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2)
2023(4211)
2022(3330)
2021(3059)
2020(2563)
2019(5811)
2018(5230)
2017(10910)
2016(5280)
2015(5882)
2014(5890)
2013(5825)
2012(5284)
2011(4776)
2010(5064)
2009(5316)
2008(4413)
2007(4117)
2006(3896)
2005(3911)
作者
(14234)
(11390)
(11172)
(10937)
(7237)
(5370)
(5330)
(4823)
(4201)
(4160)
(4022)
(3964)
(3761)
(3727)
(3626)
(3518)
(3389)
(3334)
(3271)
(2947)
(2929)
(2870)
(2718)
(2716)
(2655)
(2631)
(2516)
(2495)
(2436)
(2335)
学科
(33475)
银行(33330)
(31777)
(29403)
金融(29403)
(18685)
经济(18670)
(16517)
(15694)
中国(14228)
(14081)
企业(14081)
管理(13305)
业务(11824)
中国金融(11760)
(10665)
制度(10664)
银行制(10364)
方法(8112)
(8109)
数学(7284)
数学方法(7258)
(6494)
财务(6482)
财务管理(6475)
(6304)
企业财务(6262)
地方(6029)
体制(5884)
业经(5622)
机构
学院(67576)
大学(66990)
中国(33753)
(32310)
经济(31520)
(29371)
银行(28283)
(26381)
管理(24989)
研究(20566)
理学(19988)
理学院(19816)
(19639)
管理学(19622)
管理学院(19499)
金融(19316)
(19088)
人民(16097)
财经(14782)
中心(14555)
国人(14544)
中国人(14499)
中国人民(14384)
(13491)
(13368)
人民银行(12534)
经济学(11748)
财经大学(11403)
(11219)
中国人民银行(11217)
基金
项目(39074)
科学(30770)
研究(29961)
基金(29320)
(23828)
国家(23619)
科学基金(21112)
社会(20278)
社会科(19526)
社会科学(19522)
基金项目(15062)
(14950)
教育(13052)
资助(12846)
自然(12296)
自然科(12035)
自然科学(12034)
(11966)
编号(11848)
自然科学基金(11847)
(11557)
成果(9778)
(8922)
(8824)
(8751)
重点(8698)
国家社会(8687)
(8600)
金融(8573)
创新(8384)
期刊
(45097)
金融(45097)
(32508)
经济(32508)
研究(27384)
(15163)
中国(14463)
管理(9500)
(9402)
财经(8262)
学报(7007)
(6830)
科学(6664)
中国金融(6614)
理论(6387)
大学(6020)
实践(5938)
(5938)
学学(5922)
农村(5709)
(5709)
经济研究(5455)
国际(4871)
农村金融(4808)
业经(4665)
上海(4332)
技术(4126)
(4113)
(3898)
(3886)
共检索到126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蔡吉甫  
利用商业信用再分配的基本原理,从金融漏损和信贷歧视的视角系统研究了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的银行贷款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出,其中一部分则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发生了漏损。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金融漏损效应在盈利能力低的国有企业表现得更明显。而正规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迫使民营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基于隐性契约关系的商业信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元春  翟福昕  芦哲  
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银行体系对企业贷款显著存在"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现象,但是企业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商业信用成为了中国银行信用体系的重要补充;国有企业将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依靠商业信用渠道通过"所有制传导机制"传递给民营企业,商业信用已成为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增长的重要外部融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民企融资的中国之"谜"。商业信用对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只体现在对大规模企业作用方面,对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起负面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素香  
价格歧视是一种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由于不同顾客群体对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实行价格歧视,获得更大的利润。本文拟从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入手,分析金融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特别是价格歧视定价策略在金融业的一些特殊运用形式,为银行产品及服务定价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耿  刘星  辛清泉  
本文研究信贷歧视对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实际效应,以及在我国金融发展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产权—借款期限结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是影响银行信用期限的重要因素,基于产权的信贷歧视使银行对民企执行更严格的风险控制,使民企的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明显短于国企,从而不利于不同产权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促进银行行为更加市场化,信用期限与企业风险的关系更加密切;金融发展弱化了信贷歧视,民营企业的借款期限结构逐渐延长,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缩小。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优化和促进金融发展相关制度的推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峰  刘畅  
平台经济下的算法歧视问题平台经济方兴未艾自2012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平台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2020年以来,虽然实体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但平台经济逆势而上,仍然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焕民  王浩宇  
银行贷款是非金融类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情境下银行贷款担保决策中的审计功能及约束条件。研究表明:首先,作为审计结果输出的审计报告意见越差,银行要求企业贷款担保比例越高,即审计功能有效;其次,纳入产权性质,国企的政府隐性担保对审计功能具有高度替代效应,表现为银行贷款担保决策中"产权歧视"严重削弱了审计功能;然而,高水平的市场化发展只能部分缓解但无法消除这一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对审计师异质性特征具有"选择"敏感性,能够甄别不同事务所规模与任期、不同审计师个人任期情境下的审计报告增量信息并调整授信决策,但对审计师个人专长、职务角色等特征不敏感。本文基于审计视角拓展了银行贷款决策研究,为审计服务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利丰  
运用随机前沿的超越对数模型,分析我国29个省区市1999—2010年间金融所有制歧视指标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所有制歧视、技术效率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三大区域的角度来看,金融所有制歧视都导致技术效率严重受损;(2)在金融所有制歧视存在的条件下,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加快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利丰  
运用随机前沿的超越对数模型,分析我国29个省区市1999—2010年间金融所有制歧视指标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所有制歧视、技术效率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三大区域的角度来看,金融所有制歧视都导致技术效率严重受损;(2)在金融所有制歧视存在的条件下,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加快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成浩  沈坤荣  
本文在对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将企业融资规模和银行所有制歧视引入产能过剩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完善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产能利用率与企业融资规模密切相关,银行所有制歧视通过企业融资规模对产能利用率产生间接影响。剔除技术效率影响后,行业整体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并存在明显的混合效应。从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发挥着相对积极作用。2008年后企业融资规模的扩大更易引起产能过剩的发生。银行所有制歧视对产能利用率的冲击效应更加强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军雄  
现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我国银行存在"金融歧视"的结论,但此类研究无法排除债务融资是企业自主选择结果的解释。为此,本文选取1996~2004年IPO公司上市前后的数据对所有制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前后不同所有制企业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截然相反,作为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股票发行上市进一步扩大了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债务融资的差异。据此,我们推断,民营上市公司更少的银行贷款、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不是"金融歧视"的结果,而更可能是更加企业自主决策的结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六兵  刘峰  
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稳健性的角度,探讨了贷款方式和企业性质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担保借款对稳健性的需求明显高于信用借款。(2)银行在事后风险控制过程中,信贷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里,信用借款比例越高,企业稳健性越低;在非国有企业里,二者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结合货币政策的变动,研究发现该歧视行为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年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超  杨云红  
利用各家银行在每个地级市的分支机构数量构造HHI指数作为度量银行竞争程度的指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查了商业银行竞争对金融所有制歧视、信贷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竞争能够显著减轻金融所有制歧视,促进了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银行竞争对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生产率改善有更显著的效果,而会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竞争能够提高银行信贷配置的效率,并且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苟琴  黄益平  刘晓光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的调查数据,考察银行信贷资金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及其变化。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和贷款的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进一步甄别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样本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潜在借款者受到了信贷配给,而最主要的形式是自我信贷配给。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信贷配给差异,信贷资金配给更多的与企业自身禀赋和宏观金融环境有关。这对银行信贷决策中存在所有制歧视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因而要实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不能过度强调所有制平衡观,而应该着重改善企业的自身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Loren Brandt  李宏彬  孙煜  
这篇论文分析了在一个转型国家中针对私有企业的银行歧视。从理论上, 我们说明了银行可能因为非利润的原因而产生歧视,但是这种歧视随着银行经理 的激励和人力资本的加强而减弱。通过对比中国的银行和企业数据,我们从经验 上检验了歧视的程度、来源和结果。调查设计使我们解决了样本截取,被忽略的变 量偏差以及内生性问题。我们的经验结果证实了理论预测,并且指出了由于歧视 的存在,私有企业不得不转向更昂贵的商业信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