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1)
- 2023(14388)
- 2022(11904)
- 2021(10937)
- 2020(9134)
- 2019(20147)
- 2018(19780)
- 2017(38364)
- 2016(19770)
- 2015(21745)
- 2014(21152)
- 2013(21242)
- 2012(19842)
- 2011(18116)
- 2010(18552)
- 2009(17740)
- 2008(16490)
- 2007(15041)
- 2006(13706)
- 2005(12458)
- 学科
- 济(103196)
- 经济(103112)
- 业(62463)
- 管理(60118)
- 企(50203)
- 企业(50203)
- 方法(35722)
- 中国(32094)
- 数学(31457)
- 数学方法(31310)
- 融(27494)
- 金融(27494)
- 银(26323)
- 银行(26281)
- 地方(25790)
- 行(25468)
- 农(25148)
- 财(22940)
- 业经(22524)
- 制(21258)
- 技术(20475)
- 农业(17571)
- 贸(17411)
- 贸易(17393)
- 易(16921)
- 学(16867)
- 产业(15915)
- 地方经济(15706)
- 体(14813)
- 务(13404)
- 机构
- 学院(290881)
- 大学(288967)
- 济(139541)
- 经济(137175)
- 管理(111700)
- 研究(101813)
- 理学(95810)
- 理学院(94854)
- 管理学(93709)
- 管理学院(93182)
- 中国(83407)
- 财(63347)
- 京(59153)
- 科学(57479)
- 所(50662)
- 财经(50125)
- 农(47604)
- 中心(46845)
- 研究所(45600)
- 经(45430)
- 经济学(45038)
- 江(43347)
- 业大(40830)
- 经济学院(40641)
- 北京(37604)
- 财经大学(37151)
- 农业(37045)
- 院(35845)
- 州(34600)
- 范(33162)
- 基金
- 项目(186488)
- 科学(147897)
- 研究(136391)
- 基金(136188)
- 家(118649)
- 国家(117645)
- 科学基金(100895)
- 社会(91773)
- 社会科(87500)
- 社会科学(87480)
- 省(74105)
- 基金项目(72163)
- 自然(61954)
- 划(60815)
- 自然科(60543)
- 自然科学(60522)
- 教育(59694)
- 自然科学基金(59524)
- 资助(53962)
- 编号(52180)
- 创(44907)
- 发(43390)
- 重点(42051)
- 成果(41537)
- 创新(41213)
- 部(40884)
- 国家社会(39100)
- 课题(36473)
- 发展(35467)
- 教育部(35449)
- 期刊
- 济(158605)
- 经济(158605)
- 研究(93229)
- 中国(58479)
- 财(47170)
- 管理(44952)
- 农(43246)
- 融(42504)
- 金融(42504)
- 学报(42114)
- 科学(40066)
- 大学(32319)
- 学学(31088)
- 农业(28153)
- 经济研究(27762)
- 财经(26184)
- 业经(25064)
- 技术(24212)
- 经(22797)
- 教育(22223)
- 问题(20955)
- 技术经济(17616)
- 贸(16937)
- 科技(16242)
- 商业(15407)
- 国际(15031)
- 业(14663)
- 理论(14219)
- 统计(13909)
- 策(13846)
共检索到45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宜庆 徐卫华
本文利用熵权法得到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的金融深化和科技创新综合指数,然后以金融深化作为门槛变量,对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金融深化水平分别达到相应的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够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增长;2对于全国或是中西部地区,当金融深化水平达到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而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深化不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3要想发挥金融深化对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所需的金融深化门槛值均随着产业层次的提升而提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宜庆 徐卫华
本文利用熵权法得到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的金融深化和科技创新综合指数,然后以金融深化作为门槛变量,对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金融深化水平分别达到相应的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够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增长;2对于全国或是中西部地区,当金融深化水平达到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而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深化不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3要想发挥金融深化对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所需的金融深化门槛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卫平 李江 石大千
本文通过对基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将金融创新内生化,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要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创新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尚未涉及金融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VAR模型探讨金融创新与工业增长的动态关系。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时效长于负向作用时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增长对金融创新冲击的反应呈现波动性,且重工业部门波动性强于轻工业部门,波动幅度差0.05个标准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工业增长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灿 喻平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新的视角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结果表明:金融创新的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率;金融监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率随着金融监管规则的完善而增加,但是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会使创新部门出现无效率的创新,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更大的金融监管规则的融资放大效应会得到更高的均衡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分歧入手,提出了适度金融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使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金融发展的结构和金融深度这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我国2003-2016年的季度行业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在门限值两侧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证明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金融发展是存在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金波 杨梦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乐柱 孙维远
如何进行农村地区金融改革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论文利用2016年河南省兰考县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自然实验,引入政策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基于2014-2020年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为农村地区金融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制度创新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优化风险防控治理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总体上实现普惠金融为县域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目标,并具有持续性,经排序检验、置换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可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但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促进县域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上述研究结论启示:金融制度创新应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发展程度设计适宜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从授信、基础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建设到风险防控的综合治理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健秋
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一方面,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与湖北省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根据湖北省2004-2017年间生产总值GDP、产业科技研发经费、技术人才数量、产业研发技术项目成果数等相关数据,以及产业水污染排放量和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分析了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同时结合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影响。以产业科技研发情况指标为表现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经济的增长,但同时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费用的不断增加,既对绿色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不利于实现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林森 胡文伟 李湛
基于我国1996—2005年的科技投入和产业发展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情况,构建灰关联度模型,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用图形模拟方法予以佐证。采取关联度模型对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 R&D 经费对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我国这些产业集中的发达地区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更有效率,而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对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效率更高。提出我国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以集约型方式来引导科技投入科学流向,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关键词:
科技投入 产业增长 灰关联度 对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丛文
基于新常态理解,通过建立包含三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机制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关结论,然后选取1952~2013年数据,运用ARDL—ECM边界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所得结论,结果表明:单独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协同技术创新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弱于单独的技术创新作用;知识与创新短期内对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其外部性发挥需要门槛积累。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 新常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黎欢 龚六堂
本文在Howitt and Aghion(1998)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的变量,从企业R&D研发决策的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本文运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论证了理论部分的主要结论,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及产出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受制于融资约束的非国有企业显著受益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研发强度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郑亚伍
在Uzawa(1965)、Lucas(1988)和Jones(1995)内生增长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部门,研究了金融创新、R&D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创新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还会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同时,三部门人力资本分配的变动受到生产函数中参数的影响。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对R&D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金融创新 R&D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毓敏 储青青 马勇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企业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