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6)
- 2023(15994)
- 2022(13300)
- 2021(12118)
- 2020(10496)
- 2019(23822)
- 2018(23267)
- 2017(45888)
- 2016(24373)
- 2015(27216)
- 2014(26680)
- 2013(26559)
- 2012(24448)
- 2011(21730)
- 2010(22032)
- 2009(21494)
- 2008(21278)
- 2007(19425)
- 2006(16984)
- 2005(15719)
- 学科
- 济(105465)
- 经济(105351)
- 业(97086)
- 企(84999)
- 企业(84999)
- 管理(82000)
- 方法(51672)
- 数学(42776)
- 数学方法(42459)
- 银(35846)
- 银行(35701)
- 财(35431)
- 行(34009)
- 融(33195)
- 金融(33193)
- 农(32468)
- 业经(31688)
- 中国(31300)
- 制(30722)
- 务(26116)
- 财务(26084)
- 财务管理(26031)
- 企业财务(24782)
- 农业(23103)
- 贸(19712)
- 贸易(19694)
- 地方(19336)
- 易(19171)
- 技术(18877)
- 理论(18846)
- 机构
- 学院(346762)
- 大学(341266)
- 济(150519)
- 经济(147564)
- 管理(140018)
- 理学(119010)
- 理学院(117955)
- 管理学(116357)
- 管理学院(115730)
- 研究(105733)
- 中国(98803)
- 财(76188)
- 京(69559)
- 财经(60057)
- 科学(59431)
- 农(57185)
- 经(54443)
- 江(53611)
- 中心(53481)
- 所(52203)
- 经济学(47444)
- 业大(46963)
- 研究所(46570)
- 农业(45089)
- 财经大学(44587)
- 北京(43558)
- 州(43421)
- 经济学院(43267)
- 商学(39614)
- 银(39323)
- 基金
- 项目(219394)
- 科学(174502)
- 研究(163112)
- 基金(161709)
- 家(137608)
- 国家(136382)
- 科学基金(119802)
- 社会(106394)
- 社会科(101006)
- 社会科学(100981)
- 省(86259)
- 基金项目(84962)
- 自然(75950)
- 教育(74764)
- 自然科(74285)
- 自然科学(74268)
- 自然科学基金(73051)
- 划(70591)
- 资助(67200)
- 编号(66227)
- 成果(52609)
- 部(49576)
- 重点(48800)
- 创(48748)
- 发(46879)
- 创新(44888)
- 课题(44476)
- 业(44469)
- 国家社会(44086)
- 教育部(43479)
- 期刊
- 济(166016)
- 经济(166016)
- 研究(105063)
- 中国(65214)
- 财(63490)
- 融(61831)
- 金融(61831)
- 管理(53972)
- 农(52944)
- 学报(45454)
- 科学(44074)
- 大学(35537)
- 学学(34141)
- 农业(34071)
- 财经(31175)
- 技术(30227)
- 业经(28460)
- 经(26611)
- 经济研究(26526)
- 教育(26204)
- 问题(21368)
- 业(20669)
- 技术经济(19634)
- 财会(18338)
- 理论(17938)
- 贸(17898)
- 商业(17176)
- 统计(17060)
- 现代(16679)
- 策(16076)
共检索到531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夏 蒲勇健
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及近年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资本监管已经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并建立资本监管与风险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资本监管与风险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资本要求影响较大,而对金融业风险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规模小的金融公司比大的金融公司容易控制风险。研究的结果支持在我国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主张。本文的研究在丰富金融监管理论文献的同时,也为指导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混业经营 资本要求 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璐 朱秀华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不断加强和资本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颁布及实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框架不断完善。本文以38家商业银行278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运用经修订的Shrieves and Dahl(1992)提出的局部联立调整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结果表明:在《办法》实施以后,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显著提高,风险水平均显著下降;监管压力对资本的变动有显著的影响,但对风险的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监管压力 银行资本 银行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建武
基于监管压力下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调整模型对我国中小银行45组数据分别进行的TSLS分析显示,目前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和资产风险调整产生正向影响;银行资本和风险调整表现出内生性稳定趋势,但不收敛于合规标准;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损失的增加,加剧了资产风险;公开上市对资本与风险调整没有影响。打破中小银行资本和风险内生性的调整行为,需要强化监管约束与资本市场约束。
关键词:
中小银行 监管 资本充足率 风险 行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调整 风险调整 资本缓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新兰
关于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如何调整其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风险水平的争论,在理论界和业界从未停止。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在对经典模型检验方法改进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2004-2008年期间,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提高资本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2009年以来,随着资本监管约束力度的加大,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效应明显增强,商业银行在其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会增加资本或减少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会通过扩大风险业务或减少资本占用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水平。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充足率 风险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俊 张宗益 徐磊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的理论阐释,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资本监管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监管的强制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变动与风险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低资本监管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但对银行的资产风险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银行规模有助银行提高资本和规避风险,但盈利水平对资本变动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福 韩雍
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陆续出台各种金融严监管政策。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研究其在严监管背景下的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行为,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联立方程分析框架,基于128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调整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诱发银行在高杠杆经营与高资产风险承担之间相互替代的监管套利行为;严监管政策约束了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风险承担,却导致银行资产组合风险承担上升,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与"非标"或表外资产业务之间相互转换;经济增速换挡与监管标准趋严"叠加"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动机更加明显,增大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稳步推进,短期要加强监管协调,形成"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中长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金融运行环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永生 陈婷婷
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是资本监管,监管资本调整既影响资本数量也影响资本质量。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美银行业普遍存在监管资本质量较低的问题,有学者发现这是银行通过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所致。本文聚焦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资本调整的数据,目的是考察我国银行业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实证检验发现,不同资本结构的商业银行会做出不同的监管资本调整:杠杆高的银行向上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杠杆低的银行向下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这说明我国银行业也存在利用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的问题,本文认为增加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会抑制这一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结构 监管资本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贾建军 张文贤
会计和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是报告过去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对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影响,传递的是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审慎监管则是面向未来,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的利益为目的。资本充足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但是银行持续监管需要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因此监管规定要根据会计计量方法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有关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准则改变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混合计量模式,会计核算方法的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百花
一、资本监管影响宏观经济的原理分析银行资本——银行信贷规模——国民生产总值三者紧密相关。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做出要求,银行资本要足以支持其风险资产。在经济下滑阶段,信贷风险增加,严格的资本要求导致银行贷款的收缩,从而恶化宏观经济整体;而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信贷风险下降,同样的资本能够支持更多的资产,信贷扩张加速,进而推动经济进一步繁荣扩张,因而资本监管能够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PROCYCLICALITY)就是指监管资本要求会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剧烈程度,在经济衰退时,推动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尚静
有效的银行监管既要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还应兼顾银行的发展和效率。只有监管当局规定的资本比率恰好是银行的最佳资本结构点时,不论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银行才能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价值的最大化,资本监管才是完全有效率的。然而,这一恰当的资本比率是很难确定的,因为不同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各异,也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最佳资本比率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银行。
关键词:
银行资本监管 最佳资本结构 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卉冉 孙英隽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资本充足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寿康
《巴塞尔协议Ⅲ》将新资本协议的缺陷,看成是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充足标准来改进的缺陷,没有系统地分析现有银行监管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风险度量模型所存在的一些内在缺陷,并指出,巴塞尔银行监管模式的基本假设——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先进模型来准确度量,其实只是一种幻觉。文章同时指出,如果模型不能准确地度量风险,在现有的基于模型的银行监管模式下,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只会激起银行更大的监管套利动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银行监管模式容易引发内生性风险,从而危及整个系统的稳健性。因此,在提高核心资本标准的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应考虑如何更加科学地对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