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2479)
2022(10106)
2021(9257)
2020(7839)
2019(17333)
2018(16737)
2017(33343)
2016(17397)
2015(19255)
2014(18178)
2013(18069)
2012(16532)
2011(14421)
2010(15064)
2009(14579)
2008(14112)
2007(12873)
2006(11284)
2005(10526)
作者
(45026)
(37233)
(36902)
(35110)
(24145)
(17698)
(16790)
(14342)
(14095)
(13454)
(12748)
(12712)
(12120)
(11701)
(11584)
(11488)
(10924)
(10860)
(10728)
(10232)
(9157)
(9124)
(8895)
(8614)
(8449)
(8351)
(8348)
(8180)
(7339)
(7253)
学科
(86854)
(81108)
经济(81024)
(80969)
企业(80969)
管理(70504)
方法(38241)
(30920)
数学(30149)
数学方法(30037)
业经(29993)
(28716)
金融(28716)
(26578)
银行(26573)
(25675)
(25525)
中国(24095)
(23717)
财务(23702)
财务管理(23662)
(22769)
企业财务(22608)
技术(18939)
农业(18908)
(16606)
(14947)
体制(14898)
地方(14610)
(14578)
机构
学院(243371)
大学(236981)
(113847)
经济(111994)
管理(104437)
理学(89036)
理学院(88371)
管理学(87697)
管理学院(87221)
研究(70489)
中国(67940)
(58909)
(46978)
财经(45992)
(41886)
(37108)
经济学(36230)
中心(35793)
财经大学(34279)
科学(34133)
(33349)
经济学院(33040)
(32289)
商学(31600)
商学院(31348)
(29890)
北京(29243)
(28669)
业大(28508)
经济管理(28169)
基金
项目(152310)
科学(124308)
研究(118365)
基金(114642)
(95502)
国家(94597)
科学基金(85646)
社会(81248)
社会科(77428)
社会科学(77409)
基金项目(60119)
(59519)
教育(53079)
自然(51213)
自然科(50111)
自然科学(50104)
自然科学基金(49364)
(47367)
编号(46328)
资助(46018)
(37694)
成果(36742)
(35361)
(35321)
国家社会(34658)
创新(34455)
(33503)
重点(33390)
(32842)
人文(32083)
期刊
(126221)
经济(126221)
研究(75815)
(51103)
中国(46492)
管理(44898)
(44330)
金融(44330)
(32078)
科学(27204)
学报(24823)
财经(24726)
技术(22230)
业经(22119)
大学(21636)
(21217)
农业(21038)
学学(20891)
经济研究(20439)
教育(16883)
问题(16009)
技术经济(15285)
财会(14736)
(13690)
(13230)
现代(12888)
商业(12795)
世界(12761)
会计(12473)
国际(11698)
共检索到376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青   田汝彦   孙飞帆  
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晟   饶品贵   李晓溪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保持效率和活力的基础,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强监管是否会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资产配置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其子公司现金持有比率显著下降,这表明资管新规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再配置。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通过降低金融投资活动利润率、减少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面对资管新规的实施,集团母公司通过影响子公司分红决策来降低子公司持有现金比率。本文从集团管控动机和管控能力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管控动机越强(母子公司代理成本更高、母公司投资机会更大、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管控能力越大(母子公司地理距离越近、母公司对子公司平均持股比例更大)的集团,上述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方面,资管新规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这一行为最终提高了企业集团价值与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目标。本文不仅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角度为金融监管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对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原  陈世来  陈昊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企业半年度数据为样本,检验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投资显著增加,表明强化金融监管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从而支持监管有效观。进一步检验发现,资管新规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及民间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压缩金融投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是资管新规发挥这种效应的两个作用机制。此外,资管新规对持有短期和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但主要体现在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较多的企业。本文为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初步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为进一步释放金融监管的制度改革红利,进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妮  张宗益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监管是难点之一,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为其提供了支持。在中国,在职消费被认为是企业高管的一种重要替代激励,但其激励效应究竟怎样?为什么要加强监管?本文从契约的非正式履约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职消费是高管通过与所有者达成关系契约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激励,关系契约的自我履约性和不能被第三方证实的特点导致其激励水平高但激励效应弱。随后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CMM),验证了在职消费的这种弱激励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永善  王其猛  严妍  薛志荣  
影子银行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资管新规”外生政策冲击下,对企业融资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探究“资管新规”、影子银行和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子银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但提升了企业短期债务占比。与国有企业相比,随着“资管新规”出台引起影子银行规模下降,非国有企业在融资约束加剧、融资成本上升和短期债务占比下降方面更加明显。同时,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及短期债务占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和短期债务占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融资成本方面虽有差异但系数较小。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廷瑞  张昭  
借助中国金融新闻网高级检索,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方法构建金融监管强度指标,并采用2012~2019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探究金融监管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有所收缩。由金融歧视引致的信贷资源错配,使得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仅存在于中小、民营企业中,而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宏观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监管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关系中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而金融严监管会通过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最终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冲击。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和军   张依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旭  邱斌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揭示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考察了金融监管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扩张,在细分数字金融指标维度和区分企业所在地区、行业要素密集度之后,此结果依然稳健。第二,相比于数字金融广度,数字金融深度的加强对企业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加持续有力。第三,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地区创新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三种渠道推动企业出口扩张。第四,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出口扩张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U型调节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世辉  胡江峰  何绍丽  
同伴效应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倍受关注,"去杠杆"促使学界对过度负债成因及解决措施的研究如火如荼。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采用2SLS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模型检验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通过Ivprobit与非国有企业对比验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是否会导致过度负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存在同伴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的同伴效应更容易使其向上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导致过度负债。这些结论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成因的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王刚  
过度的金融创新经由多重渠道引致和强化了忽略风险、复杂风险等新型风险形态,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文章应用全球银行数据库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与监管从业务匹配、周期协同性和风险承担激励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错配问题。以资本充足为核心的监管强度呈现出典型的顺周期性,危机前的宽松监管与之后的严厉监管未能起到周期平滑效果;混业与综合经营方面则表现为业务监管错配,组织架构上的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激励上看,监管未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文章进而从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对称性角度对二者错配的制度根源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思超  彭俞超  
笔者利用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和银监会公务员招聘公告数据研究发现,加强地区金融监管对非金融企业从事虚拟经济(持有金融资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增强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供给渠道,即缩减融资软约束企业的信贷从而减少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而实现的。笔者的政策建议在于,针对信贷流向实施更加指向性的金融监管政策将能够更有效地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童盼  陆正飞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负债融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负债比例越高的企业,企业投资规模越小,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新增投资项目风险与投资新项目前企业风险大小关系的影响———低项目风险企业比高项目风险企业,投资额随负债比例上升而下降得更快。此外,本项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负债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轩宇   马丽伟   王艳   谢志华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攻方向。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政府偏好转嫁导致的国有企业资本过度投资倾向,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提高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2)异质性检验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较弱时,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4)排除了“负向盈余管理”以及“工资侵蚀利润”替代性假说对研究结论的干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