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8)
- 2023(17128)
- 2022(14612)
- 2021(13613)
- 2020(11487)
- 2019(26484)
- 2018(25852)
- 2017(50608)
- 2016(26837)
- 2015(30046)
- 2014(29589)
- 2013(29110)
- 2012(26527)
- 2011(23635)
- 2010(23625)
- 2009(22084)
- 2008(20656)
- 2007(17873)
- 2006(15566)
- 2005(13638)
- 学科
- 济(105221)
- 经济(105111)
- 管理(84257)
- 业(80401)
- 企(69381)
- 企业(69381)
- 方法(53951)
- 数学(47736)
- 数学方法(47183)
- 财(32664)
- 中国(30255)
- 融(29775)
- 金融(29773)
- 银(27937)
- 银行(27900)
- 农(26750)
- 行(26721)
- 业经(23842)
- 务(23813)
- 财务(23741)
- 财务管理(23698)
- 企业财务(22732)
- 制(22726)
- 环境(22628)
- 地方(21852)
- 学(21572)
- 贸(18381)
- 贸易(18366)
- 农业(18361)
- 易(17847)
- 机构
- 大学(372728)
- 学院(371995)
- 管理(152412)
- 济(149936)
- 经济(146819)
- 理学(133016)
- 理学院(131695)
- 管理学(129446)
- 管理学院(128791)
- 研究(116094)
- 中国(95662)
- 京(77184)
- 财(71150)
- 科学(70472)
- 财经(58326)
- 中心(56488)
- 农(56415)
- 所(55945)
- 业大(54255)
- 经(53259)
- 江(52297)
- 研究所(51037)
- 北京(48256)
- 经济学(46287)
- 范(45546)
- 师范(45082)
- 财经大学(44051)
- 农业(44021)
- 州(43475)
- 院(42695)
- 基金
- 项目(261017)
- 科学(206612)
- 基金(192203)
- 研究(189286)
- 家(166426)
- 国家(165086)
- 科学基金(144247)
- 社会(121051)
- 社会科(115053)
- 社会科学(115022)
- 基金项目(102397)
- 省(101060)
- 自然(94893)
- 自然科(92688)
- 自然科学(92667)
- 自然科学基金(91017)
- 教育(86774)
- 划(84789)
- 资助(79929)
- 编号(76189)
- 成果(59485)
- 重点(57860)
- 部(57821)
- 创(54552)
- 发(54492)
- 课题(50904)
- 创新(50871)
- 科研(50610)
- 教育部(50239)
- 国家社会(50185)
- 期刊
- 济(152318)
- 经济(152318)
- 研究(105182)
- 中国(64081)
- 学报(56693)
- 财(56344)
- 管理(53983)
- 科学(51707)
- 融(49886)
- 金融(49886)
- 农(49305)
- 大学(43813)
- 学学(41730)
- 教育(33712)
- 农业(32830)
- 技术(31196)
- 财经(28547)
- 业经(24953)
- 经济研究(24265)
- 经(24145)
- 问题(19648)
- 理论(19247)
- 实践(17675)
- 践(17675)
- 技术经济(17279)
- 财会(17081)
- 科技(16903)
- 统计(16806)
- 业(16796)
- 图书(16710)
共检索到53222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于靖 罗韵轩
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且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声誉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替代信息传递机制,可成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绿色声誉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及信贷限期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声誉较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增借款,并且长期借款占比更高;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之后,非重污染企业获得的新增借款和长期借款占比逐步赶上以至超过重污染企业;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绿色声誉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改善融资期限结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由此可见,我国实施绿色金融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果。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政策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要推动企业有效提升绿色声誉,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执行绿色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及各类环境保护组织的监督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于靖 罗韵轩
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且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声誉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替代信息传递机制,可成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绿色声誉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及信贷限期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声誉较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增借款,并且长期借款占比更高;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之后,非重污染企业获得的新增借款和长期借款占比逐步赶上以至超过重污染企业;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绿色声誉在增强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保辉
基于我国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等背景下,选取2011—2017年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为样本,探讨了绿色信贷、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绿色信贷政策和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从信贷规模和利率上约束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达到绿色信贷要求或环保标准,也使落后企业进行重组或压降市场份额甚至退出市场;而重污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程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同时重污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程度能有效减弱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也表明绿色信贷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和到位,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最后从政府调控实现短期与长期目标均衡、企业内部管理与融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分类有效落实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债务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倪娟 孔令文
环境信息披露是银行评估企业或项目环境风险的重要信息来源,尤其是在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已经成为银行借款契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2012-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考察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信息对银行信贷决策及债务融资成本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并且债务融资成本较低。因此,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永强 赵良凯 杨华悦 唐国琼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空气污染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采用2014—2018年中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第一,空气污染显著提高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量,但只是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第二,空气污染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有官员晋升省份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三,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压力是空气污染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第四,绿色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排污费;第五,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拓展了空气污染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文献,也厘清了空气污染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志坚 姚维玲 王雪颖
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及我国环境规制的增强,引致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但现有研究对企业环境绩效与银行信贷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此,以2012~2018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环境绩效对信贷融资能力的影响及具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环境绩效有助于提升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具体表现为更多的新增贷款、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长的贷款期限,以及更低的抵押担保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环境绩效与信贷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主要集中在强环境规制地区,并且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受环境绩效的影响更大。同时,债务违约风险及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在环境绩效影响企业信贷融资能力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连莉莉
在"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从而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正式实施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发现重污染企业的有息债务融资和长期负债均显著下降且高排放地区国有大型企业的降幅最大,同时,国有、大型重污染企业的新增投资显著减少,另外,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上升且经营绩效大幅下滑,表明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和投资抑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力推动绿色信贷、不断完善绿色融资、切实引导资金流向资源技术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曾爱民 李博
本文实证检验了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而且政府治理、经济基础、金融发展以及制度文化等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四个要素都发挥了积极影响。(2)相比而言,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面临着显著更高的融资约束程度,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有效缓解这两类企业的融资约束。(3)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在于,它推动融资约束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来纾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增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刘雅其 张维
加强企业党组建设是当前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以2013-2020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党组织参与董事会、高管层治理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负向调节两者之间关系;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性。研究提出如下管理启示:健全党组织建设,提高领导层政策执行力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完善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创新价值观,降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委托代理风险;正视党组织参与治理局限性,发挥党组织嵌入与环境规制的协同治理效应。
关键词:
党组织参与治理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雪松 安晓冉 侯语珂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构建实验样本,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TFP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形成的融资约束抑制了TFP的提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大于投资价值和研发投入对TFP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绿色信贷对我国重污染企业TFP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特别是加强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融资支持,通过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企业TFP。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代文 董一楠
本文以2014年A股重污染行业91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债权融资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与投资不足、投资过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即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债权融资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投资不足,但对投资过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债权融资 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翟华云 高蔚然
本文以2009—2020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管理层短视主义对二者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够促进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管理层短视主义,进而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加能够促进企业进行高质量的实质性绿色创新行为,并且内部控制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地处法律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绿色创新 管理层短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是防治污染的有效手段,如何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值得深思的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影响效应传导渠道与异质性特征的相关假说,进而选取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对绿色信贷如何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进行了实证检验。绿色信贷能够显著促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融资约束和环境绩效渠道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产生影响。本文还印证了企业所有制性质、媒体压力以及区域制度环境等因素能够有效调节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效应的事实。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提升防治污染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凤 汲昌霖
本文将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到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考察中,基于山东省的经验,实证检验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生态环境及其下属维度发展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促进企业发展;(2)金融生态环境会对政治关联产生"声誉替代效应",当金融生态环境指数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企业建立政治关联会得不偿失。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现阶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及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双重目标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颖 吴桐
我国自2007年开始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发展至今已有十余载,其是否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值得探讨。从信贷层面限制"两高"产业发展,提高信贷融资成本率,有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分析2003~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目前的绿色信贷政策效果不明显,"两高"企业依然可获得较便宜的信贷资金。为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政府应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应树立"绿色银行"的长远发展目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 融资成本 双重差分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信贷决策——来自我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股东环境积极主义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披露、环境税和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调查与分析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来自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声誉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吗?——基于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信贷政策能否改善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基于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
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