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7)
- 2023(13916)
- 2022(11268)
- 2021(10416)
- 2020(8800)
- 2019(19441)
- 2018(18878)
- 2017(35699)
- 2016(18591)
- 2015(20929)
- 2014(20018)
- 2013(19965)
- 2012(18134)
- 2011(16321)
- 2010(16657)
- 2009(15956)
- 2008(15345)
- 2007(13821)
- 2006(12296)
- 2005(11542)
- 学科
- 济(85920)
- 经济(85837)
- 业(85079)
- 企(78526)
- 企业(78526)
- 管理(71606)
- 方法(35061)
- 业经(30805)
- 中国(29556)
- 财(27062)
- 数学(26703)
- 农(26660)
- 融(26585)
- 金融(26585)
- 数学方法(26552)
- 银(24481)
- 银行(24464)
- 行(23802)
- 技术(22990)
- 务(20371)
- 财务(20343)
- 财务管理(20328)
- 制(20207)
- 农业(19502)
- 企业财务(19284)
- 划(16929)
- 贸(16904)
- 贸易(16885)
- 易(16563)
- 理论(16261)
- 机构
- 学院(267652)
- 大学(260695)
- 济(126264)
- 经济(124271)
- 管理(108523)
- 理学(92306)
- 理学院(91463)
- 管理学(90570)
- 管理学院(90059)
- 研究(89665)
- 中国(78804)
- 财(56967)
- 京(55042)
- 科学(48632)
- 财经(45162)
- 所(43587)
- 中心(42031)
- 经(41225)
- 江(40161)
- 农(39822)
- 经济学(39497)
- 研究所(39101)
- 经济学院(35715)
- 北京(35425)
- 业大(33859)
- 财经大学(33415)
- 院(32131)
- 州(32006)
- 商学(31824)
- 商学院(31548)
- 基金
- 项目(171431)
- 科学(138872)
- 研究(131399)
- 基金(127192)
- 家(109053)
- 国家(108111)
- 科学基金(95154)
- 社会(88484)
- 社会科(84295)
- 社会科学(84278)
- 基金项目(66657)
- 省(66527)
- 教育(57760)
- 自然(57533)
- 自然科(56231)
- 自然科学(56221)
- 自然科学基金(55340)
- 划(54233)
- 编号(50787)
- 资助(50538)
- 创(42861)
- 成果(39254)
- 创新(39108)
- 部(38996)
- 发(38901)
- 重点(38786)
- 业(38365)
- 国家社会(38195)
- 制(35219)
- 课题(35050)
- 期刊
- 济(142773)
- 经济(142773)
- 研究(83367)
- 中国(57098)
- 管理(47643)
- 财(47037)
- 融(38379)
- 金融(38379)
- 农(37476)
- 科学(34973)
- 学报(31292)
- 技术(27193)
- 农业(25698)
- 大学(25469)
- 学学(24295)
- 教育(23868)
- 业经(23677)
- 财经(23598)
- 经济研究(23271)
- 经(20650)
- 问题(17817)
- 技术经济(17741)
- 业(17375)
- 贸(16178)
- 世界(15688)
- 国际(14810)
- 科技(14126)
- 现代(13833)
- 财会(12406)
- 商业(12232)
共检索到419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晓辉 王青 冯宗宪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区200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运用单向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与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考虑了主要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再次支持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区微观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市场激励,并在对技术创新的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合力作用下,最终达到提升一个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张在群 孙思思
本文选取2006~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结果,提出了一种分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的分类矩阵,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行业角度揭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俊杰 和军
运用DEA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采用截面数据与纵向数据,对全国30个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要素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其中,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与企业办研发机构数这两方面投入浪费最为严重。从动态角度看,在2005年到2015年间,技术引进、改造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各地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广斌 陈景沛
文章选取反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的指标,以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西藏除外)2003—2012年部分年份数据为样本,利用熵值赋权法对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工业竞争力综合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投入是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开展的普遍程度是次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产出和政府支持对于西部地区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官建成 马宁
本文以企业能力论为基础,利用213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与企业出口能力的加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我国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对出口比率的影响不明显,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有能力进行出口;另外,劳动生产率对出口也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还发现,核心创新能力的单独作用并不能促进出口能力的持续增长,而辅助创新能力则使企业获取持续国际竞争力成为可能。
关键词:
企业出口 技术创新能力 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 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玲 周德群
针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问题,分析现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的优缺点;在传统ELECTRE方法和模糊测度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关联的ELECTRE(R-ELECTRE)方法,并将R-ELECTRE方法应用到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中以验证R-ELECTRE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彬 王毅
在对我国12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关注的6个问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建立难以突破;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深化问题;技术创新国际化面临严峻挑战;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然后,从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焦科研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方面,针对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R&D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三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省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
大中型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 区域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敏丽 张隽
本文根据我国2009年31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统计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对各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分析,并用聚类的方法对各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创新能力强、中等、弱进行了分类。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弱不一,省份和省份之间的差别较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科技创新越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多;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到经费等各方面的制约,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构建两阶段效率理论框架,并将技术创新的环境影响纳入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选取2001-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关联型网络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与分阶段效率,并探索各省份和4大地区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创新效率有所提升,而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412,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科技研发阶段纯技术效率不高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偏低是其主要原因;各省份及4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为高研发高转化的地区仅占全国2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乌兰 伊茹
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DEA方法分别对西部地区大型和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西部8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DEA有效,7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DEA有效,云南和甘肃两省的大型和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相对无效。笔者建议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优势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发挥市场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自身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凤朝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β-收敛法对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趋于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寿富 王谦 管河山
文章沿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初次测度—客观外生性因素剔除—真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复测的分析思路,在剔除了空间异质性、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项后,基于改进的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最能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创新投入指标,按照创新综合投入-效率的得分高低构造了创新生产模式组合象限图,并逐一分析了不同生产组合模式下的省份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