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8)
- 2023(7251)
- 2022(5953)
- 2021(5551)
- 2020(4612)
- 2019(10197)
- 2018(9697)
- 2017(19147)
- 2016(10090)
- 2015(10928)
- 2014(10879)
- 2013(10589)
- 2012(10001)
- 2011(9029)
- 2010(9347)
- 2009(9053)
- 2008(8250)
- 2007(7572)
- 2006(6792)
- 2005(6112)
- 学科
- 济(38412)
- 经济(38251)
- 业(29036)
- 管理(26525)
- 融(25691)
- 金融(25689)
- 企(25443)
- 企业(25443)
- 银(22789)
- 银行(22771)
- 行(22151)
- 中国(18648)
- 方法(17507)
- 数学(13419)
- 财(13419)
- 数学方法(13241)
- 制(11802)
- 中国金融(11120)
- 业经(10928)
- 农(10851)
- 学(10040)
- 理论(9754)
- 务(9552)
- 财务(9531)
- 财务管理(9517)
- 企业财务(9258)
- 地方(9237)
- 农业(7444)
- 体(7211)
- 和(7173)
- 机构
- 大学(143641)
- 学院(142268)
- 济(57808)
- 经济(56535)
- 研究(50697)
- 管理(50354)
- 中国(44112)
- 理学(43410)
- 理学院(42839)
- 管理学(41969)
- 管理学院(41704)
- 科学(30902)
- 财(30293)
- 京(29556)
- 所(26007)
- 农(25829)
- 中心(24847)
- 财经(24353)
- 研究所(23829)
- 经(22111)
- 江(21451)
- 业大(20669)
- 农业(20262)
- 经济学(19447)
- 范(19017)
- 师范(18788)
- 融(18622)
- 财经大学(18488)
- 北京(18351)
- 金融(18304)
- 基金
- 项目(95523)
- 科学(75758)
- 基金(71227)
- 研究(68203)
- 家(62721)
- 国家(62178)
- 科学基金(52895)
- 社会(46293)
- 社会科(42842)
- 社会科学(42822)
- 基金项目(37377)
- 省(36781)
- 自然(33873)
- 自然科(33179)
- 自然科学(33166)
- 自然科学基金(32634)
- 划(31347)
- 教育(31199)
- 资助(29077)
- 编号(26022)
- 成果(22508)
- 重点(22169)
- 部(21583)
- 创(20327)
- 发(20322)
- 性(19807)
- 国家社会(19211)
- 创新(19000)
- 科研(18667)
- 教育部(18621)
共检索到217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瑞莲 徐婷婷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深入和公众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金融的社会属性日益明显。金融既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公共资源,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金融对发展权利、社会稳定、代际公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经济的金融化凸现了金融在社会和谐中的价值指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谢娟
教育大数据是由数据主体、数据客体、教育活动和教育数据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具体表征为主观上的自我保护需要和客观上的社会保障需要,明确伦理诉求是治理伦理风险的前提条件。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是数据主体和数据客体等结构要素对伦理价值的共同追求,即数据主体以"有用无害"为表征的内生性诉求,数据主体以"责任担当"为表征的外发性诉求,数据客体以"数据权利"为表征的内生性诉求,数据客体以"制度保障"为表征的外发性诉求。四个方面的内涵表征相互关联,形成从低到高的伦理诉求层级。教育大数据伦理诉求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教育大数据伦理共同体的建立和维系,即以伦理精神共同体促进共识性伦理信念的形成,以伦理交往共同体打破沟通壁垒、明确责任担当,以行业规范共同体实现数据权利的制度保障,以伦理文化共同体增强大数据技术与教育人文的共通。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伦理共同体 伦理诉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庆成 莫蕾钰
运用道德领导的方式引领学术型公共组织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实体。确立多方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将潜在的伦理冲突的风险最小化。引入专门人才从事专业性极强的高校筹资事业,服务于"双一流"建设。据中国校友会网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总额突破230亿元,突显高校筹资的巨大潜力。高校这一组织的学术性与公共性要求筹资行为必须与其责任、使命和社会形象契合,亦即高校筹资应接受基本伦理准则和共识的调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天源 薄存旭
当前,高校社会服务伦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对导引精神的偏执动摇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取向;对预期目标的盲视拓深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偏差;对服务对象的偏好影响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基调。因此,确定良好伦理秩序,不但有利于呼唤高校文化自觉,解除高校功利性发展困境,而且还可以合理确定高校社会服务的角色,并正视教育服务的能力限度。
关键词:
高校 社会服务 伦理取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平
"金融",是指金钱(资金)的融通,"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金融伦理",就是指在金融活动的人际关系中所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这里涉及的"人",包括出资人、融资者、以及他们的中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金钱是一个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没有它便不能交易,不能买吃的穿的用的,也便无法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啥别没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一分钱都会蹩死英雄汉"。在现实生活中,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爱玲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伦理关怀的缺失,使得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伦理学的视角来透视合作学习使得我们更接近于一种哲学的方式来反省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其中,教育的伦理品性是合作学习伦理探究的着眼点;学习的本真含义是合作学习伦理探究的契入点;人是目的则是合作学习伦理探究的落脚点。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伦理 道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廖婧茜
从八次课程改革的经验来看,课程改革经常从轰轰烈烈走向步履维艰,这不仅昭示着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也凸显着课程改革存在结构和规则方面的缺陷。要深刻理解这些矛盾,首先要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剖析。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对课程改革进行解构和分析,课程改革本质上是权力、制度、秩序破除和再造的博弈过程,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存在权力失约、制度失衡、秩序失范等伦理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做到:优化课程改革的权力配置,彰显课程改革权力的民主与正义;凝结想象的课程发展共识,追求课程改革制度的公平与公正;明晰行政介入的界限范围,维护课程改革秩序的自由与和谐。以上这些应成为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伦理诉求 权力 制度 秩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瑞莲 邓学衷
金融伦理是金融效率的道德支持。提升金融道德水准,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针对我国金融发展中的伦理冲突与矛盾,必须加快道德水准的演进,提升金融发展的伦理环境,使金融交易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契约人的现实价值观。
关键词:
金融伦理 金融效率 进化博弈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寒迪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了金融伦理缺失问题,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金融市场伦理缺失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根源之后,指出了金融市场伦理构建途径在于对金融市场的从业者进行必要的"责任"伦理文化教育;调动金融市场的责任主体自觉自愿地参与责任伦理的建设,变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发挥政府和监管者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营造金融市场的伦理文化,做到"文化管人";将伦理投资产品理念引入金融产品开发的视野;加强金融机构伦理规范化整合。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伦理缺失 伦理构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艳
从证券市场实践的结果来看,主流经济学所倡导的没有伦理思考,只是追求经济单位自身利益最大化,并用来推导经济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受到了市场本身的严重挑战。从证券市场金融伦理冲突与矛盾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伦理已经不仅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行为是否合情合理,而且还直接关系证券市场的核心问题即公平与效率,忽视其存在,将会导致市场的公信力下降,最终影响金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证券市场的高效运行。所以就证券市场而言,法制与道德的建设均不可偏废。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金融伦理 公平与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济性和人民性中再次得到调解。
关键词:
金融伦理 金融实践 金融异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宗民
金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金融天然追逐效率、忽视公平,进而造成金融排斥,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普惠金融的提出就是要落实人人享有基本金融服务的权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正因如此,普惠金融作为一个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体系必然存在着与之不同的伦理基础。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基于对其伦理基础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分析了普惠金融的伦理基础及其基本的实践原则,进而阐述发展普惠金融的道德必要性。只有充分认识普惠金融的这些道德义务和伦理追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业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着力增强人民福祉、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金融伦理 非自利 平等原则 优先原则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兵有 范益民 吴臣辉
佤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培育的民族,在佤族人际伦理、群己伦理、族际伦理、国家伦理等伦理生态中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伦理精神。这些社会伦理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民族地区平安社会建设、提升边疆治理水平、促进平安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佤族 社会伦理 精神 现代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辉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单玉华
在世界金融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公平性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金融活动的公平问题亦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对中国金融公平性的关注,不只是对金融活动的伦理关注,也是对金融活动自身完善性的表现。在中国现代金融建设中,如何体现金融活动的公平性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金融 公平 伦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