管实践要求监管理念的转型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沙箱使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有机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测试,有利于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冲突。监管沙箱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申请测试的主体资格、参与测试的激励措施、参与测试的过程要求以及针对消费者的保护责任等。其具体理念包括试验性监管、提前性监管、功能性监管和包容性监管,这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有着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