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7)
2023(4117)
2022(3347)
2021(3069)
2020(2559)
2019(5651)
2018(5126)
2017(10349)
2016(5088)
2015(5682)
2014(5383)
2013(5277)
2012(4815)
2011(4332)
2010(4663)
2009(4854)
2008(3787)
2007(3503)
2006(3294)
2005(3254)
作者
(14000)
(11202)
(11105)
(10734)
(7060)
(5379)
(5134)
(4467)
(4184)
(4046)
(3921)
(3769)
(3726)
(3693)
(3488)
(3454)
(3411)
(3230)
(3109)
(2978)
(2871)
(2761)
(2630)
(2594)
(2576)
(2524)
(2516)
(2337)
(2272)
(2264)
学科
(24627)
金融(24627)
(21920)
银行(21917)
(21356)
(21335)
经济(21321)
(17875)
(15712)
企业(15712)
中国(14056)
管理(13615)
中国金融(10880)
(9433)
(7975)
业经(7208)
方法(7123)
地方(6855)
(6805)
(6280)
财务(6263)
财务管理(6256)
数学(6065)
企业财务(6044)
数学方法(6014)
(5767)
体制(5131)
农业(5090)
(4563)
贸易(4554)
机构
学院(68241)
大学(66042)
(33665)
经济(32986)
中国(27367)
管理(25038)
研究(23951)
理学(20569)
理学院(20407)
管理学(20151)
管理学院(20032)
(16774)
(16179)
银行(15660)
(14733)
(14417)
金融(14148)
中心(13858)
(13525)
财经(13021)
人民(11890)
(11743)
(11615)
经济学(11216)
科学(11188)
(11090)
国人(10787)
中国人(10736)
中国人民(10616)
(10539)
基金
项目(40847)
科学(32226)
研究(31991)
基金(29865)
(25049)
国家(24794)
科学基金(21615)
社会(21011)
社会科(20154)
社会科学(20149)
(16248)
基金项目(15275)
教育(13568)
编号(13009)
(12809)
资助(12571)
自然(12417)
自然科(12146)
自然科学(12145)
自然科学基金(11960)
成果(10791)
(10361)
(9775)
重点(9483)
(9394)
(9074)
国家社会(8970)
课题(8867)
(8846)
创新(8808)
期刊
(37893)
经济(37893)
(27560)
金融(27560)
研究(23864)
中国(14597)
(13101)
(11127)
管理(10621)
学报(7771)
科学(7704)
财经(6924)
大学(6609)
学学(6401)
业经(6376)
农业(6202)
经济研究(6162)
(5932)
技术(5278)
国际(5081)
中国金融(4814)
问题(4735)
理论(4693)
教育(4529)
(4360)
实践(4206)
(4206)
农村(4172)
(4172)
世界(3796)
共检索到118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艾洪德  蔡志刚  
一、分业到混业:世界性的趋势 1999年11月,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实施,它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可下设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寿险公司、损害险公司等金融子公司。该法案的生效,标志着美国金融业正式迈入了混业经营的时代,美国构筑起面向21世纪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立航  
金融混业经营的众多模式各有不同特点和利弊,又适合于不同的情境。金融机构应该顺应混业经营的历史潮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妥善选择混业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玉宝,张文雷  
住房金融体制的作用在于,从金融资产有剩余的住户中吸引资金,满足要借款住户的长期性资金需求;本文根据住房金融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文章通过分析全球三大金融群落的结构性模式与转变,提出未来金融中心的创新之道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与抉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夏至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并由此引起新的一轮经济竞争,对世界经济势力的重新组合和集团规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态势,研究探索面向未来的应变对策,促进我国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战略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晓岚  傅晓青  谷立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晓燕  夏咏  
农村正规金融政策精准落地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向好、向优发展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和多项选择模型(M-Logit)分析正规借贷嵌入和农户生计策略,探讨正规借贷嵌入对农户生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计抉择有务农主导型、创业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三种,不论农户是否正规借贷,创业主导型占比均最低,务工主导型占比均最高。正规借贷农户创业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占比均高于未正规借贷农户,但务农主导型占比低于未正规借贷农户。务农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农户正规借贷以小额贷款为主,而创业主导型农户正规借贷额度整体较高。正规借贷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主导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选择,且对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436>1.371),正规借贷额度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选择,但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正规借贷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户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效应较大,务工主导型次之;东北地区正规借贷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务工主导型次之。此外,农户生计策略还受到户主因素、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相关特征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与产品;加大正规借贷农业投资;细化“创业贷”分类与优惠政策;依据地区差异采取有效借贷措施,促进农户生计策略优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颖  
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国内外存在是否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争论以及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与否要建立在深入分析实体、政府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并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天福  
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及抉择李天福一、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金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已基本确立,但由于缺乏相关改革的协调和配套,必然把金融推到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风口浪尖,首当其冲地承受新旧体制转轨磨擦的巨大压力。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宏达  
近年来,以客户权益保护为目标的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开始强调其民事救济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审判指导意见,但仍有三方面难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一是在处理适当匹配与告知说明的关系问题上,宜以分别审视二者为主,寻求更为妥善的救济方式。二是在主体概念的边界范围问题上,不应局限于金融消费者的外在形象,而应依法综合判断。三是在民事责任路径的抉择问题上,一般侵权所提供的救济较为恰当。面对上述难题,司法实践在解题方法上应紧握“于法有据”这一“利剑”,从代表性案例中汲取经验,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向未来,适当性义务的完善应以《金融稳定法》的制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建立为契机,强化立法、司法与监管之间的协同共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贵祥  刘文华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高位继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加速上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出现滞涨和大幅回落态势。本轮价格上涨是在全球性需求比较旺盛、资金比较宽裕的背景下,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及供给不足推动的,即供给环节问题是导致当前我国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为此,宏观调控的政策重点应是控信贷、保供给、抑通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凌  任荣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玉珍  
企业重组: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抉择王玉珍一、企业重组:对金融业的挑战企业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及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启动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如下挑战:1.企业重组中的银行债权客体转移。企业重组的过程,实际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林  任新建  
本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演变路径、传导机制、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模式进行了归纳,对金融危机的新自由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恰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继瑞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成都应该采取以下"五项举措"来促进成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三是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四是进一步促进房市的稳定与发展;五是以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有绩效的高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