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2)
2023(5090)
2022(3771)
2021(3529)
2020(2869)
2019(6657)
2018(6286)
2017(12533)
2016(6179)
2015(7130)
2014(6970)
2013(6817)
2012(6090)
2011(5313)
2010(5833)
2009(5778)
2008(4639)
2007(4153)
2006(3840)
2005(3573)
作者
(16175)
(12986)
(12757)
(12521)
(8180)
(6169)
(5921)
(5131)
(4908)
(4809)
(4446)
(4435)
(4171)
(4162)
(4110)
(4038)
(3899)
(3777)
(3722)
(3701)
(3332)
(3170)
(3044)
(3020)
(2989)
(2975)
(2944)
(2921)
(2641)
(2566)
学科
(24628)
金融(24627)
(21855)
银行(21854)
(21284)
(20270)
经济(20243)
(19326)
管理(17428)
(16685)
企业(16685)
中国(15299)
中国金融(10897)
(9151)
(8633)
地方(7189)
业经(6898)
(6820)
(6631)
财务(6611)
财务管理(6601)
方法(6467)
企业财务(6308)
理论(5983)
数学(5415)
(5374)
数学方法(5355)
农业(4938)
(4777)
贸易(4766)
机构
学院(81407)
大学(78066)
(33150)
经济(32269)
管理(29436)
中国(27427)
理学(24382)
理学院(24177)
研究(24002)
管理学(23812)
管理学院(23687)
(18210)
(15981)
(15622)
银行(15450)
(14534)
(14477)
中心(14422)
金融(14180)
财经(14021)
(12676)
(12623)
人民(12234)
科学(12076)
(11318)
国人(11162)
经济学(11152)
中国人(11112)
(11050)
中国人民(10989)
基金
项目(49929)
研究(40570)
科学(38609)
基金(34191)
(28465)
国家(28182)
社会(25089)
科学基金(24506)
社会科(23917)
社会科学(23909)
(20845)
教育(18817)
编号(17953)
基金项目(17730)
(16522)
成果(14944)
资助(14127)
自然(13819)
自然科(13522)
自然科学(13521)
自然科学基金(13273)
课题(12539)
(11794)
(11749)
重点(11458)
项目编号(11311)
(11077)
创新(10959)
(10868)
(10722)
期刊
(36765)
经济(36765)
(27414)
金融(27414)
研究(26483)
中国(19369)
(14862)
教育(11666)
管理(11470)
(10264)
学报(8831)
科学(8374)
技术(7786)
大学(7449)
财经(7221)
学学(6920)
业经(6407)
(6137)
经济研究(6095)
农业(5970)
理论(5007)
中国金融(4878)
实践(4551)
(4551)
职业(4418)
财会(4101)
问题(4054)
商业(4018)
(3747)
论坛(3747)
共检索到133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剑锋  
目前,国内金融学界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传统金融的信用范式,二是从西方引进的资源跨时空配置或风险分担范式。新古典金融经常提及的跨时空配置,其实是金融的功能,而并非对金融定义的正面回答。相较之下,传统金融则直接论述了金融的定义,将其界定为信用。然而,信用却是个描述性词汇,相对缺乏微观理论层面的分析抓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本文将市场条件下人类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归纳为自给自足、师生直接交易与大学教育3种,并且追问"师生直接交易就能够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为什么还需要大学",从而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到大学的本质、大学与学生、教师、校长和行政人员的合约安排及其在非营利体制下变化的分析,获得了如下认识:一是作为一个中心签约人,在纯粹的市场条件下大学本质上是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契约组织;二是大学与学生签订的是一种有关知识交易的不完全市场合约,合约的履行要求大学对学生拥有剩余控制权;三是大学与教师这种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的是要素市场合约,终身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丽  蔡纬国  
本文从物流金融的含义和功能出发,根据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分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确立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其要义是重建金融学的哲学基础。本文认为,任何金融制度都具有存在的内生合理性,在考察金融制度绩效时,不能只看单个制度要素是否有效,而要看它们组合起来是否有效。与新古典金融学不同,制度金融分析认定金融制度是一个有机结构。若与特定的制度条件不相匹配,再理想的金融体系设计都难以产生良好的金融资源配置绩效。有别于新古典金融学对个体主义还原论准则的推崇,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强调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加总逻辑以及掩藏其中的"涌现"特征。制度金融分析试图用"公均衡"超越或者替代新古典金融学竭力捍卫的"私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杰  
任何一个国家的本土经济金融变迁故事中都蕴藏着丰厚的理论矿藏,不能简单套用既有模型,客观评价中国金融改革绩效需要全新的分析范式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过程,是由一系列或浓或淡或绚或素的真实金融故事"勾画皴染"而成的历史长卷。这些金融故事,有的不乏惊险传奇色彩,有的又充满离经叛道意味。主流范式的捍卫者自然会蔑视这些故事,他们或视而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本文通过对"范式"、"社会科学范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将"金融研究范式"定义为金融研究活动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价值判断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凡二百年金融研究范式的变迁进行了详尽探讨,即对维新时期、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金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判断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以为洞悉、把握金融学科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全球经济重心重新东移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挑战主流经济金融学的至尊地位,使得人们对一种更具解释力的分析范式充满期待。主流学者凭借"无机"哲学观,固执地捍卫着单凭市场之力便可达成均衡的理想境界。未料,货币因素从一开始就撕裂了主流框架,使得几代学者相继充当"裱糊匠",勉强维系了一个排斥货币因素的货币金融分析范式。本文试图依托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通过重新引入货币因素特别是金融权利要素构建货币金融分析的新范式。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重建金融分析新范式的必要条件(经济崛起)正在具备,但充分条件(哲学基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师树兴  
价值判断和价格形成机制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前景理论、噪音交易和有限套利为特征的新的金融学分析范式正在兴起,然而以行为金融学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还处在描述性研究阶段,行为金融学在规范化的进程中可能需要借助新的工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兰兰  
本文以金融深化理论及新中介功能观为基础,分析了金融体系的市场与中介功能,提出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应发挥市场与中介互补范式的作用,构建市场与中介共同发展的金融中介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珺  朱启贵  
家庭金融是指家庭运用金融工具达到其目标的活动。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要求,使得家庭金融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评述了家庭金融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家庭金融的研究范式,认为需要在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两维坐标中,在家庭、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三个层面的经济系统中进行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闫章秀  高锁平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和竞争并存,垄断程度下降,竞争趋于激烈;其市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性;产权相对明晰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有更高的绩效,农业银行的绩效受区域经济的影响较大,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提升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德平  张俊岩  
农村金融现有的机构范式和功能范式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进步性,但存在缺陷,难以科学分析、指导农村金融的理论和实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决定了农村金融范式面临转换需要,这要求我们深刻认识经济金融发展规律,构建农村金融需求导向的结构、宏观、长期视角的新范式,为农村金融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本文通过对"范式"、"社会科学范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将"金融研究范式"定义为金融研究活动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价值判断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凡二百年金融研究范式的变迁进行了详尽探讨,即对维新时期、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金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判断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以为洞悉、把握金融学科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的"技术-金融"范式,文章从金融创新动力内核、运行内核、价值内核三个层面构建金融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指数,并与典型国家比较得出中国金融创新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动力内核中的企业注册审核执行效率不足;运行内核中法律法规、征信系统存在漏洞且金融服务渠道依赖于银行部门,较为单一;价值内核中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以上分析为解决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