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8)
- 2023(7534)
- 2022(6012)
- 2021(5286)
- 2020(4245)
- 2019(9431)
- 2018(8825)
- 2017(17136)
- 2016(8504)
- 2015(9545)
- 2014(9600)
- 2013(9491)
- 2012(9121)
- 2011(8649)
- 2010(9187)
- 2009(9197)
- 2008(8021)
- 2007(7252)
- 2006(6937)
- 2005(6666)
- 学科
- 济(62367)
- 经济(62326)
- 融(25384)
- 金融(25384)
- 管理(23974)
- 业(22067)
- 银(22063)
- 银行(22056)
- 行(21516)
- 中国(20320)
- 企(19156)
- 企业(19156)
- 地方(18536)
- 方法(17747)
- 数学(14928)
- 数学方法(14848)
- 学(12811)
- 业经(12431)
- 地方经济(12042)
- 财(11552)
- 制(11503)
- 中国金融(11023)
- 农(9382)
- 理论(9143)
- 体(8504)
- 产业(7728)
- 经济学(7533)
- 务(7274)
- 财务(7258)
- 财务管理(7249)
- 机构
- 大学(135210)
- 学院(134420)
- 济(70945)
- 经济(69645)
- 研究(49104)
- 管理(47418)
- 中国(43722)
- 理学(39525)
- 理学院(39110)
- 管理学(38653)
- 管理学院(38397)
- 财(32635)
- 京(27295)
- 财经(25789)
- 经济学(25214)
- 科学(25115)
- 所(23933)
- 中心(23275)
- 经(23249)
- 经济学院(22398)
- 研究所(21331)
- 江(19968)
- 财经大学(19149)
- 融(18681)
- 金融(18367)
- 北京(17677)
- 银(17601)
- 范(17207)
- 师范(17085)
- 银行(17016)
- 基金
- 项目(78807)
- 科学(62643)
- 研究(61126)
- 基金(57990)
- 家(48505)
- 国家(48084)
- 社会(42629)
- 科学基金(41669)
- 社会科(40615)
- 社会科学(40607)
- 省(30179)
- 基金项目(29223)
- 教育(27023)
- 划(23997)
- 资助(23952)
- 编号(23685)
- 自然(22702)
- 自然科(22146)
- 自然科学(22142)
- 自然科学基金(21760)
- 成果(20339)
- 发(19105)
- 国家社会(18587)
- 重点(18143)
- 部(17622)
- 课题(16845)
- 发展(16622)
- 创(16545)
- 展(16393)
- 性(16303)
共检索到22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用富
尽管迄今为止的金融学科并不完整,这种不完整不仅表现为金融学的假设前提、范畴、理论或研究的方法论均有待于完善和发展;还表现为金融学科边界界定的不完整。但无论如何,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个命题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金融有其不同的研究中心点和方法论而区别于经济学;二是不能把金融与经济学完全分裂开来。金融理论使用了对于所有经济理论都很关键的基本假设,金融学的范畴亦是以经济学的范畴为基础,其研究的方法论依然根植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中的。经济理论及其某一分支的发展影响和拓展着金融理论;反之亦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经济学在中国之划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在中国经济学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毫无疑问,理论经济学应该是应用经济学的基础。但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最新学科分类,目前的中国理论经济学又具体划分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等六个学科(专业),这6个学科的地位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其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似乎分别处在更一般的基础学科的地位。那么,作为中国理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念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大春 张敏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理论基础 经济学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馨
理论出自历史。经济历史出经济理论。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用于分析经济史学的理论 ,以及分析经济史实得出的理论概括两个方面 ,介绍了作者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加强理论分析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经济史 理论经济学 现代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南林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目前人们对他的认识还停留在意义和发展途径上,其理论体系很不完善。本文在追溯"低碳经济"的历史、列举国内外学者专家研究"低碳经济"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引出研究"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提升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基础理论 经济学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素琴
低碳经济是近代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末才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21世纪初才正式以"低碳经济"走入人们的视线。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节奏,把握经济发展的命脉,需要从理论这一基本层面出发,认识低碳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挖掘其经济价值。本文从低碳经济起源及其内涵引申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和其他学科的比较,阐述低碳经济的经济价值,以此来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和价值意义,为低碳经济的研究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福利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国内对金融监管的体制、制度以及国外监管经验的介绍、分析和评价的文献很多,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总结。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应明确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而指导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及具体操作。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必要性 有效性 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炜 郑扬扬
"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金融业态创新,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实务发展与日俱进,剖析与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贴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特点,运用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联系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细分领域实务发展情况,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其中,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解说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与相关现象,金融中介理论论证了互联网金融中介的存在性与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克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目前缺乏相应的理论拓展的基点,为此,本文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点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提出了本学科构建的理论起点,即“人口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外部性、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之冲突以及其经济人假定拓展。
关键词:
经济人 理性 稀缺性 外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大安
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蹬一个经济学流派。2001、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2001年美国Clark奖均授予行为经济学家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分析方法的认可。本文拟结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难题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架构作出解析,在对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述该学派之于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鉴于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的分析会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到实验经济学;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行为经济学,只是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作出评论的某些场合阐述一点个人见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鸿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由于需求在单类商品存在上限,供给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量的增长和创新拓展两个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是由供给的主要单位——企业来完成。政府要做的是解除对企业这一主要供给主体的约束,将其职能聚焦在公平竞争和公共服务等核心方向上来,创造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供给理论 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晏智杰
20 0 0年 5月 2 8日上午 ,来自首都经济界、学术界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 1 0 0多位专家、学者和官员相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以畅谈 2 1世纪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方式庆祝经济学院成立十五周年。与会者既有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 ,又有在理论建设中卓有建树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大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共同关注的理论热点和实践焦点 ,对 2 1世纪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将理论研讨会部分发言选登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