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1)
2023(9848)
2022(7473)
2021(6577)
2020(5294)
2019(11721)
2018(11508)
2017(21963)
2016(11581)
2015(13018)
2014(12979)
2013(12452)
2012(11042)
2011(9935)
2010(10360)
2009(9955)
2008(8898)
2007(8186)
2006(7570)
2005(6736)
作者
(33030)
(27407)
(27264)
(25976)
(17044)
(12996)
(12427)
(10640)
(10523)
(9796)
(9346)
(9262)
(8803)
(8718)
(8597)
(8527)
(7916)
(7855)
(7811)
(7682)
(6966)
(6808)
(6621)
(6363)
(6278)
(6201)
(6094)
(6088)
(5604)
(5499)
学科
(48342)
经济(48300)
管理(32604)
(31103)
(25390)
金融(25389)
(25073)
企业(25073)
中国(23844)
(22970)
银行(22954)
(22301)
(16777)
方法(16034)
地方(15975)
业经(14105)
数学(13689)
数学方法(13559)
(13191)
(12835)
农业(11471)
中国金融(11058)
环境(10888)
(9524)
(9487)
(8578)
理论(8461)
(8239)
财务(8201)
财务管理(8190)
机构
学院(158824)
大学(156018)
(63996)
经济(62392)
管理(56538)
研究(55993)
中国(49143)
理学(47635)
理学院(47057)
管理学(46020)
管理学院(45774)
科学(33913)
(33428)
(31003)
中心(28054)
(27588)
(27469)
(25628)
研究所(25004)
财经(24098)
业大(22719)
(21923)
(21822)
师范(21706)
(21244)
北京(21183)
农业(20829)
(20701)
经济学(20450)
(18978)
基金
项目(106316)
科学(83728)
研究(79743)
基金(75427)
(65755)
国家(65159)
科学基金(55913)
社会(51478)
社会科(48760)
社会科学(48747)
(43648)
基金项目(40121)
教育(35578)
(35540)
自然(34259)
自然科(33371)
自然科学(33364)
自然科学基金(32756)
编号(32269)
资助(29457)
成果(25903)
(24909)
重点(24854)
课题(23594)
(22520)
(22161)
国家社会(21439)
创新(21079)
发展(20374)
(20050)
期刊
(76289)
经济(76289)
研究(47971)
中国(37837)
(31067)
金融(31067)
(26728)
学报(23791)
(23082)
科学(22430)
管理(21155)
教育(19057)
大学(18478)
学学(17300)
农业(17257)
技术(13827)
业经(13372)
财经(11798)
经济研究(11248)
(10164)
问题(9818)
(8820)
资源(8712)
现代(7595)
图书(7523)
(7359)
理论(7242)
(6971)
科技(6959)
商业(6818)
共检索到252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赤  毛宁  
文章通过建立金融生态指标体系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金融生态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水平和发展匹配程度进行测算,并且采用Moran指数散点图探讨金融生态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金融生态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高度的耦合性,且协调度自2008—2017年逐步提升;金融生态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并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两极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至西阶梯式降低的较稳定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瑜  汪淑梅  
为探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间耦合协调关系,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西省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及金融发展各子系统均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协调性水平还不够高;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度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金融发展状况;城镇化与金融效率的协调度提升成效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媛媛  李瑞晶  金浩  
新型城镇化的金融生态支持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金融生态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0省、市、自治区的均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门限模型,对金融生态系统耦合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系统耦合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会发挥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升作用,并且随着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增加,这种正向提升作用有所增强。最后,针对金融生态耦合程度处在不同区制的省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综合提升金融生态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杭芳  
揭示中国省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熵权法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2000—2014年耦合度,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升高,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较小,但总体而言,2000—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趋于下降;就空间分布而言,2014年中国北部及西南地区仍呈现极度耦合态势,中部省份高度耦合,沿海省份呈现中度耦合态势,而北京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呈现出低度耦合的状态,整体呈现条带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杭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玲  智慧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设计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预测区间测算模型,得到耦合协调度预测区间及其概率,以预测区间的下限为推算依据构建时间序列,得到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值。以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统计数据为实证研究,得到长江经济带整体达到高度协调的时间和11个省市的空间演化,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美玉  叶云鹏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研究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发展状态。结果显示: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绿色金融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度发展较平稳,处于拮抗阶段,西部地区耦合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由中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轻度失调阶段。地区差异方面呈现东部最大、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地区较小的状态。总的来说,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黄光球  张静晓  李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覆被和土地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找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对国土资源的影响。以耦合关系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和国土自然生态基础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化评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土资源生态基础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以期促进中国城镇化与国土自然生态基础良性互动发展,从而建立起中国城镇化与国土自然生态基础相互作用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国土自然生态基础耦合关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2002-2006年、2006-2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霞  
以典型的干旱地区新疆为例,用熵值法计算1996—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各要素的权重,运用熵增定律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现出非平稳的波浪形上升过程,耦合模式以磨合、拮抗型为主,显示出城镇化推进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且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但恶化加剧的幅度却在不断缩小,趋于稳定。从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要素流"角度进行剖析,提出适合新疆城镇化生态发展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