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8)
2023(8908)
2022(7322)
2021(6512)
2020(5226)
2019(11886)
2018(11378)
2017(21987)
2016(11558)
2015(12544)
2014(12652)
2013(12606)
2012(12087)
2011(11039)
2010(11700)
2009(11109)
2008(10068)
2007(9133)
2006(8475)
2005(8249)
作者
(33644)
(27522)
(27485)
(26162)
(17640)
(13328)
(12543)
(10907)
(10630)
(10014)
(9490)
(9322)
(9028)
(8905)
(8765)
(8712)
(8116)
(8103)
(7964)
(7724)
(7326)
(6731)
(6722)
(6413)
(6373)
(6217)
(6185)
(6156)
(5624)
(5572)
学科
(55568)
经济(55527)
(32432)
管理(29322)
(26653)
金融(26653)
中国(25467)
(25184)
企业(25184)
(24719)
银行(24703)
(24095)
地方(21326)
(15771)
方法(15442)
(14917)
业经(14279)
(13923)
数学(13299)
数学方法(13194)
中国金融(11254)
农业(11242)
地方经济(11074)
(10158)
(10074)
贸易(10056)
产业(9908)
(9662)
(9647)
(9120)
机构
学院(162562)
大学(158898)
(73044)
经济(71445)
研究(61588)
管理(57120)
中国(55317)
理学(47201)
理学院(46587)
管理学(45873)
管理学院(45547)
(35296)
科学(34974)
(34884)
(31320)
中心(29936)
研究所(27918)
(27368)
财经(26680)
(26506)
(24037)
经济学(23425)
北京(23028)
(22821)
(22381)
(22329)
(22172)
师范(22073)
银行(21956)
经济学院(20997)
基金
项目(99619)
科学(78451)
研究(76035)
基金(70282)
(60202)
国家(59623)
科学基金(50993)
社会(49054)
社会科(46763)
社会科学(46756)
(40829)
基金项目(36402)
教育(33638)
(33193)
编号(30882)
自然(30010)
自然科(29306)
自然科学(29301)
资助(29101)
自然科学基金(28798)
(28688)
成果(25666)
发展(23633)
(23230)
重点(23104)
课题(22776)
(21327)
(21218)
国家社会(20235)
创新(19913)
期刊
(89725)
经济(89725)
研究(57129)
中国(39843)
(37276)
金融(37276)
(26887)
(26124)
管理(23232)
学报(22300)
科学(21549)
教育(18933)
大学(17530)
农业(17359)
学学(16502)
业经(15676)
经济研究(14901)
技术(14207)
财经(13702)
(11816)
问题(11493)
(9014)
国际(8724)
(8600)
商业(8485)
理论(8352)
世界(8266)
技术经济(8030)
现代(7782)
(7732)
共检索到27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文峰  劳芬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发展模式不仅创造或启发了经济运行中分布式信用需求,更是进一步揭示了未来金融深化中分布式信用有效供需管理的关键价值。经济社会中信用发展业已形成了中心化信用与分布式信用交互共存的二元信用结构雏形,并且初期分布式信用对中心化信用及金融深化的影响业已显现。虽然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所产生的典型分布式信用对信用二元结构的形成、中心化信用发展乃至金融深化的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检验,但是已经显现的影响性态势将为进一步理解新常态金融发展万象提供最为基础的分析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蔡彬彬  
金融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最为基本的特征。金融二元结构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工及其效率低下,导致金融市场被分割成两种不同性质市场的状态。表象上金融二元结构是金融市场的分割,本质上则是金融分工水平及其效率的差异。市场型与制度型是金融二元结构的两种基本类型。从长期看,金融二元结构会阻碍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中国金融二元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制度型二元结构,在金融二元结构的产生和消除过程中,制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白积洋  
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只考察了资本因素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中的作用,并没有把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其中进行分析,而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对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均衡城乡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海华  
经济增长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能力。我国经济呈现的由东到西阶梯走弱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区域二元结构的反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 ,必须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振  谢家智  
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有显著负影响。重庆市近年来金融发展是以城市金融为支撑的,在金融总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农村金融的相对萎缩。即以二元金融为特征的非协调性金融发展最终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因此,重庆市应注重激活农村金融潜力,促使城乡经济发展以较快的速度趋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修华  黄明  
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发展如何更好的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修华  顾娜  
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和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颖慧  王健  
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具体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机制,结合1978~2013年河北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了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互动效应。根据计量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建刚  李关政  
本文对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贷款相关比率越大,二元经济结构性状越强;非国家金融机构的作用越大,二元经济结构性状越弱。为了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能单纯追求金融规模的扩展,应注重调整金融的财政性功能,以引导金融剩余的合理流动;要大力发展非国家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修华  马柯  谭烨  
基于功能观视角建立了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的分析框架。其内在逻辑是,金融发展通过各项金融功能的发挥影响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金融资源在两部门之间的配置,从而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鸣鸣  刘澄  王军  
本文基于两部门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均衡增长路径,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特别是二元结构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出的持续增长可以促进经济二元结构的转化,而提高金融部门效率也可以推进二元结构的转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少国  
麦金农和肖等所开创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该理论迄今为止 ,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未能充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转型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封闭经济模型 ,对于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少国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部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以金融发展推进二元经济转换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剑  陈艳  
融资约束是企业异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金融发展影响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的出口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00—2007年近50万家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通过引入外生的地区金融发展变量与企业自身特征变量的交互项,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不同特征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差异性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更容易推动规模大、融资约束少的企业实现出口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增长;所有制信贷歧视对企业出口影响显著,国有企业是金融发展作用于出口的优先受益者;只有在金融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民营企业才有可能享受到金融发展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弘  李程  
本文基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具体研究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金融发展与消费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比率提高和金融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消费率,其中,金融化比率提高对消费率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而金融结构合理化只有直接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金融发展与消费率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但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是可以提高消费率的;金融发展在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区间对消费率的提高作用越显著,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政策上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金融发展政策,以促进消费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