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3661)
- 2022(11438)
- 2021(10544)
- 2020(8916)
- 2019(20465)
- 2018(19729)
- 2017(39413)
- 2016(20466)
- 2015(22948)
- 2014(22713)
- 2013(22367)
- 2012(20525)
- 2011(18248)
- 2010(18289)
- 2009(17368)
- 2008(16140)
- 2007(14009)
- 2006(12354)
- 2005(11020)
- 学科
- 济(85251)
- 经济(85169)
- 管理(64012)
- 业(60597)
- 企(49342)
- 企业(49342)
- 方法(44552)
- 数学(40726)
- 数学方法(40362)
- 银(34504)
- 银行(34358)
- 行(32741)
- 融(31410)
- 金融(31409)
- 中国(29146)
- 财(26322)
- 制(24713)
- 农(22552)
- 环境(18876)
- 业经(18214)
- 务(17970)
- 财务(17925)
- 财务管理(17891)
- 企业财务(17174)
- 贸(17087)
- 贸易(17068)
- 地方(16934)
- 易(16571)
- 农业(15331)
- 度(13699)
- 机构
- 学院(285318)
- 大学(284638)
- 济(126536)
- 经济(124159)
- 管理(116897)
- 理学(101101)
- 理学院(100231)
- 管理学(98903)
- 管理学院(98388)
- 研究(86283)
- 中国(80454)
- 财(62452)
- 京(57526)
- 财经(50604)
- 科学(46559)
- 经(46117)
- 中心(44565)
- 经济学(41133)
- 江(40567)
- 所(39507)
- 农(38867)
- 财经大学(38210)
- 经济学院(37686)
- 业大(36533)
- 北京(36034)
- 研究所(35557)
- 银(34983)
- 银行(33584)
- 州(33502)
- 融(33061)
- 基金
- 项目(191260)
- 科学(153303)
- 研究(143015)
- 基金(142880)
- 家(121544)
- 国家(120603)
- 科学基金(106380)
- 社会(94954)
- 社会科(90534)
- 社会科学(90512)
- 基金项目(75460)
- 省(72991)
- 自然(66540)
- 教育(65639)
- 自然科(64932)
- 自然科学(64919)
- 自然科学基金(63778)
- 划(61042)
- 资助(58991)
- 编号(57191)
- 成果(44804)
- 部(44035)
- 重点(42629)
- 发(41318)
- 国家社会(40570)
- 创(40503)
- 教育部(39000)
- 人文(38343)
- 课题(37936)
- 创新(37931)
- 期刊
- 济(126695)
- 经济(126695)
- 研究(85819)
- 融(54373)
- 金融(54373)
- 中国(48546)
- 财(47869)
- 管理(41326)
- 学报(34764)
- 科学(34007)
- 农(33340)
- 大学(28523)
- 学学(27210)
- 财经(25438)
- 技术(23854)
- 教育(22400)
- 经(21602)
- 经济研究(21141)
- 业经(21103)
- 农业(20789)
- 问题(17494)
- 理论(16343)
- 贸(14888)
- 实践(14866)
- 践(14866)
- 统计(14749)
- 商业(14179)
- 技术经济(13487)
- 策(13472)
- 国际(13113)
共检索到421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敏 谢露 马黎珺
本文采用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抑制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也有助于减少银行出于盈余管理目的所计提的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为了更好地考察金融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影响,我们进一步剔除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仅考虑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丰富了金融生态环境的银行治理效应及商业银行盈余质量方面的文献,为我国在金融体制转型背景下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露 王欣 张敏
本文运用2002-2014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区域竞争程度对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区域竞争程度越高,银行的盈余质量水平越低。进一步,从银行规模和上市情况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以及非上市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区域竞争对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负向影响在由小所进行审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银行竞争的经济后果等方面的文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认识。
关键词:
银行竞争 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雯 谢露 张敏
本文运用2005—2009年间的172个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从关联贷款角度实证研究了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对商业银行审计师选择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向大股东发放的关联贷款规模越大,越倾向于聘请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表明大股东为了更便捷地获得关联贷款,会对银行的审计师选择施加影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关联贷款对审计师选择的上述影响在民营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银行所在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关联贷款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越显著。本文为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动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从审计师选择角度拓展了商业银行大股东掏空的实现机制问题,丰富了审计师...
关键词:
关联贷款 审计师选择 商业银行 政府干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敏 刘颛 张雯
本文运用2005~2009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从关联贷款角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对商业银行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银行发放的关联贷款规模逐渐上升,这种正相关关系被大幅度弱化;同时,关联贷款规模越大,银行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越高;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结果只在内资控股银行中存在,而在外资控股银行中不存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为了更便捷地获得更多的关联贷款,会降低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容许他们进行更多的在职消费作为补偿。本文为商业银行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对银行薪酬契约的"塑...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高管激励 关联贷款 公司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金锁 胡焱鑫
关于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金融管制与高管薪酬机制两个方面。因为有金融管制,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的作用非常有限,内部治理机制是其核心(潘敏,2006)。至于商业银行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恒光 张龙平
以2001~201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角度,以异常贷款损失拨备作为审计独立性的代理变量,以未预期费用作为经济依赖的代理变量,验证了审计师在银行业的经济依赖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审计费用、总费用和非审计费用率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没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非审计费用则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审计师在为上市商业银行提供业务过程中,过高的经济依赖,促使其接受了客户的盈余管理偏好,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
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 异常贷款损失拨备 未预期费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文莉 宋佳
本文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关键高管与普通高管在决策力、执行力、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和女性独立董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讨关键女性高管和女性独立董事对女性高管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总体来看,女性高管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在银行公司治理中风险厌恶、谨慎、道德要求高的优势,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二是女性关键高管由于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力较大,因而能够显著增强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三是女性独立董事在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占比提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文莉 宋佳
本文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关键高管与普通高管在决策力、执行力、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和女性独立董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讨关键女性高管和女性独立董事对女性高管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总体来看,女性高管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在银行公司治理中风险厌恶、谨慎、道德要求高的优势,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二是女性关键高管由于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力较大,因而能够显著增强女性高管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三是女性独立董事在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占比提高,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弱化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为此,要引导商业银行完善人才培养和内部晋升机制,重视对女性员工的培养,提拔优秀女性员工充实到商业银行管理层,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团队结构;要强化女性高管人员在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中占比的外部监管约束,引导商业银行选拔更多的优秀女性管理人员担任关键高管职务;要引导商业银行提高董事会中女性独立董事的比重,优化董事组成的性别结构,发挥女性独立董事的影响力,遏制盈余管理、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昊
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多家银行陷入困境乃至破产,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2008年2月~2011年2月间,美国倒闭的银行已达344家。虽然银行倒闭原因众多,但归根结底是利润下降造成的,即使在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商业银行的生存之本仍然依赖于传统存贷业务所获得的净利息收入。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指标是利差率(NIM),即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差与盈利资产或总资产之比,这是评价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动员和配置资源效率的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永海 章涛
金融创新会提高银行风险,而高质量审计能有效抑制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与非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质量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呈正比,即银行金融创新程度越高,其承受的风险越大;相比于"非四大"审计,国际"四大"审计对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就国内事务所而言,排名靠前的"十大"其抑制效应弱于"非十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控制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盈余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常用工具,但其风险效应存在被夸大的现象。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就盈余管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能够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并且该影响在股份制银行、高资本质量银行和信贷收缩期银行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降低影子银行规模和提升银行竞争度来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先航 刘舒 曹廷求
本文将对外部审计的研究扩展至银行业,验证了外部审计在银行中的有效性。利用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样本,本文从本异地的视角检验外部审计对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本地所,由异地所审计银行的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较低,且距离本地越远,降低程度越大。从审计机构变更的动态视角检验表明,相对于变更前,距离变得更远的事务所更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最后,本文证实了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即外部审计是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的方式抑制不良贷款。
关键词:
外部审计 代理成本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万伦来 王文一
基于20092015年我国9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测算Lerner指数来度量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运用似无相关回归(SUR)的研究方法实证考察在竞争驱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程度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时降低了净利差水平,这种影响效果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银行经营模式的思考。本文基于我国97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了银行经营活动和融资策略之间的关联,并系统验证了两者分别对银行风险和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利息业务的开展与融资渠道的拓宽都未起到显著提升利润、分散风险的效果。这个结论虽然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非利息业务的动机较弱,并且仍然高度依赖存款融资,因此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
关键词:
经营活动 融资策略 利润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国ST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借款、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借款、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新会计准则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基于债务契约的银行监督有效吗?——来自盈余管理视角的经验证据
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吗?——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自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