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3)
2023(11027)
2022(9291)
2021(8400)
2020(7357)
2019(16884)
2018(16502)
2017(32086)
2016(17415)
2015(19843)
2014(19980)
2013(19787)
2012(18514)
2011(16652)
2010(17185)
2009(16702)
2008(16167)
2007(14817)
2006(12963)
2005(12064)
作者
(50733)
(42515)
(42384)
(40789)
(26866)
(20400)
(19612)
(16408)
(16063)
(15145)
(14476)
(14314)
(13562)
(13537)
(13445)
(13436)
(12904)
(12524)
(12480)
(12230)
(10631)
(10559)
(10274)
(9715)
(9662)
(9584)
(9571)
(9491)
(8577)
(8457)
学科
(71004)
经济(70901)
管理(54536)
(52300)
(44119)
企业(44119)
方法(31665)
数学(27966)
(27915)
金融(27911)
数学方法(27715)
(26114)
银行(26086)
(25167)
中国(24594)
(24521)
(21739)
(19329)
业经(16270)
(15968)
财务(15930)
财务管理(15891)
企业财务(15135)
地方(14830)
(14571)
(13833)
(13512)
贸易(13501)
(13173)
农业(12758)
机构
大学(253142)
学院(252342)
(107513)
经济(105133)
管理(93718)
研究(84516)
理学(79841)
理学院(78991)
管理学(77693)
管理学院(77216)
中国(71419)
(54669)
(52458)
科学(49579)
(43201)
(43040)
财经(42521)
中心(41485)
(39401)
研究所(38617)
(38349)
业大(36609)
经济学(34792)
农业(33887)
北京(33062)
经济学院(31571)
财经大学(31524)
(31305)
(30759)
师范(30402)
基金
项目(161811)
科学(126789)
研究(118946)
基金(117623)
(101542)
国家(100696)
科学基金(85933)
社会(76069)
社会科(72164)
社会科学(72141)
(63698)
基金项目(62042)
教育(54959)
自然(54115)
(53078)
自然科(52835)
自然科学(52816)
自然科学基金(51896)
编号(48595)
资助(48329)
成果(40687)
重点(36907)
(36660)
(34859)
(34344)
(34117)
课题(33684)
创新(32053)
教育部(31623)
国家社会(31609)
期刊
(118303)
经济(118303)
研究(76794)
中国(51571)
(45342)
(40146)
金融(40146)
(39581)
学报(39289)
科学(35181)
管理(34004)
大学(30124)
学学(28612)
农业(25056)
教育(24041)
财经(22112)
技术(20808)
经济研究(19061)
(18871)
业经(18108)
问题(15757)
理论(13661)
(13056)
(12666)
(12499)
技术经济(12341)
实践(12209)
(12209)
财会(12059)
统计(11242)
共检索到38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立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金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因确定性失稳而出现诸如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金融危机等金融混沌现象,给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微观方面分析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混沌的形成主要是由金融市场固有的缺陷、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有助于为防范与控制金融混沌指明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海东  唐文惠  罗云峰  
本文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博弈工具定义了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创新的博弈结构,基于改进的Hotelling模型考察了用户异质性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微观动机的影响,分析了图书馆业界创新采纳的演化规律,证明了当演化均衡路径可达时,会强化或弱化图书馆创新的微观动机。文章为研究图书馆群体间的竞争性互动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孝华  李尚南  
针对一类金融混沌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平衡点控制法和一种非线性同步控制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结果均证明金融系统的混沌行为是可以消除的,且初值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金融系统也可以实现同步。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实现一般的金融混沌系统的同步和平衡点控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东娇  曹君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爽  
对于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学术界一直试图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普遍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产权的存在等方面出发。而国内学者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原因更多的关注宏观层面,而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最优投资决策与最优薪酬合同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层面对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的存在性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管理者努力程度增加、资本投入增加、投资项目风险性增加都可能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威仪  
模拟结果和实证分析表明,三种形成机制下的微观结构噪声具有不同类别的统计特征,其噪声序列分别表现为白噪声、自相关以及与价格序列的相关性,涵盖了噪声假设的各个类别。除此之外,价格离散和非频繁交易还是"零收益率"这种特殊噪声现象的产生原因,其中价格离散对低价格资产的影响更为严重,这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常见的噪声形成机制之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国栋  
针对一类失业通货膨胀混沌模型,利用非线性理论对模型的稳定点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给出了经济增长参数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模型出现的这种混沌现象,利用辅助参数反馈控制法对参数进行扰动,成功地实现了对其的控制,并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行方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洁  许丹莹  方娜  邓玮  
电力系统的混沌现象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极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含扰动项的四阶电力系统模型的混沌控制问题.首先,利用Lyapunov指数谱及分叉图等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系统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将非线性光滑函数作为滑动控制律的反演滑模控制方法,以削弱传统滑动控制律引起的系统抖振.选取不同的函数作为控制目标,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论目标函数如何改变,控制器都能够使受控电力系统从混沌状态快速稳定至目标轨道,并且有效抑制抖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琦玮  赵刘威  梅强  杜建国  
基于价格博弈的Bertrand模型,文章构建四维的离散系统。依据现实经济活动,加入技术吸收效益讨论价格、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数值仿真。根据Sch-ur-Cohn判断得出内部趋于稳定的条件,延迟结构的时滞系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及复杂性有重要影响。并利用反馈控制对延时系统进行混沌控制,混沌现象在延时系统下成功的得到控制,使混沌行为运行于稳定轨迹,企业的市场竞争处于稳定状态,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和收益。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大江  
金融市场的混沌型风险是所有市场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预期、决策和交易行为协同产生的。本文以证券市场为背景 ,论述金融市场混沌型风险主要是在交易主体模仿从众传染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作用下形成的 ,然后利用指数平滑技术构建混沌型风险的测度指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恒煜  林祥  
传统的金融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基础上,假定市场的收益率变化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但事实上,市场收益率分布明显偏离状态分布,呈现一种“胖尾特征”,由此根据非线性科学的混沌理 论和分形理论,对金融市场分形特征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孝星  赵华  
混沌理论能够揭示隐匿在貌似随机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有序结构和规律性,在金融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混沌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入手,分析了混沌理论在两大领域的实证证据和理论发展,并指出了混沌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学文  
当前国际生产分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产品内贸易为载体的复杂的生产网络。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技术优势居于产业链低端。前者获取巨额利润,后者仅获取微博的劳动加工收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国在生产分工中的地位?文章认为除了传统的技术、劳动等比较优势外,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新型的、重要的比较优势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对于中国而言,要摆脱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中的被动局面,必须大力地发展金融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琳  
本文分析了在混沌经济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逻辑斯谛方程的演化机制及其对经济学研究的启示,并介绍了该方程的经济学应用概况。一、循环因果关系:序言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是由雷蒙·彼耶尔(R.Pearl)在19世纪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该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X_(1+1)=αX_1(1-X_1) (1) 这是一个一阶二次差分方程,它具有三个特征:(1)时间t上的变量X导出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