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39)
2023(20135)
2022(16964)
2021(15605)
2020(13198)
2019(30119)
2018(29493)
2017(55855)
2016(29959)
2015(33813)
2014(33630)
2013(33487)
2012(31275)
2011(28419)
2010(28688)
2009(26987)
2008(26003)
2007(22920)
2006(20343)
2005(18750)
作者
(87014)
(72468)
(72061)
(68783)
(46316)
(34981)
(33070)
(28113)
(27749)
(25854)
(24863)
(24500)
(23092)
(23001)
(22646)
(22556)
(21347)
(21163)
(20998)
(20788)
(18175)
(17792)
(17539)
(16708)
(16484)
(16341)
(16055)
(15826)
(14772)
(14356)
学科
(143073)
经济(142948)
管理(82441)
(79954)
(62751)
企业(62751)
方法(57650)
数学(51142)
数学方法(50583)
中国(42517)
(37233)
地方(34573)
(33073)
(30213)
金融(30210)
业经(29762)
(29080)
银行(29040)
(27989)
(27483)
(26600)
(25850)
贸易(25831)
农业(25648)
(25024)
环境(22237)
(20250)
财务(20188)
财务管理(20140)
(19434)
机构
学院(429902)
大学(429024)
(189638)
经济(185876)
管理(162216)
研究(154123)
理学(138489)
理学院(136894)
管理学(134588)
管理学院(133786)
中国(122752)
科学(91674)
(91576)
(85938)
(78262)
中心(71877)
(71178)
研究所(70727)
财经(67869)
(65227)
(61584)
业大(60486)
经济学(59596)
北京(58382)
(56255)
师范(55689)
农业(55332)
(55312)
经济学院(53527)
(52111)
基金
项目(282466)
科学(223232)
研究(206428)
基金(206046)
(179443)
国家(177983)
科学基金(152636)
社会(133388)
社会科(126661)
社会科学(126627)
(110252)
基金项目(107759)
自然(96714)
自然科(94446)
自然科学(94420)
教育(93803)
自然科学基金(92747)
(92373)
资助(85488)
编号(82685)
成果(67114)
(65065)
重点(64454)
(62816)
(58291)
课题(57568)
国家社会(56245)
创新(54693)
科研(54093)
教育部(53919)
期刊
(213604)
经济(213604)
研究(130864)
中国(88787)
(66263)
(64896)
学报(64635)
科学(60987)
管理(59905)
(52300)
金融(52300)
大学(49189)
学学(46376)
农业(43918)
教育(41760)
技术(38274)
经济研究(35089)
财经(34120)
业经(33129)
(29430)
问题(27722)
(24038)
(23871)
统计(23108)
技术经济(22438)
世界(21532)
国际(21377)
(20473)
资源(20144)
理论(20016)
共检索到66426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周惠民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原理,构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交互作用的耦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两者的耦合优化原理,并实证测算与解析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变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由东至西递减的态势,同时区域间存在耦合趋同。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通过借鉴适宜性理论对各区域的适宜性耦合跃迁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应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中西部地区应注重人力资本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模仿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景武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区域金融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实上,就我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变化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偶然结果,而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制度主导到地方政府制度主导再到市场经济主体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智  
文章首先在戴蒙德模型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上证明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机制,然后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收集中国28个省份1985~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这一模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既支持了理论模型的观点,即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的联合效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又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着显著的金融扭曲现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扭曲的程度正在有所下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国锋  高艳春  
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理论基础,来实证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苏北大于苏中和苏南;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顺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投资对GDP的贡献苏南大于苏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志仪  赵小克  刘那日苏  
笔者根据甘肃省1978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探讨了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甘肃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中介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子铱  魏政  张涛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徐明圣  郭凯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首都北京,日前已进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新时期,分析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北京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首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促进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北京实际,对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曹翠珍  赵国浩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及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及上期能源消费同方向变动,本期能源消费对上期能源消费的弹性大于对人均GDP的弹性;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相反方向变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以保障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