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0)
2023(16631)
2022(14564)
2021(13749)
2020(11717)
2019(27189)
2018(27090)
2017(52873)
2016(28888)
2015(32868)
2014(33132)
2013(32982)
2012(30580)
2011(27470)
2010(27980)
2009(26362)
2008(25533)
2007(22928)
2006(19929)
2005(17923)
作者
(84065)
(69744)
(69459)
(66411)
(44506)
(33659)
(31895)
(27303)
(26576)
(25069)
(23962)
(23472)
(22095)
(22078)
(21646)
(21563)
(21192)
(20593)
(20081)
(20028)
(17280)
(17267)
(16923)
(16060)
(15722)
(15657)
(15586)
(15529)
(14111)
(13854)
学科
(115990)
经济(115855)
管理(83504)
(80378)
(66833)
企业(66833)
方法(53804)
数学(46241)
数学方法(45662)
中国(34861)
(32451)
(32436)
(29329)
金融(29324)
(28519)
银行(28467)
(27292)
业经(26265)
(25889)
地方(25826)
(24868)
(21837)
贸易(21822)
农业(21738)
(21207)
(21153)
财务(21122)
理论(21103)
财务管理(21068)
企业财务(19867)
机构
大学(417107)
学院(414981)
(162537)
管理(160698)
经济(158676)
理学(137945)
理学院(136370)
研究(135850)
管理学(133984)
管理学院(133229)
中国(107461)
(88865)
科学(84996)
(78010)
(69361)
(67411)
中心(64034)
研究所(62805)
(62207)
财经(62196)
业大(61130)
(56661)
北京(56580)
师范(56202)
(56084)
农业(52848)
(51440)
经济学(48996)
(48426)
财经大学(45933)
基金
项目(273168)
科学(212677)
研究(202155)
基金(195541)
(168895)
国家(167406)
科学基金(142888)
社会(124646)
社会科(117933)
社会科学(117899)
(107508)
基金项目(104606)
教育(93211)
自然(92419)
(90181)
自然科(90179)
自然科学(90155)
自然科学基金(88505)
编号(84614)
资助(80638)
成果(70031)
重点(60882)
(60296)
(58193)
课题(57966)
(56181)
创新(52371)
科研(52118)
项目编号(51788)
教育部(51677)
期刊
(180475)
经济(180475)
研究(125049)
中国(78186)
学报(66151)
(61721)
(61307)
科学(59136)
管理(55632)
大学(49496)
教育(47613)
(47487)
金融(47487)
学学(46143)
农业(41117)
技术(35194)
财经(31292)
业经(29803)
经济研究(27375)
(26687)
问题(24751)
图书(23815)
理论(21246)
(20800)
技术经济(20314)
(19739)
实践(19427)
(19427)
科技(18597)
现代(18558)
共检索到615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锋  
从近年来的金融犯罪立法态势看,部分条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破坏了刑法典的稳定性,背离了刑法的谦抑性,条款设置缺乏前瞻性。为了使金融犯罪立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灵活,需从金融犯罪立法的定位、前置刑法制度的完善及刑事条款设置的重构等层面入手,以实现刑法典的稳定、谦抑及超前等目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志  
目前在中国,公司内部控制人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由于97刑法未能涵盖现实生活中全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行为,《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立法填补。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法条竞合,同时进一步扩大刑法对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调控范围,有必要在刑法中构建公司企业人员背信罪。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珂  
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潜力,我国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产值稳步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迅速发展,社会转型速度逐渐加快,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特征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不均衡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在社会转型结束之前我国社会结构会长期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的农民离开乡镇地区来到城市寻求就业,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劳动力城乡分配的变化,更多是与人口相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袁森庚  
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正案从立法理念到立法技术均对1997年刑法中关于偷税罪的规定进行了实质性修改,而且蕴含了巨大创新,必将对我国刑法和税法的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建议对其进行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找出可进一步完善之处,这无疑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刑法和税法理论,以便改进立法,指导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活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素丽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洗钱罪的刑法规定,删除了"明知""协助"等表述,从而改变了洗钱罪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明知"表述的去除使得洗钱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另一方面,"协助"表述的去除将自洗钱这种新的犯罪类型引入洗钱罪中。在自洗钱罪名认定时,要严格区分自洗钱行为与不需要处罚的事后行为,从而实现在扩大洗钱罪合法适用的同时保持其教义学的自洽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民  刘晋叶  
环境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相当早 ,几乎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 ,环境问题就相应产生。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较低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远比当今轻微得多 ,生态系统本身尚能吸收和消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已成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利宾  
民间融资犯罪本质上属于经济犯罪,其发生和演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规制能力。受刑法谦抑性、经济犯罪特点、刑罚自身功能局限等因素影响,刑法对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应当极为谨慎。在治理理念上,要将民间融资所涉犯罪界定为二次违法;要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减缓罪犯的恶害评价;要强调刑罚的轻缓化,重视刑事责任的多样化。在刑法改革上,应当通过修正个罪构成、充实资格刑内容、扩大刑事责任形式等方法进一步规范犯罪治理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雄  
《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各界纷纷对此迅速作出分析和解读。本文围绕《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哪些重大修改、税务机关应如何适应修正案的实施、新设立的逃避缴纳税款罪是否还存在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郭勇平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获得通过,将原来的"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并就该罪的具体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本文对该刑法修正案的立法进步性进行了解析,并对其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冀莹  
互联网金融行为极大的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模式,虽然促进了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犯罪风险,为洗钱罪、诈骗罪、非法集资等犯罪创造了温床。目前我国刑法正在出现积极刑法观的转向,刑法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干预,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与刑法的整体性功能性转向是一致的。积极刑法观以追求安全和稳定为首要目标,但仍要给金融创新预留足够空间,需保持与其他法律的有机结合,同时继续坚持区分刑民案件之间的界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媛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业是国家进行计划调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活动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公民手头现金、存款甚少,机关、社团也没有更多可供支配的资金,因此就不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制度环境和客观条件。所以,我国在制定第一部刑法时没有规定这个罪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军  王德勇  
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的工具,流转是其生命的基本过程,因而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灵魂。但是我国票据立法对于票据无因性基本采取了消极的立场,对票据的原因关系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票据实务中却存在突破我国现有票据的立法的冲动,例如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买卖"案例大量涌现,因此票据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成了当前司法难题。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将票据无原因关系的非法贴现支付结算行为纳入犯罪,进一步对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的构建形成冲击,在刑法介入的状态下需要重新对票据无因性进行思考,以便既能保留票据无因性制度,又能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怀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交往的形式多样,交往的禁忌减少;加之一些人的性观念较为开放,性商品化的暗流也客观存在,使得司法实践中对强奸罪这一古老犯罪的认定仍存在困惑。为使对强奸罪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笔者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及其与关联的犯罪的关系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期对强奸罪的理解适用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