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1)
- 2023(11948)
- 2022(9910)
- 2021(9391)
- 2020(7937)
- 2019(18052)
- 2018(17665)
- 2017(34466)
- 2016(17210)
- 2015(18565)
- 2014(17590)
- 2013(17056)
- 2012(15146)
- 2011(13168)
- 2010(13120)
- 2009(12261)
- 2008(10855)
- 2007(9258)
- 2006(7785)
- 2005(6507)
- 学科
- 济(63082)
- 经济(63020)
- 管理(54112)
- 业(53428)
- 企(46227)
- 企业(46227)
- 方法(31522)
- 银(29386)
- 银行(29378)
- 数学(28273)
- 融(28269)
- 金融(28268)
- 行(28136)
- 数学方法(27899)
- 中国(22721)
- 财(20956)
- 制(19926)
- 农(16239)
- 业经(15507)
- 技术(15228)
- 务(14702)
- 财务(14656)
- 财务管理(14619)
- 企业财务(13998)
- 地方(13058)
- 贸(12022)
- 贸易(12007)
- 易(11565)
- 中国金融(11419)
- 体(11408)
- 机构
- 学院(216801)
- 大学(215433)
- 济(94541)
- 经济(92763)
- 管理(91381)
- 理学(78902)
- 理学院(78226)
- 管理学(77027)
- 管理学院(76608)
- 研究(62923)
- 中国(61135)
- 财(46627)
- 京(42089)
- 财经(37424)
- 中心(35094)
- 经(34202)
- 科学(33931)
- 江(30985)
- 经济学(30754)
- 财经大学(28485)
- 经济学院(28027)
- 农(27892)
- 业大(27889)
- 银(27288)
- 所(27078)
- 融(26291)
- 银行(26191)
- 金融(25792)
- 州(25595)
- 北京(25555)
- 基金
- 项目(153687)
- 科学(124019)
- 研究(115114)
- 基金(114791)
- 家(97890)
- 国家(97086)
- 科学基金(86909)
- 社会(76512)
- 社会科(72935)
- 社会科学(72922)
- 基金项目(61121)
- 省(59919)
- 自然(54991)
- 自然科(53696)
- 自然科学(53681)
- 教育(53008)
- 自然科学基金(52745)
- 划(49139)
- 资助(45332)
- 编号(45052)
- 创(35812)
- 部(34499)
- 成果(34410)
- 重点(34161)
- 创新(33668)
- 国家社会(32907)
- 发(32587)
- 教育部(30898)
- 制(30764)
- 人文(30431)
共检索到318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斌 冀郭冉 楼雯倩 高永峰
本文基于券商IPO收费视角,利用2016―2019年资本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严监管对券商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规》)的实施普遍提高了券商的IPO收费;第二,相较于低声誉券商,高声誉券商表现得更显著;第三,相比于业务数量低增长的券商,《新规》对高增长券商的IPO收费提高作用更显著。究其原因,《新规》的"威慑效应"和"责任增加效应"强化了券商IPO收费定价对券商声誉溢价的敏感性,对券商高质量执业和抑制IPO业务的机会主义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严监管 IPO收费 券商声誉 威慑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楼雯倩 吴斌 张雪莹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19年样本数据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中国大陆在中国香港上市的由内资事务所及国际四大审计的三组公司(H股、红筹股和民营股)作为对照组,采用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严监管与审计质量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严监管的《新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高的惩戒与诉讼风险压力,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强化法律责任与声誉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能够普遍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一步地,相较于小规模事务所,《新规》促进大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改善的效果更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雷 刘婧 胡若兰 胡汉辉
本文将我国于2020年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作为研究区块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试点地区2334家小微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区块链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区块链试点使得企业的融资满足率平均增加了17.0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平均下降了1.77百分点,融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第二,区块链的赋能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和项目中存在异质性,苏州和上海试点的赋能效果强于北京和杭州,在提高融资满足率方面的赋能效果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大区块链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区块链+”数字征信新体系,推动区块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守正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蕾 陈靖 何婧
中央金融强监管政策效果受到高度关注,但补齐地方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性却鲜有提及。文章基于2018年省级地方金融办集中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管局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否促使实体企业“脱虚向实”而回归本源。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办升局”所引起的金融监管强化会显著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去金融化,且主要挤出了其出于逐利性动机而参与的金融活动,这是通过阻隔影子银行逐利渠道和民间金融投资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地,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实体企业“脱虚”后“向实”,促进主业投资,提升主业业绩。此外,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较差、财政分权程度较高、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和银行业竞争度较低的地区。文章初步厘清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效应传导至金融化实体企业的机理路径及经济结果,为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丽 吴乐 王云霞
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金税三期”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金税三期”为代表的税收征管能显著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渠道显示,税收征管通过增加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两个渠道促进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产权性质为民企、产品市场地位低、征管机构为地税机关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时,税收征管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结论在丰富税收征管经济后果和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同时,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税收征管和面对政策变化时企业如何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杨骏 程恩江
中国自2005年试点以民间资本为主要投资者、"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并首次采用"中央—地方"分层监管体制。中央政府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上限,部分省级政府突破这一上限,而部分省份却因受到间接监管导致融资杠杆率接近为0。本文基于2011年全国457家小额贷款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融资杠杆监管对小额贷款公司覆盖率、可持续性和风险行为的影响,将金融分层监管改革视作"准自然实验"以控制融资杠杆率潜在的内生性。研究发现,在当前融资杠杆监管政策下,不存在"覆盖率—可持续性"目标权衡。融资杠杆率越低和未突破融资杠杆率上限的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贷款规模显著较大,农村贷款比例显著较低,经营可持续性和利润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胜蓝 吴一鸣
基于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选取资管新规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显著提高了公司商业信用供给规模。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规模扩大及研发投入增加是资管新规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横截面差异研究显示,对于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较低、市场地位较低、生产耐用品的公司,资管新规对其商业信用供给的提升效应更明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提供较多商业信用的公司,能够收获更高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自身产品市场表现更好。研究结论对于理解金融监管如何稳定金融市场、有序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以及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影子银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本文利用中国城际高铁开通对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动机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高铁开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促使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削弱了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提供商业信用的动机。借助高铁开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3.51%。研究发现,交易量提高是高铁开通减少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水平较高和产品质量保证需求较低的公司,高铁开通导致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更多。本文研究为商业信用供给的产品质量保证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以及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连相坤 张衍真
合规性金融监管的行为模式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分行连相坤,张衍真我国金融监管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为什么在金融监管力度日趋加强的同时,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是什么因素促使金融机构敢于并能够违规经营?人民银行又为什么难以真正做到依法严格监管?基于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